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美國不甘霸權地位遭到挑戰|趙國材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美中關係緊張,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組成的「五眼聯盟」還想擴大吸納日本,持續在兩岸、2025中國製造、5G資安、「一帶一路」等議題,遊說盟國對抗北京。在11月大選前,美國勢必還會全面圍堵,力阻中國在美國的勢力範圍(sphere of influence) 和其他地區的擴張。

 

立法圍堵中國在南美擴張

814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推出名為《提升美洲國家競爭力、透明度和安全法》(Advancing Competitiveness, Transparency and Security in the Americas Act )的法案,以強化美國與南美洲國家的合作,應對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政治、安全和情報活動。該法案是由參議院外委會民主黨成員梅南德斯(Bob Menendez),率領該委員會盧比歐( Marco Rubio)、卡丁( Ben Cardin)、克魯茲( Ted Cruz)和凱恩( Tim Kaine)等多位兩黨成員推出,目標鎖定增強拉美國家的經濟競爭力,並解決拉美國家監控、侵犯人權等問題。

該法案包括撤銷,並禁止向涉及中國政府和國有實體詐欺性商業行為的個人發放簽證,擴大有關中國在南美洲、拉美地區各領域情報活動的報告,同時要求在美國駐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的所有使領館,增設一名中國接觸事務官。

梅南德斯在聲明中提到,立法除了加強美國在西半球的經濟參與和外交影響力、鞏固美國與該地區國家的聯繫之外,也是要防止北京「掠奪性」的經濟行為,和對基礎設施可能造成的風險,以確保中國不會破壞美國在該地區所協助推動的民主價值觀和普世人權。

友台參議員盧比歐已多次在國會提出反共法案,還因此被北京列入制裁名單。他指出,隨著中國繼續在西半球地區,擴大「一帶一路」倡議和「債務陷阱外交」,美國必須解決中國所構成的威脅,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最終目標是,用經濟力量取代美國和我們所發揮的作用」。參議員卡丁則表示,抗衡中國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強美國的全球接觸,必須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從區域或雙邊關係中退出。

中國助阿根廷成豬肉強國

但中國也會從其他地區尋找夥伴。自從非洲豬瘟爆發後,中國積極尋找海外豬肉供應產地,近期瞄準南美洲阿根廷養豬業,期望大量進口南美豬肉產品,彌補大陸境內撲滅數百萬豬隻的缺口。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國,消費量超過美國和歐洲的總和。

兩國官員商討決定將阿根廷變成「豬肉強國」。阿根廷預計增設25座大型養豬場,每座圈養12,500頭,以供應中國的豬肉需求,這將使阿根廷現有的35萬頭母豬增加一倍,並在四年內將產量從70萬噸提高到90萬噸,每個養豬場都可以自行包辦上下游作業。北京計畫向阿根廷投資35億美元,把阿根廷打造成中國主要的豬肉供應國之一,預計每年可有25億美元豬肉出口收益,並創造9,500個工作機會。

阿根廷目前主要出口產品為玉米和大豆,多半是作為動物飼料,出售給中國和歐洲,阿根廷政府認為,增加與中國的豬肉交易,是將該國主要出口玉米與大豆產品,轉變為附加價值產品(豬肉)的大好機會。

長期經濟困境和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經濟衰退,已讓阿根廷負債累累,「豬肉強國」計畫受到阿根廷政府的熱烈歡迎。但要達到中國制定的豬肉增產目標,阿根廷需要再投入數十萬公頃土地來種植玉米和大豆,作為豬隻的飼料。阿根廷的「豬肉強國」計畫若能成真,總統費南德茲(Alberto Fernández)表示:理想情況下,我們會停止出售動物飼料,改為把飼料餵養給我們的動物,最後把肉片賣給全世界。

中國外交路線轉趨緩和

面對美國的一連串的「挑釁」舉動,北京也不甘示弱,頻頻回嗆並加以反擊,但這也引發了印度、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反彈。雖然大陸不願意顯得軟弱或讓步,但也不願意被川普利用美中爭端作為他的競選籌碼,或讓民族主義或一頭熱影響外交政策。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已遞出橄欖枝,強調中方準備「隨時、隨地、在任何層級」與華府會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駐美大使崔天凱、副外交部長樂玉成等高官也向美國發出信號,希望能平靜處理兩國之間的問題。當然也希望美國能確切承諾,保證不再使用外力,介入香港顏色革命、南海、台海等問題。

不過,川普政府不太可能聽從休戰的呼籲,而北京究竟能忍耐多久也不得而知。或許,大陸希望等待美國總統大選結束,看誰是白宮新主人,再做調整。

北京認為,美國應該容納一個擁有不同政治、經濟和價值體系的強大國家。但從華府的角度來看,北京在全球體系中尋求影響力,是試圖侵蝕及打擊美國多年來建立的自由市場原則和民主價值。另有意見指出,中美兩國之間的衝突常被認為涉及文化、經濟發展和政治制度的差異,但這樣的分類並沒有抓到重點,問題的本質係在於美國不甘世界霸權地位遭到挑戰,以及全球勢力版圖發生變化。

 

(作者係國防大學法律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