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五個對立面論南台灣變天現象|馮國豪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綜觀台灣歷次選舉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對立」之爭,誰能掌握「對立」中最多的認同和支持,誰就是贏家。本文從對立的角度,檢視2018選舉過程和結果,發現至少有五大對立元素,主導了此次的選舉走向。

 

   激情的2018年九合一選戰,大致上平和落幕了,大家給蔡英文政府期中考打了不及格的成績。在這次選戰中最受人矚目的就是韓國瑜在高雄掀起的「韓流」,除了讓執政超過20年的民進黨在高雄落敗外,「韓流」的外溢效果,更讓合體造勢的侯友宜和盧秀燕均大勝,一向被視為綠地一片的南台灣,也喪失了雲林縣與嘉義市的執政權。

 

庶民階級vs.精英階級

 

長期支持民進黨的農民、漁民、勞工、中小企業、攤商等庶民階層,在民進黨全面執政的兩年後,生活都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相對地,民進黨執政的中央與地方政府,於享受2016勝選的成果之餘,並未用心回饋庶民的期待,反而推廣農漁產和觀光不力,又弄出一例一休、汰換老車、大幅提高地方稅等政策,不但未能有效提升庶民經濟,還造成庶民階層的處境雪上加霜。

最糟的是,民進黨政府精英面對庶民的求救訊號,不僅未有效修正政策方向,反而用之前批判國民黨政府的方式—以冷冰冰的統計數字,不斷反駁且指稱庶民提出的問題是假議題,是造謠生事,這樣的處理方式,徹底與庶民階層決裂,並導致民進黨鐵票區全面崩盤。而反映庶民與精英階級對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高雄市和雲林縣由綠地變藍天。

 

意識形態vs.務實經濟

 

過去台灣選舉,只要是選情緊繃,就會落入統獨之爭,或藍綠哪一方才能代表台灣價值的意識形態爭辯泥淖中。此次選舉也不例外,民進黨在中央執政不力的包袱下,於此次選舉後期,不論是名嘴助講或競選廣告,內容依然訴諸統獨爭議,並控訴國民黨40年前的威權統治。

但是,當韓國瑜提出以經濟為先的政見後,彷彿是一把打開意識形態魔咒的鑰匙,開啟台灣選民思考,除了意識形態之爭外的另一項選項。尤其是此對立,恰好結合了上述庶民與精英階級對立的力量,迸發出空前反對意識形態之爭的態勢,包括「跳脫藍綠」、「選人不選黨」都是過去台灣選舉中罕見的思維。這種對立使得「韓流」能擴散到新北市與台中市。

 

腐敗無能vs.清廉效能

 

當庶民經濟困境到達頂點,加上受到突破意識形態桎梏的思想啟迪,之前對種種腐敗無能的容忍,在此次選舉中,轉為強大的不滿和反撲力量。

包括蔬菜水果拍賣價格長期低迷、觀光效益大幅降低、交通治水成效不佳等問題,民進黨政府都一直未能拿出有效的對策,許多疑似貪腐的問題點,更面臨前所未有的檢視壓力,包括高雄氣爆善後款、高雄高負債、慶富案問題,彰化縣的施政效能不彰等都是討論的焦點,並成為壓垮民進黨選情的重要因素,連一向被視為綠色大本營的台南市,民進黨的黃偉哲也只小贏國民黨高思博5萬多票,較4年前賴清德的72萬票,幾乎是腰斬。

 

中國大陸vs.美國

 

台灣歷年選舉,中美雙方的影響力從未缺席過,但此次選舉最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美對立的白熱化,中美雙方都不約而同地由原先的藏鏡人角色,直接現身舞台,包括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莫健接受專訪,指稱台灣此次選舉中,有外在勢力(指中國)試圖改變台灣輿論方向。而大陸除嚴正反擊美國指謫外,也大幅報導柯文哲和韓國瑜,對台灣選舉的關注不言可喻。

中美對立的影響,當然不會只展現在此次選舉中,即使選舉結束,未來仍是台灣內部與重建兩岸關係的重要議題。

 

保守價值vs.改革價值

 

這次經濟選民戰勝意識形態選民,也可以說是保守價值戰勝了民進黨過激的改革價值。民進黨的改革是以消滅國民黨為目標,而非為民眾利益作為最高目標,以致對民眾需求反應緩慢,而招致失敗,但這並不代表國民黨的方向正確。

國民黨必須加速回應民眾需求,幫助社會在困難中繼續改革,才能讓這次的價值選擇可以穩固向前。其實,回看4年前國民黨慘敗,國民黨並沒有完全在跌倒的地方站起來,從基隆到新竹市,過去國民黨最堅強的堡壘,至今仍是綠營執政。

想到馬政府後期牆倒眾人推的困境,較之今年民眾重新給了國民黨機會,國民黨不但應該哀矜勿喜,更應該把腰彎下、把頭低下,對民眾深深一鞠躬,感謝選民給國民黨重生的機會。

選舉免不了對立,但從2018選舉的結果來看,最值得慶幸的是,台灣民眾在這場對立之爭中,展現比之前選舉更佳的政治智商和情商,包括揚棄意識形態之爭和奧步影響,以更務實的選擇,決定未來台灣政治將朝向更清廉與效能發展。而且選舉後,絕大多數選民都能展現平和氣度,未見任何激烈衝突。因此本次選舉,不但為台灣民主政治樹立了一個正面的里程碑,更向國際社會展現珍貴的台灣價值,就是民主價值。

 

 (作者係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