每期目錄

杭州峰會奠定了中國在全球治理的地位|花俊雄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中國首次舉辦的G20峰會,在杭州順利閉幕了,但兩天會議對世界經濟及中國在其中的影響力才正要開始。

 

G20峰會第11次會議於9月4日和5日在杭州舉行,與會者除了G20 成員之外,還包括了聯合國祕書長、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東協主席國寮國、非盟主席國查德、77國集團主席國泰國和埃及、哈薩克斯坦、新加坡等國領導人。為避免外界質疑G20是G7下一個精英俱樂部,此次峰會與會的發展中國家為歷次峰會之最。

中國作為主席國可以主動設置議題,但為了讓會議主題更能反映當前世界形勢及各國的關注,中國與G20其他成員協調配合,在大陸20個城市,舉辦了70多場會議,參與人數多達數萬人,並達成29項成果協定,將本屆峰會的主題定為 「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

 

G20的代表性及作用

 

作為一個全球經濟治理機制,G20成員國面積占全球60%,代表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經濟總量占全球的85%,貿易總額占全球的80%,其中發達經濟體成員9個,新興經濟體有11個,雙方力量基本平衡。就地理位置而言,每一個大洲都有代表,每一個成員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均是地區性大國。

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仍未出現明顯的復甦跡象,而各國財政和金融政策可施展的空間有限。在連續3年低速增長後,2015年世界經濟的增速進一步下滑。發達國家生產率增長緩慢,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資本外流。進入2016年,世界經濟發展信心再次受挫,國際貨幣基金(IMF)接連調低全球經濟增速預期。

與此對比,中國在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7%,IMF因此兩度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在這樣的形勢下,G20各國無疑希望通過本次峰會,中方能夠縝密籌畫,提出既能有效應對短期金融的風險,又能為全球經濟中長期增長奠定扎實基礎的「中國方案」。

 

中國方案的特色    

 

中國既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金磚國家的一員,這種「三合一」的身分,讓它對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有深刻理解。此外,中國經濟兼具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特色,這也便於它在全球治理過程中承擔起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習近平在G20工商界峰會(B20)開幕式上指出,「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新起點,就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新起點,就是中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起點,就是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G20 杭州峰會標誌著中國已躋身世界經濟舞台,並進入塑造全球治理的「遊戲規則」之列。

創新是發展經濟的不二選擇。中國推動制定《G20 創新增長藍圖》,目的就是要以新工業革命為先導,大力推動先進和高端製造業發展,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以數字經濟為平台推進互聯網技術在經濟領域被廣泛應用,開創戶戶相連的新紀元。此外,貿易和投資雙雙萎縮是世界經濟嚴重滑坡的主因之一,中國高舉自由貿易大旗,已經簽署了14個自貿協定,目前在建設的自貿區多達19個。

中國主張繼續推動國際經濟與金融機制改革,增加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並促進G20轉型,使之取代G7,成為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此次峰會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制定《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行動計畫》。近些年來,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達30%左右,遠遠超過美國,成為驅動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和動力源。同時,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倡建亞投行,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及絲路基金,都為世界經濟的聯通與包容起到了支撐作用。

 

中國引導建構國際秩序

 

中國首次舉辦G20 峰會,意味著中國第一次有機會參與引領世界發展方向,引導國際新秩序的構建。這除標誌了中國享有國際政治權力外,還在世界經濟金融領域擁有了締造制度規範的權力,為中國成為國際秩序的規範者奠定了合法基礎和管道。會議的《公報》重申G20的創始精神是主要經濟體平等合作,並共同採取行動「讓G20成為行動隊而非清談館」,而中國的實力支撐,正是有力保證。

G20杭州峰會以橋為會標,看來中國已成功地搭建了一座「全球經濟增長之橋」、「國際社會合作之橋」和「面向未來的共贏之橋」。

 

(作者係美國紐約和統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