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尹啟銘:兩岸關係未正常化 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紀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尹啟銘1952年生於台灣台南,交通大學工學院計算與控制系畢業(1974),同校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1978),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博士(1988)。

歷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下稱經建會)技正(1978-1985)、工業局組長(1985-1990)、工業局副局長(1990-1994)、經濟部工業局局長(1994-1997)、經濟部常務次長(1997.7-2005.9)、中國生產力中心董事長(1997-1998)、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1999.05-)、經濟部長(2008.5-2009.9)、經建會主委(2012.2-2013.2)、行政院政務委員(2009.11-2011.12、2012.5-2013.2)。現任中國國民黨國家政策基金會(下稱國政基金會)執行長。

2008年5月任經濟部長時,規劃「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下稱ECFA)。2010年11月任政務委員時,負責ECFA的跨部會協調工作,並規劃「台日產業合作搭橋推動方案」。2012年2月任經建會主委時,規劃「黃金十年 國家願景」,擘畫「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及「傳統產業維新方案」。

尹啟銘著有《台灣經貿轉捩時刻》(2004)、《斷鏈:前瞻台灣經濟新未來》(2006) 、《捍衛ECFA: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2011)、《布局:迎接黃金年代》 (2011)等書。

 

 

問:您歷任政府要職,對台灣經濟發展有重大的建樹,請您談談,到目前為止,哪些職位讓您最能發揮所長?

答:每一個職位都有它的任務,也都應該盡力做好。經濟部長是部會的首長,有較大的決策權,最能實現我的理念。經建會比較像幕僚單位,不過,我在擔任主委時也試著去突破,例如,我規劃了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

 

 

問:您擅長為政府的政策說明及辯護,但擔任經濟部長及經建會主委的時間都不長,您認為是什麼原因?與您在立法院備詢時發言直率有關嗎?

答:政務官都是高層直接任命的,也應該有隨時走人的準備,坦白講,我並不清楚被換下來的原因。不過,只要做的人盡心盡力,總會留下一些身影。我認為,馬總統換人換得太快,往往讓政策很難延續。他也經常從大學找學者去做部長或政務委員,結果沒有行政經驗的學者不知道公務系統怎麼運作,又因沒有seniority,難以服眾,加上不懂得政府應遵循的法律,往往很難發揮功能。

我確實主張立法委員應該尊重行政官員的專業。相較之下,民進黨執政時,其黨籍立委對行政官員都會積極保護,而國民黨立委較開放,黨團也較多元,對行政官員似乎比較不重視。我從當工業局副局長時就開始到立法院備詢,一直到經濟部長,20多年的時間裡,看得太多了,也點滴在心頭。

我常覺得孫中山先生過世得太早。他說要先實行軍政、訓政,最後才實行憲政,可惜國家一直處於戰亂,根本沒有時間培養人民的民主觀念,導致國人的民主素養不大成熟。民主需要長時間從教育、文化、社會各個層面養成,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尊重別人,但台灣還沒做到。

 

 

問:有媒體及政治人物把台灣經濟不好歸咎於馬政府,請您談談台灣經濟何時開始走下坡,原因何在?

答:台灣經濟的衰頹始自民進黨執政時期。2000年到2007年期間,台灣公司關門的多,增加的少,經濟成長率下降,失業率上升,實質平均薪資成長率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三次薪資負成長。不過,那八年台灣經濟雖然走下坡,但尚不至於崩潰,主要靠的就是大陸。

2000至2007年,台灣對外貿易順差合計1,524億美元,對大陸順差更高達2,436億美元;若缺大陸這一塊,台灣貿易餘額會由順差轉為逆差912億美元。那八年間,大陸從台灣的第三大貿易夥伴躍進為第一大夥伴,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者從272家劇增為899家,台灣外銷訂單交至大陸生產所占比重亦從9%大幅升至42%,促進企業競爭力提升、帶動民間消費與零組件出口成長。凡此均可證明,民進黨執政期間若不倚賴大陸,經濟還不知要下滑到什麼地步。

我認為,台灣不應害怕產業外移,問題是我們沒有開發出新的產業。另外,產業移到大陸,跟移到其他地方不一樣,台商到大陸投資,還是跟台灣進口原物料,可以讓投資帶動出口。陳水扁並非不了解這個道理,但基於政治考量始終採取閉鎖政策,結果深受其害,例如他在2002年提出觀光客倍增計畫,但因始終不開放陸客來台,以致到他卸任時都沒達到目標。

 

問:馬英九2008年上台至今,兩岸兩會簽署了21項協議,您對他的兩岸政策有何評價,您認為台灣是否從兩岸經貿合作獲得實質的利益?

