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歐豪年:中國繪畫應在國際藝壇發揮主導作用|紀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歐豪年,1935年生於廣東茂名(現改隸吳川市)世家,自幼喜愛繪畫,畢業於嶺南藝院。17歲在香港師從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1970年來台定居,任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藝術研究所專任教授,台灣藝術大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歐豪年作品講究寫生造境,注重內在人文氣質和情趣,繼承了嶺南畫派的傳統風格和精髓,又具獨特創新的面貌,被稱為嶺南畫派之翹楚。作品不斷應邀在全球各地展出,備受國際藝壇肯定與推崇,1990年至1991年在歐洲七國博物館巡迴展,獲台灣新聞局國際傳播獎章。1993年榮膺法國國家美術當局,巴黎大宮博物館特別獎譽,為中國畫獲此獎之第一人。1994年韓國圓光大學頒授榮譽哲學博士;1995年美國印地安那波里大學頒授藝術學博士,並被譽為「堅持東方人文精神之代表畫家」。之後又陸續獲中興大學、輔仁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00年設立歐豪年文化基金會,2002年被聘為中央研究院嶺南美術館永久榮譽館長,2004年美國印地安那波里大學成立歐豪年美術館,2005年中國文化大學設立歐豪年美術中心,2013年北京及上海歐豪年藝術館先後成立,2014年安徽博物院設立歐豪年美術館。  

問:您出身嶺南世家書香門第,17歲就拜趙少昂為師,請跟我們談談家庭背景及趙少昂對您的影響?

歐豪年答:幼時家境猶佳,父母請了老師教讀經史國學。因為居住在沿海城市,很容易看到介紹西方藝術的文章,例如當年的《東方雜誌》就是我必讀的刊物;而家中收藏的文人字畫,我也經常瀏覽,八、九歲時,就因酷愛繪畫,崇尚自然,日夕寫生,逐漸投入美術,大量時間學習字畫。

1949年,我家移居香港,沒多久,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遊歐回港,17歲的我前往拜見,成為他的入室弟子,在老師創立的「嶺南藝苑」讀書畫畫。

由於我當時已有繪畫基礎、也會寫生,因此,趙老師讓我幫忙指導小師弟的寫生習作。四年後,我就開始參加東南亞巡迴畫展,之後便陸續在日本、香港、美國、德國等地開畫展,將中國書畫的風貌帶到世界去。

少時的庭訓師誨、少昂老師的導引,以及數十年間在國學上的自修,對我的畫學創作與美術教育影響深遠。少昂師曾以高人譽我,足見他的高懷脫俗,正如他所喜畫的輕蟬,時人難望背項。他墨濃筆強的臨池揮灑之情,也令我一輩子印象深刻。

問:是什麼樣的因緣促使您在1970年回台定居?也請您談談來台後的美術教育工作。

答:我1960年首度到台灣訪問,就獲得于右任大老書贈「風雨一杯酒、江山萬里心」為勉。當時,張其盷先生正在籌辦中國文化學院,他懇切邀我來台任教。

1968年,因葉公超先生的推介,我應國立歷史博物館之約舉辦個展。當時陽明山中山樓已落成,蔣宋美齡夫人看到我畫的巨幅《八駿圖》,十分欣賞,特別交代陽明山管理局的人員,將我的大幅畫作運到官邸,給蔣公看。之後,中山樓買下《八駿圖》、《群馬圖》與其他八幅不同題材的畫,永陳在中山樓的大廳。

中國文化學院(後改為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在我來台期間,多次勉勵我回台培育下一代,而葉公超前輩也勸我說:研究中國畫還是要回到中國人的地方,在有根的地方容易成長。我遂於1970年回台定居,那年我36歲,隔年,妻兒也搬到了台北。

我在中國文化大學教書教了幾十年書,退休後,學校還要我繼續開課。我都是自己開車上陽明山,一直到十幾年前,年紀大了,才不再跑陽明山。目前,我是台灣藝術大學的講座教授,美術研究所的學生經常來我家上課。 

問:作為嶺南畫派當代的代表畫家,您怎麼看嶺南畫派的風格,以及您如何融合中西繪畫之長,讓作品更創新、更具時代感?

答:中國傳統繪畫有許多流派,但大多從臨摹古人畫作入手。嶺南畫派在晚清出現,主張「折衷中西、融合古今」。「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峰及陳樹人是孫中山先生的好朋友,自始即參加國民革命,思想開通。他們認為,世界在改變,中國也要改變,他們主張以寫生代替臨摹,為中國傳統繪畫注入了新血。

大家都愛說嶺南偏向西方,其實嶺南畫派畫家只是較早認識到,任何學派要生存、發展,就必須掌握時代的精神。嶺南畫派有見識的當代畫家除堅持中華人文精神,如哲學、文學,以至書法,有與畫相通的筆墨趣味之外,還要兼融世界藝術的思維。也就是說,我們在保持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特色的同時,還主張引進西洋畫法,融合中西繪畫之長,創造出有時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氣氛酣暢熱烈、筆墨勁爽豪縱、色彩明亮、水分淋漓、暈染勻淨的現代繪畫格局和創新作品。

16世紀文藝復興以後,西方美術對物體與空間具備準確的表達力,也可以說是西方繪畫的基本功。20世紀東西文化交流,中國繪畫也注意到物的實體與空間兩者之間的關係。當中國畫家對大自然的實體與空間,都有充分的掌握後,自然會有超越的力量,因為西方不懂的,我們原來就懂,我們懂了西方藝術後,就能兼具東西方所長,並且在題材上也更開闊多元。

問:您作品中的題材十分廣泛,從山水,到人物,到動物都有特別的表現方式,請問您是怎麼取材、構思的?您自己認為您的畫作有何特色?

