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應記取張靈甫的失敗教訓|高靖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9475月,國民黨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在山東孟良崮被共軍包圍,因為其他將領救援不力,致彈盡援絕,以身殉國。張殉國前曾上書蔣中正,批評國府將領多存觀望,難得合作,各自為謀,同床異夢。張一語成讖,不久後即陷入孤軍奮戰的窘況,戰死孟良崮。

 

國共內戰在1947年初美國調停失敗後,戰事逐漸擴大,張靈甫的悲劇,預告了未來兩年國民黨軍隊在東北與徐蚌會戰的慘敗,國府在大陸的統治土崩瓦解。

國府將領懼敵畏戰

靈甫殉國被記載在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下稱檔案稿本)當中,可見這件事在蔣中正心中的份量,不僅是對張靈甫殉國的悲痛,亦可看出蔣對國民黨將領怯弱無能的不滿,才會在張靈甫死後,馬上把在山東地區作戰的國民黨將領,召回南京參加軍官訓練團,重新加以集訓,希望在精神上,能夠提振這些將領萎靡不振的氣息。

根據檔案稿本的記載,1947年初,美國特使馬歇爾調停內戰失敗,國共內戰一觸即發,台灣又發生二二八事件,東北戰事擴大,經濟情勢混亂,行政院長宋子文請辭,蔣中正內外交迫,當時山東與東北情況都不穩定,孟良崮戰役前,國軍已在吐絲口慘敗,國軍重新整頓,積極在山東尋求戰機。

51日,青駝寺與蒙陰附近的部隊,突被共軍猛襲,以至前方部隊不得不抽回反擊。蔣中正認為,此乃我軍事配備上的疏忽,今後應飭切實注意於三線部署也。2日,共軍突以主力轉向青駝寺與蒙陰附近,對國軍分別襲擊,來勢險狠,幸國軍制敵機先,除青駝寺外並未獲逞。

因為戰事又起,蔣中正在53日,搭機從南京飛徐州,聽取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報告山東軍事。顧告訴蔣,前方將領大都神靡氣衰,懼敵畏戰,而以虛與委蛇,各圖自保為能事,以致屢失戰機,處處被動,使全線進展遲緩,形成呆滯狀態。蔣聽後憂憤不已,嚴令重申賞罰,將整編83師師長李天霞革職留任,以為其餘玩忽功令者戒。李天霞所部正是青駝寺守軍。

張上書痛陳將領各自為謀

蔣中正督促前方高級將領,遂分別與他們通話,查詢戰況,指示作戰要旨。194756日,檔案稿本記載了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寫給蔣的信函,信中對於國軍將領的風氣,多所痛陳。張在信中說:師進克蒙陰後,共軍乘我立足未穩,大部集結,期殲我於主力分散之時,幸我占取山地,集結迅速,未為所乘,惟進堵以來,職每感作戰成效,難滿人意,日睹歲月蹉跎,坐視奸黨長大,不能積極予以徹底性打擊,以國軍表現於戰場者,勇者任期自進,怯者聽其裹足,犧牲者犧牲而已,機巧者自得為志,賞難盡明,罰每欠當,彼此多存觀望,難得合作,各自為謀,同床異夢,敵能飄忽,來去自如,我則一進一退,俱多牽掣,共軍誠無可畏,可畏者我將領意志之不能統一耳,竊以若不急謀改善,將不足以言定亂也。

張靈甫話說得很重,這還只是在1947年國共內戰初期,國軍將領就已有苟且偷安的積習,隨後在東北與徐蚌會戰的大規模戰役中,都可以看到國軍將領的陋習反覆出現,無一例外。

蔣中正大概對張的評論有同感,下令幕僚將這封信抄送參謀總長陳誠、陸軍總司令顧祝同,與各軍司令官軍師長閱讀反省,陳述感想與改善辦法。國軍將領胡璉、歐震、王敬久、方先覺、邱清泉、阮齊、沈澄年、王凌雲、李默庵、王仲廉、黃百韜、王嚴、李楚瀛等人,後來都提出感想與意見,由蔣交給陳誠研擬具體改善方案。但這些建議,從國共內戰的結果論,顯然都形同具文,沒有發生任何實效,才會一敗塗地。

