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川普的貿易保護上,中日具有共同利益和合作契機,日本首相安倍終於實現了正式訪問中國,雙方簽署數十項協議,關係峰迴路轉,但仍須密切注意日本在「安保」方面的動向。
自從日本逕自將釣魚台「國有化」、中日關係冷凍以來,雙方磨合了好多年,直到10月25-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才實現對中國大陸的正式訪問,距上一次日相野田佳彥的造訪有7年了。為抓穩這得來不易的機遇,安倍行前坦率的說,兩國之間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所難免,盼今後關係能邁入「新階段」。
峰會確立化競爭為協調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安倍舉行的高峰會上強調,中日關係重回正軌,要踐行「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遵循四份政治文件所確立的各項原則,妥善處理歷史、台灣等敏感問題,持續深化互利合作。安倍回應,希望雙方「化競爭為協調」,一起為國際和地區和平及維護自由貿易做出貢獻。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安倍會談時表示,兩國互為重要近鄰,應繼續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維護兩國關係積極向好勢頭,耐心推動中日關係發展,避免新的衝突產生。
中日都十分重視這次訪問,日方罕見的包括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代表中西宏明在內,共有500位日本知名企業高層聯袂隨行,由安倍率領出席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招待會,並展開各項協議洽簽。
經貿為主多元合作交流
政治關係改善,合作就有了支撐的基礎。雙方一口氣簽署了「海上搜索救助協定」(SAR);重啟雙邊本幣互換協定(SWAP),規模達2,000億人民幣/3兆4,000億日圓,是前一次的十倍,有助於互相投資保障,貿易往來也可避免美元匯率風險;簡化簽證手續;證券市場合作;開設產業部長級對話,創新合作對話,進行先進技術與智慧財產權保護;重開東海共同開發談判;推動防衛首長與軍艦互訪、5年內3萬名青少年互訪等10餘項政府間合作協議。
另外,關於日本核災區10縣的食品,大陸會基於科學評估,考慮放寬進口限制;日本提出仙台、神戶兩市租借熊貓,雙方亦達成共識,持續洽簽備忘錄。但彼此都沒提釣魚台主權、慰安婦等爭議,顯示兩方皆刻意擱置敏感問題,先為氣氛加溫。
最受矚目的主要成果在經濟。兩國地方政府、民間企業、金融機構間共簽署了52項合作備忘錄,金額逾180億美元。兩邊合計1,400人參與了「第一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因此在第三國基礎建設方面,成績格外突出,核心是共同開發泰國東部經濟特區的城市、在歐洲投資海上風力發電,還有東協國家的智慧城市。
項目中屬「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領域的也不少,諸如:百度與松下共同開發下一代車載系統、中國外運與日本運通共同開拓「一帶一路」相關物流。可知,民間商業界還是比較靈活,尚有巨大的擴展空間。
由於大陸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甚且本身也在經援非洲、東南亞,因而安倍順勢向中國表達終止由1979年開始、迄今40年總計3兆6,500億日圓的政府開發援助(ODA)。
中日趨熱絡,川普是觸媒
這回日本會加速調頭與中國熱絡,深究背景,美國川普政府的諸多貿易保護作為可說是最佳觸媒。世界經貿至去年都還不錯,有復甦跡象,但今年起,善於鼓動民粹的川普,向各個對美貿易有鉅額盈餘的國家發動關稅霸凌,影響最大的是美中貿易戰,已引發世界整體經濟、匯率、股市的劇烈波動,日本擔心貿易被波及。這令人想起,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恐慌亦是起因於提高關稅惡鬥,那時率先點火的就是美國,導致全球貿易大縮水,現在的狀況跟當年平均40%的高關稅比起來,規模尚小,但因只是開始,未來會如何,沒有人知曉。川普政府正在破壞美國自己長年支持的WTO架構。中日在應對川普上,找到了共同戰線。
對日本來說,川普不但甩掉TPP、衝擊日本,如今還要被迫談判雙邊貿易協議。而日本從美國毀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要求墨西哥、加拿大今年9月30日重簽「美墨加協定」USMCA(U.S. Mexico Canada Agreement)的過程,領略到川普對鄰國、盟友毫不手軟的威逼。
日憂美國破壞國際分工
在美墨的談判中,美國強加「購買美國產品條款」和「薪資條款」以提高採用美製零件,而加拿大,除了汽車,還得向美國局部開放價值160億美元的農產品市場。日本汽車業、農民看在眼裡,憂心忡忡。再者,USMCA還引進禁止貶值的「外匯條款」。10月13日美國財政部長米努勤就講明,美日物品貿易協定談判會要求寫入這一項。消息一出,隔天日本股市日經指數重挫。
不少日本學者皆認為,美國的自私已踰越了國際常識。川普政府帶頭,以關稅的連鎖反應在世界築牆,這很可能會逼使各國盡量自主生產,從而減少貨貿來往,無論是威脅對進口車加徵關稅或制裁「中興通訊」事件,均可看出川普破壞了國際分工的平衡。日本需要增加中日經貿作面對美國時後盾。
安倍返日後,日媒普遍評論,中日間還有釣島海域管理、東海油氣田等很多「懸案」沒進展。確實,兩國長年積累的齟齬、問題不可能一夕全部解決,重要的是,先得培養互信,現在只是踏出第一步。
近來中日合作拍攝的電影越來越多;大陸不少足球隊如浙江綠城及廣東、河北的俱樂部都有請日籍教練教球,動畫、漫畫界跟日本亦密切交流,似乎在汲取日本文化以滋養創造力。儘管中日民調對對方的印象仍是負面居多,但民間交流持續,並有漸趨活絡的趨勢。
當然,觀察日本不能僅看安倍訪中這單一面向,更要檢視安倍所帶領的黨和政府在做什麼,尤其不能忽略安保(國防軍事)方面。
安倍「強兵」,為德不卒
因日本與美國「安保同盟」,因此還是完全聽信美方各類渲染中國增強軍力的報告,而以此為藉口「強兵」。安倍執意要為自衛隊修憲。5月自民黨安全保障調查會提議擬將防衛費對國內總生產(GDP)的比率,仿效北約(NATO),由現在的接近1%提升為2%,9月新上任的防衛相岩屋毅也持相同看法,未來日本的防衛費可能倍增。
而最可看出日本野心的是,目前使用的F-2戰鬥機退役後,防衛省竟冀求與美國共同研製以美製F-22猛禽式戰鬥機的機體為基礎、搭載F-35電戰系統的世界最強匿蹤戰機,日本自詡為「和平國家」,需要這等武器?
在對外上,日本除拉英、法加入美日「印太戰略」外,海上保安廳也在協訓菲、馬、越等國的海警人員,並以ODA供應大、小艦艇,這些舉措,擺明是要在南海攪和。
如今兩韓和解,舉行過多次「文金會」、「川金會」,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有意廢核,施政重點在發展經濟,這時日本還在強化武備,很容易讓人聯想這是在針對中國大陸。所以說,安倍訪中,鋪建兩國經濟臍帶有成績,但在背後投入「安保」這麼多,總是讓人認為安倍為德不卒,與中國友好只偏重在經濟的「半套」。安倍自己也承認「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是兩國關係的重要規則,就應多做符合「和平」的施策。
經過這次「習安會」,中日已重新樹立「化競爭為協調」、「互為合作夥伴而非威脅」、「推進自由公平的貿易」作為兩國關係的「新時代三原則」,峰迴路轉,未來能否走出一條和睦大道,就看雙方未來如何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