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美禁陸企對台供應鏈影響不容小覷|李沃牆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美國商務部在4月初以從事活動有悖於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為由,將7家中國大陸國企與機構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並限制美國企業出口特定產品給這些企業或機構,連台灣相關供應鏈廠商也遭波及。

 

美中對抗由來已久,即使拜登上任,對中國大陸的強硬態度也沒有改變,如美國商務部於48日以從事活動有悖於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為由,將飛騰信息技術公司、上海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促進中心、信維微電子有限公司,以及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與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在內的7家中國大陸國企與機構,列入「實體清單」,並限制美國企業出口特定產品給這些企業或機構;連台灣的台積電、世芯-KY、金麗科也被捲入。

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指出,中國大陸正使用飛騰信息技術公司設計的超級電腦飛快運算,模擬極音速飛彈穿越大氣層時的高熱與阻力,未來有可能使用這種飛彈對付美國航艦或台灣。對此事件,中國官方回應表示,美方多次以所謂「國家安全」、「支持中國軍隊現代化」等為由,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動用國家力量打擊他國企業和機構,對國際經貿秩序造成嚴重破壞,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這不利於中國,不利於美國,也不利於整個世界;並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錯誤作法。

吾人以為,美中競逐不僅由貿易戰延伸至科技戰,更升級至金融戰,其對資本市場及台灣相關供應鏈的影響實不容小覷。

美方封鎖陸企愈演愈烈

其實,早在20204月初,在美上市的大陸瑞幸咖啡爆出造假近百億業績後,川普政府遂於511日發函給聯邦養老基金,要求停止投資中國大陸股票。接著,美參議院朝野政黨提出《外國公司問責法案》(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945條修正案,目標直指在美上市的陸企中概股,將近250家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因審計卡關恐有被逼退市的風險。美國眾議院又於122日全票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的審計標準,否則將面臨退市。雖然法案針對所有外企,但目前美國監管部門未獲取審計文件的上市公司中,大陸公司占比逾九成,衝擊之大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1231日宣布,讓中國大陸3大電信公司下市,以遵循川普政府的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投資具有大陸軍方背景的陸企。被下市的3家電信公司分別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香港。這3檔美國存託憑證(ADR)於今年17日到11日暫停交易後啟動下市程序。不僅MSCI剔除中概股,連同富時羅素、那斯達克指數也跟進。此外,國際許多退休基金與指數基金,也將跟著調整投資組合。

台股相關供應鏈也遭波及

美國商務部將上述的中國大陸7家超級電腦相關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後,台灣IC設計廠商世芯-KY因供貨給飛騰信息技術公司,受到飛騰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影響,已於48日起停止對飛騰出貨。然因飛騰為世芯-KY主要的大客戶,去年營收比重達40%,預估對今年營收影響達25%,股價接連數日被打成跌停板,跌幅將近5成,可說是最大的受災戶。

為彌補飛騰的缺口,世芯-KY只能爭取更多委託設計(NRE)業務,並有望在未來34個月內能由其他客戶補上,但短期在飛騰貢獻較大的特殊應用晶片(ASIC)業務上則難以補足缺口。不僅世芯-KY股價重挫,連帶17檔將世芯-KY列為核心持股的共同基金投資人,也蒙受相當大的損失。另一家IC設計廠金麗科股價也傳出,接獲具中國大陸軍方背景的中科曙光訂單而遭賣壓重挫,還波及台股中的IC設計族群,讓投資人荷包大失血。

大陸不示弱反擊美方舉措

中國大陸為反制美方的一連串舉措,商務部於今年19日出台《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還擊川普政府。這項辦法明定,經中國官方評估確認,有關外國法律與措施「存在不當域外適用情形」者,可由主管部門發布「不得承認、不得執行、不得遵守」的禁令。結合商務部去年9月頒布的《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可形成針對境外法律、境外措施、境外實體的不當適用或違法行為的應對閉環。

《阻斷辦法》的出台,無疑給近期頻繁面臨美國制裁或限制的中國大陸企業注入一劑強心劑。另有感於當前全球貿易大都以美元計價,各國央行主要儲備貨幣也以美元為主;中國人行發行的數位人民幣即將上路,其目的無非是想另闢蹊徑,借此繞過當前以美元為主導、包括SWIFT實體貨幣跨國結算機制,開創新的「數位貨幣時代」主導權,避開美中金融戰的威脅。北京當局還將與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國聯手,打造一個不受美國經濟制裁與金融威脅的新亞洲金融系統。

因數位人民幣無法在台灣使用,目前尚不會影響台灣支付體系與貨幣主權。但兩岸經貿及人民往來高度密切,一旦人民幣數位化逐步擴大推動,對大陸台商及台灣民眾,乃至於兩岸經貿整體往來,必然會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宜審慎因應為宜。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