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地方縣市長選舉激烈,因青年參與而有了「翻轉政治」,讓國民黨兵敗如山倒,2018選舉,青年議題雖沒有4年前來得熱,卻也是選舉中不可忽視的族群,各陣營都極力想方設法爭取。
青年選票在哪裡?
以這次台北市長選舉為例,幾次民調下來,柯文哲幾乎穩坐青年支持冠軍,丁守中緊追在後,而姚文智從未超過個位數的情況,在在顯示了傳統大型政黨在青年政策,或青年新血的經營及培養上,似乎都出現了問題。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意識到,若想爭取青年的認同及支持,就要推行青年政策,讓青年看到一個有希望的未來。政治前輩們固然有豐富的政治經驗,然而,他們未必懂得小市民的平日生活,特別是年輕的市民格外希望候選人推出與自己周遭環境、生活起居最貼近的政見。
常聽到有候選人說要勤跑基層,那究竟何謂基層?是親自登門拜訪?抑或是參加各種節慶晚會、里民聚會?雖然出現該些場合確實能接觸到一群民眾,但若要接觸到青年則相當困難,因那些活動性質大多激不起青年的興趣,再來則是青年平日工作疲累又繁忙,很少會有心思再參加這樣的活動。
那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才能真正了解青年的心聲?筆者以為,只有同為青年的族群才能了解青年的需求。至於要如何接觸青年,可以靠網路或參與青年人的活動,但這也只有青年人去進行才會有效。
青年人才在哪裡?
政黨願不願意尋找新人才,其實是爭取青年選票的關鍵。人們常說,政黨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人才甄補。不過,這些年來,國、民兩黨似乎都成效不彰,國民黨從黨務系統到選戰團隊皆有嚴重的斷層問題,許多內部青年或因環境因素,或因自身問題,總是沒有辦法獲得持續參與的機會,在還沒到達一定職位前就黯然退場。
另外則是從外部注入新血,這些年在挖掘人才上究竟有沒有下足功夫應該是很多人想問的,更進一步的培訓就更不用講了,恐怕是一般人很難接觸到,這也導致許多人從身邊的關係網絡找團隊成員及接班人,而近親繁殖的後果便使得多元性大大減少。
民進黨陣營也沒有好多少,大量的世代交替,換來的是大量「政二代」出現,「政二代」本身還不打緊,過去許多政治世家對從事政治工作有一定的品質,經過一定嚴格的訓練及「傳承」,但如今卻是變質的「傳承」,許多「政二代」曾到某些職位過個水、洗經歷,就想出來謀取公職,更有大量的「政二代」只想撿現成的,不願努力準備。
因此,近來常看到許多民進黨籍新秀躍上新聞版面,卻都是一些負面新聞,從問政出包、品格異常、發言暴衝等,都凸顯民進黨的「世代交替」是失敗的,只懂得做表面功夫。
青年人才如何培育?
事實上,青年人才的培育必須是一個長線作戰,而並非炒短線的工作,因此,想要做好並不容易,更需要耐心、恆心,即使面對2018選戰在即,也不應該放棄或大幅減少青年活動的比例,畢竟這也是爭取及聆聽青年的好機會,並可藉此增強青年政策的相關論述。
在實際表現上,對媒體的應對處理也是重點,像國、民兩黨都有出現不少年輕新一代的發言人,縱然出包者大有人在,但整體表現還不錯,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重要歷練。其實在社運圈,許多青年勇於表現以爭取曝光機會,也製造了倍數的聲量。
另外,社群網路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試點,網路操作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也是候選人爭取青年支持的「重要地帶」,過去就有候選人的網路操盤小組透過網路帶領輿論及話題,搭配候選人的特質,確實起到了相當的成效,使該候選人的話題被炒熱。
至於選舉形態上,因相關條件的限制,自然要從選戰打得較為火熱的直轄市來著手,畢竟直轄市較受到媒體的關注,青年參與的功效也才能起到作用,像在北中南直轄市中經常在媒體露臉,或是選情緊繃之地,尤其民調在五五波的激烈情況下,青年的出現及參與就能起到相對較大的作用,這也是政黨可以讓青年勇於嘗試的地方。
展望未來,2020即將來臨,2018作為前哨戰,此次選舉可以看出各項指標,以作為接下來甄補人才的參考,待人才就戰鬥位置,政黨高層應該在既定的範圍內放手讓青年嘗試,才有可能打破過時的思想,翻轉出一場全新的選戰!
(作者係台大研究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