關鍵戰役國府尋求戰機

57日,檔案稿本記載,蔣中正對魯中軍事行動感到有制勝把握,故心神未有昨日之抑鬱。10日,邱清泉的整編第五師,攻克山東萊蕪,蔣認為當時已將津浦鐵路西側威脅解除,打下萊蕪後,共軍根據地已毀,魯中情勢改觀,考慮一面搜索山區,搗其巢穴,一面向淄川、博山潰逃之敵,跟蹤肅清。

511日,蔣下令顧祝同加強濟南方面的兵力,迫使退集淄博地區的陳毅主力出而決戰。同時蔣亦決心以湯恩伯兵團五個師,擊破當面之敵,收復莒縣、沂水、並以一部經坦埠,分向沂水、南麻掃蕩。其他參與戰役的還有歐震兵團,邱清泉、李玉堂、李良榮、馮治安、王耀武等將領。張靈甫的整編74師就在湯恩伯的第一兵團轄下。

蔣指責顧祝同指揮錯誤

蔣中正對於戰勢的發展感到樂觀,但實際情況並不如蔣所預想。根據檔案稿本,514日一大早,蔣接到進攻坦埠的整編74師被圍的噩耗,他批評顧祝同愚拙無能,指導錯誤,因顧祝同不攻沂水,而先攻莒縣,使得74師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而功敗垂成也。

當時山東戰況,湯恩伯部在右翼,邱清泉部在左翼,共軍集中在右翼與湯部戰鬥,蔣中正希望邱清泉搶攻,進可阻擋共軍北退的後路。但是共軍行動出乎蔣的意料之外,張靈甫所部沒有與其他各師齊頭並進,保持聯繫,而是突出孤立在前,共軍利用這個間隙展開包圍。

515日,共軍傾巢而出,欲消滅74師,張靈甫14日撤退,在孟良崮布置陣地。516日,憂心如焚的蔣中正,急電魯中國民黨將領,要求把握戰機,協同殲敵,共軍主力向我傾巢而出,此為我軍殲敵唯一戰機,我全體將士應全力把握,萬眾一心,密切聯繫,協力邁進,如有畏葸猶疑,逡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以致友軍危亡,或使敵脫逃者,決徹究嚴懲不貸。

蔣的軍令如山,仍然喊不動國軍將領奮勇向前的勇氣。當天下午,蔣收到空軍的報告,指張靈甫僅據守孟良崮一個山地,面積狹小,空投糧彈困難,共軍又冒用國軍陸空聯絡符號,真偽莫辨,極難監視,戰況危急讓蔣感到焦慮。當天深夜,蔣又接獲戰報74師全軍覆沒。檔案稿本記載,蔣知道張靈甫殉國後,憂思不能合睫,蔣說悲痛之情,睊睊心目,為近來未嘗有也。

蔣中正集訓國府將領

張靈甫的死可能是國共內戰初期,最讓蔣中正感到痛心疾首之事,為了提振將領士氣,67日,蔣將山東沂蒙山區(孟良崮戰役所在地)半數將領,調集南京,接受為期兩周訓練(軍官訓練團三期)。蔣說,主要目的在使各將領接受孟良崮的慘痛教訓,將個人的思想生活行動,做一番徹底的反省、徹底的改造,對整個軍隊戰術精神紀律,做一番徹底的檢討、徹底的革新。此一集訓,實為今後轉危為安,轉敗為勝的樞機。

這個軍官集訓順利地結束了,但只是杯水車薪。624日,蔣經國自東北視察回到南京,向蔣中正親自報告前方高級將領腐敗怯懦,苟且自全之念,日甚一日。失望的蔣中正感嘆說,這些都是他平日教導無方,教化不力所致,能不痛自苛責乎。

權貴若離心離德殷鑑不遠

1947年當時,國軍數量與共軍對比,仍然是絕對優勢,但何以連戰連敗?到了1948年東北戰事結束後,國共雙方對比拉近,共軍敢於發動徐蚌會戰。當國軍占有數量優勢、火力優勢時仍然失敗,無非就是張靈甫死前痛陳的「多存觀望,難得合作,各自為謀,同床異夢」這16個字,其實這也可以總結為國軍在內戰失敗的軍事原因。

張靈甫的悲劇不會只停留在70年前,70年後的今天,國民黨剛贏得縣市長選舉,總統大選卻不如預期,不能乘勝追擊,無非國民黨中有人自私自利,只求自保,不願有成人之美,奮力幫助同志奪取勝利。自私的國民黨人70年前失去大陸錦繡河山,70年後的現在,若不團結,亦恐將讓國民黨面臨亡黨的絕境。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