答:馬政府2008年至今的兩岸經貿措施大致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大開大闔,立竿見影:例如兩岸直航結合陸客來台觀光、東北亞黃金航圈,促使來台旅客大增、外匯收入攀升;2008至2013年六年大增為430萬人次、外匯收入增長136%。

第二類是開放太遲,商機已逝:例如兩岸未能及早直航,高雄港在全球貨櫃港排名從1999年第3名跌至2008年第12名;2008年雖開放直航,2011及2012年續跌至第13名。

第三類是半調子開放,成效有限:例如開放陸資來台投資,表面上製造業開放了97%、服務業開放51%,但許多行業附加過苛的條件,導致成效不彰;自2009年6月開放陸資至2014年9月,五年多核准陸資來台的僅581件,投資金額11.3億美元,這比2013年核准台商赴大陸投資達92億美元,可謂小巫見大巫。

第四類是攸關台灣產業競爭力、經濟結構調整、融入區域經濟整合,但法案被卡在立法院動彈不得的,例如ECFA後續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等。

馬總統常說他的兩岸政策不快不慢,其實從上面四類政策可知道,他的兩岸政策太慢了,跟不上大陸發展的腳步,所以,對於提升台灣經濟的力道不夠。

 

 

問:ECFA是您在擔任經濟部長時與大陸共同協商的,請您談談當時談判的情形及ECFA對台灣經濟產生了哪些作用?

答:2008年11月我參加了在秘魯舉行的APEC會議,會議期間,與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另外舉行兩岸部長會議。陳部長在會中提出,兩岸可以就經濟方面洽商一個協議。回來後,我把談的內容跟劉兆玄院長報告,也在行政院內部著手洽談方案,劉院長同意後,我們在2009年2月一起去向馬總統報告,並由馬總統拍板定案。

台灣當時之所以想與大陸簽署經濟架構協議,主要是因為2010年大陸與東協10個國家簽訂的貿易自由化協議即將生效,大陸與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貨品將全面免關稅,這對台灣的衝擊太大了。我們從2009年2月開始跟大陸多次洽商,2010年6月29日兩會簽署了ECFA。我後來雖離開了經濟部,但仍在行政院成立的ECFA文宣小組裡繼續運作,到全台各地宣導。ECFA對台灣的中小企業、農業很有幫助,例如台灣商品進大陸有539項零關稅,而大陸獲得減免關稅者只有267項。

綠營開始時雖然反對,但逼近2012年大選時,態度就不一樣了。蔡英文熟悉國際經貿事務,當然了解ECFA對台灣的重要性。而且,馬政府當時的聲望還相當高,推動起來並不太困難。

 

 

問:南韓經濟原來落後於台灣,為什麼後來會快速超越台灣?今年6月1日南韓與中國大陸簽署了FTA,您認為這對台灣會有什麼樣的衝擊?

答:1999年南韓GNP/人僅為台灣的65%,2005年超越台灣,2007年變成台灣的1.3倍,台灣在2005年被南韓超越後,就一直屈居四小龍之末。

和南韓相比,台灣經濟改革開放的腳步難以推進,主要卡在三個亂源,一是立院亂象,立法院不斷上演霸占主席台抗爭、阻礙法案審議的事件。二是媒體亂象,尤其是某些特定媒體用謊言、扭曲事實來誤導人民、製造恐懼與對立,以遂其「逢中必反」的政治立場。三是街頭亂象,有些人打著民主的旗幟,動輒威脅上街頭、以絕食挾持全民。我認為,這三種目無法紀、少數霸凌多數的亂源如繼續下去,台灣勢將陷入衰敗危機。

中韓簽署FTA對台灣的衝擊是全面性的,減免關稅只是其中一部分,市場的開放及投資環境的改善,都將吸引不少投資。簽了FTA,還可以縮短進口商品在海關檢驗的時間,簡化檢驗的程序,這些對很多產品,例如生鮮食物極為重要。另外,FTA可規範防治智慧財產權被侵害。減少這些「非關稅的障礙」,產品的競爭力自然會提升。

  

 

問:馬總統最近又表示服貿協議應趕快生效,您覺得在明年大選前服貿有希望生效嗎?兩岸何時可望簽署貨貿協議?

答:服貿不解決,不可能談貨貿,因為談了也沒有用。

服貿之所以會有問題,我認為有好幾個原因。第一是朝野在協商時,國民黨黨團簽了字,同意要審查。其實,依據兩岸人民關條例,兩岸簽署的協議在立法院只能備查,並沒有准駁的權力。這一點最高行政法院做過解釋,說備查只是告知。第二是民進黨杯葛。第三是王金平院長不應答應學運學生的要求。第四是媒體亂罵,從2013年6月21日服貿協議簽署到該年底,《自由時報》將近有1,400篇,平均每天有7.1篇提到服貿。我最近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就是《自由時報》在扯經濟後腿〉。當然,也要怪行政部門沒有跟立法院好好溝通,沒有成立跨部會的文宣小組,好好宣導服貿。

