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選後期待兩岸三黨釋放善意|馮國豪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8年大選結束,敗選的民進黨非但沒有調整兩岸論述的跡象,對前來弔唁江丙坤的陳雲林仍多所限制;而勝選的國民黨,也仍維持既有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未見到更新的論述。

 

吳寶春在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吳說:「我是一個專業的麵包師傅」、「我很榮幸,很多年輕人因為我的關係走進麵包世界,我有責任為年輕人創造更大的市場」。最後他強調「吳寶春還是吳寶春」。韓國瑜則為吳寶春緩頰,強調吳寶春只懂麵包,不懂政治。

蔡英文同一天表示,吳寶春事件反映出來的是台灣現在所面臨的現象,中國以政治來扭曲經濟和貿易活動,確實存在於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她說:「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有人在脅迫下說出幾乎是標準化的台詞,台灣人都看得懂這是政治壓迫,台灣人不會接受,世界上的人也不會接受。」顯然,兩岸國、民、共三黨間一直缺乏互相信賴的基礎,因此,在九合一選舉後如何相互釋放善意,重建信賴為日後互動建立基礎,已成為選後的重要課題。

如想兩岸和解與合作進一步提升,需要各方釋放善意,例如,柯文哲重申兩岸一家親、迴避「九二共識」終究不是長久之道,更遑論柯文哲未來要競逐大位,當兩岸在反獨上沒有共識,就不可能有根本性的突破。因此,筆者期待兩岸三個主要政黨能各自釋放善意。

 

對民進黨的建言

 

筆者深知,民進黨受制於「台獨」神主牌與獨派勢力,要對兩岸關係大幅調整、開放可能性極低,因此對民進黨的期待是希望政府能開放民間、城市與政黨間交流管道,增加相互了解,並且不攔阻可能在今年進行的國共論壇。

(一)開放城市交流限制:由於在此次地方選舉中,藍營獲得15縣市的勝利,代表白色力量的柯文哲在台北市獲勝,為了讓地方經濟活絡,在可見的未來各縣市均會模仿台北市與大陸城市進行交流,執政的民進黨應該盡量開放讓兩岸城市交流互動,在人員進出與舉辦活動上盡可能給予協助,對於民進黨籍市議員參與活動也不應加以攔阻,甚至民進黨執政的6個縣市也應鼓勵其與大陸城市進行交流,以增進彼此了解。

(二)不攔阻國共論壇召開:改善兩岸關係讓台灣經濟走出活路,已經是台灣多數民眾共同的心聲了,經過這次選戰後,藍營獲勝的各個縣市長都已經蠢蠢欲動,希望跟大陸建立緊密的關係,但如果各縣市各吹一把號,對於整體的兩岸關係長遠發展,並沒有太大的好處,因此,兩岸間有一個統一的對話窗口實在有其必要。

去(2018)年受限國家機密保護法及施行細則相關規定,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無法親赴大陸,行之有年的國共論壇中斷,使得兩岸失去一個積極對話的機會。建議民進黨政府面對今年吳敦義可能提出的申請,不要再加以阻撓,以確保國共論壇能順利舉行,對於新政局及兩岸關係應有所助益。這也同時可以向民眾宣示願意檢討兩岸關係,可以向國共兩黨釋放善意。

 

對國民黨的建言

 

筆者對未來可能扮演兩岸重要橋梁的國民黨,也有四點期待。

(一)「九二共識」需要深化論述:吳敦義主席選後談到「九二共識」時表示,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其中的「各表」,就是「你表你的,我表我的。你不能在陸方的面前講一中各表,公開講這個不行。」媒體詢問,「一中各表」會是「各表一中」嗎?吳敦義說,「當然不是各表一中,是一中各表」。但最近一份四位政治學者所做的項民意調查中,發現台灣民眾對「九二共識」竟有四個完全不同的認知,因此,國民黨有責任對「九二共識」做深化詮釋,以凝聚台灣與兩岸的共識。

(二)馬英九強調的「親美、友日、和中」策略應調整:首先在對中、美、日關係順序上應做調整,兩岸關係應該優先於對外關係,因此是否可以調整為「和中、親美、友日」為政策方向。

(三)對馬英九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應做出調整:由於大陸官民對於其中的「不統」是有疑慮的,因此選前馬英九提出「新三不」,即「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又引起台灣內部爭議,除了獨派人士批判外,國民黨內也有不同的意見,筆者建議可以將「不武」放在最前面,用「不使用武力、不支持台獨、不排斥統一」,以期減輕兩岸朝野的疑慮。

(四)避免過度傾美的傾向:台灣選舉後,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與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江啟臣,先後赴美說明選舉後當局的兩岸政策立場,有大陸學者認為,台灣當局向美國「彙報」的意味明顯,而國民黨居然也向美國「彙報」,顯然是想諂媚美國。因此,筆者建議國民黨應該由中央黨部統一口徑,對中美台關係做出說明,同時避免向美國過度傾斜,以向大陸當局釋放善意。

 

對大陸當局的建言

 

對於大陸當局,筆者同樣有所期待,習主席在十九大演說有關對台政策的談話中,除了一貫反台獨的立場外,特別提出「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其中,有關分享大陸發展機遇與給予台灣民眾居民待遇最受到矚目。但這仍屬於經濟層面,大陸當局欲獲得台灣民眾的心,在對台交流活動、經貿政策、青年政策等方面應該做更進一步的修正,才能改變台灣民眾的觀感,以下試分別說明。

(一)交流活動策略—縮小打擊面、擴大交流面:2015年國台辦曾說,絕不允許少數人一方面在大陸賺錢,另一方面卻支持台獨分裂活動,破壞兩岸關係。北京當局的想法及作法可以理解,但建議應該縮小打擊面,除了對鐵桿深綠台獨人士加以限縮外,對於僅是態度上同情台獨者應擴大交流面,讓他們多認識大陸,秉持「不是敵人就是朋友」的精神,讓他們多了解大陸的進步,參與大陸發展機遇。同時,類似周子瑜、吳寶春等事件,受大陸網民抨擊時,台辦系統也應該適度給予緩頰。

(二)經濟貿易策略—取消買辦階級、參與大陸發展:習近平說應該「讓台灣民眾參與大陸發展機遇」,過去大陸對台經貿雖有很多優惠策略,但因發生來台灣採購面板後又停止採購;買了台灣的水果和虱目魚後,這兩年又急速凍結;對台採購又多透過特定「買辦」;這種種現象讓台灣民眾的觀感並不好。最近又流傳「窮台政策」,雖非官方提出,但仍使台灣民眾產生反感。

筆者建議,大陸應該持續對台灣採購,但可以做逐月、逐季或逐年檢討,更重要是減少「買辦」壟斷,而直接和廠商或者是農漁民接觸。至於「窮台」一詞,也希望國台辦有機會做適度的說明與解釋。

(三)青年與基層策略─改善優惠方式、加強新媒體運用:除了應持續目前給予台灣青年就業、就學與創業優惠及給予居民待遇外,筆者建議,大陸方面應該設法多使用台灣青少年習慣的臉書或Line等新媒體運用,加強與台灣青少年的接觸,如果在現有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也應該加強大陸微信或QQ在台灣的推廣力度,讓兩岸青少年有管道直接接觸。

最後,筆者期待兩岸當局及國民黨能對彼此釋放善意,以突破當前兩岸的僵局,當然,以上建議只是野人獻曝,謹供參考。

 

 (作者係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