我個人對於今年通過服貿持悲觀的態度。王院長答應學運的學生,要通過兩岸監督條例才審服貿。蔡英文雖然在民進黨中執會說要大力支持監督條例,但她說一套,做一套,根本是玩假的。今年內連兩岸監督條例都不太可能過。

我始終認為,馬總統應該依法宣布服貿生效啟動,他民意已經在谷底了,又不再參選,不必擔心會因此失分。

 

 

問:蔡英文訪美時大談台灣經濟要有多元的出路,要保有自主性,請問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答:我認為蔡英文所說的「傾中影響台灣經濟的自主性」,根本是個假議題。台灣經濟一直到今天還是傾美,如果有所謂「傾中」的走向,也是從民進黨執政時開始的。

長期以來,台灣經濟太依賴美國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時,東亞各主要經濟體中,受美國危機衝擊最大的就數台灣,美國經濟成長每下跌1%,台灣成長就減少1.2%,原因就是台灣各方面和美國連結太深,包括出口、股市、金融等。要經濟自主,首先應該降低台灣對美國的依賴。

再說「傾中」,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產品及人員都可以來台灣,只有大陸的資金及人員來台受到嚴格的管制。這等於,我們對全世界都開放,只有大陸除外,「傾中」到底傾了什麼?可以這麼說,台灣本來完全靠美國,馬政府只不過調整了一點點,兩岸連正常化都未達到,就被民進黨罵成「傾中賣台」、「圖利財團」,完全與事實不符。

 

 

問:請問基於什麼原因,您答應出任國政基金會的執行長?也請您談談基金會有何具體計畫協助國民黨轉型?

答:我認為作為一個黨員,就需要有使命感,有passion。國政基金會不大,但它有很好的人脈關係。美國的智庫扮演了政策建言的角色,對兩黨的政策有很大的影響力。國政基金會是財團法人,可在幾方面協助國民黨。第一是提出政策建言,第二是平常要做好研究工作,第三是協助國民黨籍立委草擬法案,第四是在打選戰時提供政策白皮書。

我最近正在積極規劃基金會的網路平台。我一直以為,如果把國民黨與民進黨比喻成兩家公司,他們最大的差別在於,國民黨有很好的產品,卻不會包裝行銷,而民進黨沒有產品,卻懂得包裝行銷,如果兩者都相互學習,有好的產品,又有好的行銷,那該多好。

 

 

問:您就任執行長後不久,國政基金會就順利推動了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及「朱習會」,請問您居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也請您談談「朱習會」有何重要突破?

答: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一向是由國政基金會與大陸的海峽兩岸研究中心合辦,我擔任執行長後,剛好遇上要召開這個論壇,就做好行政工作。國民黨大陸事務委員會主任高孔廉對大陸事務很熟悉,我們配合得很好。

我覺得「朱習會」很成功。雙方都表達了自己的意思,也都對對方釋出善意,氣氛很好。習近平總書記再度提到兩岸是命運共同體,朱主席則說了「求同尊異」。對於我方表達盼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及亞投行,台商權益要維護等,習總回應,大陸願意和台灣分享,會優先對台灣開放,他還說應該要大氣一點。之後大陸發布了25號文,就是針對62號文來的,25號文強調承諾台商的租稅優惠條件不會受到影響。

 

 

問:您的文章分析犀利,又都能以精確、詳細的統計數據,指出批評政策者誤用數據、推論謬誤,請問您是怎麼辦到的?

答:我台南國小畢業後,免試進入台南市中,之後考上台南一中。從小國文、英文就比較好,但父親要我讀工科,我就讀了交大。1978拿到碩士後,到經建會工作,規劃10年電子工業發展計畫,那份工作需要解讀大量統計數字,我就運用理工科的訓練,逐漸建立起分析的能力及邏輯推理。

我很幸運能在第一份工作就碰到好長官楊世緘先生,跟著他學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知道看事情要有大格局,例如談經濟,就要看經濟的趨勢,而且要有嚴格的邏輯思考。另外,擔任政務委員時,因有媒體用錯誤的數據批評ECFA,我就開始在臉書及部落格發表文章,自認都是實話實說、有憑有據。

 

 

問:您為什麼對國民黨有使命感,這跟您小時候的教育或家庭有關嗎?

答:台南有不少姓尹的人,我們祖先幾百年前來自大陸。1949年來台的尹姓人士則大都住在北部。

我父親經歷過日據時代,1945年台灣光復時年僅17歲。他在台公司當基層勞工,一直做到退休。他常感謝政府給了他一個工作的機會,讓他能養家活口。

我小學讀的是台公司的子弟學校。人要飲水思源,國民黨從大陸帶來許多人才及資源,把台灣經營得這麼好,我們不應該感謝嗎?受到家庭及學校教育的影響,高三那年我就加入了國民黨,從此就抱著為黨、為國家多做點事的心情堅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