答:我主張畫家應當不限題材作畫,因為知識分子對天文、地理、歷史都應該涉獵。孔子認為君子應該六藝都懂,能精通一藝,猶應未足。

在還沒有師承前,我就已開始寫生,而且慣以水墨或彩墨直接對景寫生。我不獨寫生,更強調造境,即使是寫生,也不只是靜態的景物。舉動物園中為獅虎寫生為例,我都等獅子出洞散步,趁機捕捉動態下筆,每次見到對的角度,就下三兩筆,獅子、老虎來回散步個三、四十趟,畫已經完成。

我畫過的東西就像腦中有了底片一樣,不易忘掉,這是很好的練習。我的動物畫是以運轉自如的水墨法,表現出相對於空像的物像所作完美設計。動物也有人格,我把老虎看作是山上的君子,我曾寫下詩句:「狐鼠依城社,山君嘯嶺皋;物情喻世態,感此動吟毫。」

我畫中有許多古人,包括屈原、鍾馗、李白、蘇軾等,或國劇人物如李逵、武大郎等,也有許多以古代故事,例如張僧繇的「畫龍點睛」,或以詩詞入畫。畫古人是交朋友的一種方式,讀古人的書,模擬古人的神貌,重溫古人的思想,可以體會更多,也可以增加自己的修養。

另外,我有廣泛的旅遊經驗,台灣開放探親旅遊後,我遍遊大陸各地,山水成了我畫中的主題。中國人與西方人對自然所持的看法有所不同,西方人以積極的態度試圖征服自然,但中國人則強調與大自然保持和諧親密的關係。古諺「天人合一」,即是一證。我山水畫的特色是用充滿元氣的主題事物、強弱互補的布局,表現出實像與空像的共鳴,用活潑有力的落筆方式及創意的結構,讓畫面不僅達到強調實體,同時也展現空間及適當安排距離的巧妙效果。

說到繪畫特色,我習以拖泥帶水法,以健豪筆沾,使山水畫中岸壁的層次,自沉鬱轉至紋理清晰分明,展現出微妙的墨彩和墨色的「濃、淡、乾、濕、多變」效果。我也經常使用中國傳統的留白,來傳送畫中虛無的精神面涵意,使作品充滿啟發性,更充滿生命力及情感,讓觀者易於共鳴。另外,我也將代表詩詞、書法融入畫中,讓作品不失東方色彩。

問:您的作品長期在國外各大博物館展出,請問在中西藝術交流的過程中,給您感觸最深的是什麼?您認為中國書畫在世界藝壇能占有主導地位嗎?

答:過去數十年間,我的作品在世界各國博物館展覽,得過無數獎項,我個人也獲頒五個榮譽博士學位,但那些都屬私人榮辱,不足掛齒。我比較感到光榮的是,曾於1993年與大陸前輩畫家吳作人,同時獲得法國大宮博物院首次對東方水墨畫所頒的大獎,我認為那是西方藝術中心對中國水墨畫的高度肯定。不過總體來看,世界畫壇至今依然以西方為主軸,中國藝術仍被貶視,這讓我不能釋懷。

追究理由,這當然與西方國家始終是世界強權,而其文化及藝術也隨之成為世界主流有關。不過,物極必反,西方畫風現已雜亂無章。而中國近三十多年來的崛起壯大,極可能改變這種西方獨霸的局面。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很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及弘揚工作。我認為,中國書畫在過去一百年間已取得相當大的進步與成就,我們應以中華民族文化自豪,再取西方文化的精華,融會貫通,在現代環境中更好地發展中華文化。我也希望透過兩岸四地藝術界的共同努力,促使世人以開明的眼界,重檢今日藝壇的秩序,使東方主導的契機提早來臨。

正因對此抱持樂觀態度,所以雖年過80歲,我還在作春天播種插秧的工作,希望中國繪畫有一天能到秋收的時候。

問:請問您何時開始從事兩岸文化交流?也請您談談與大陸藝文界接觸後的感想。

答:1970年代,我就開始與大陸畫家黃冑書信往來,當時炎黃美術館尚未成立,但黃冑已擁有高知名度。兩岸開放後不久,我與陳奇祿、楚崧秋、尹雪曼等文化界人士應邀聯袂同往大陸訪問,我還記得當時是中國文聯出面接待。

我與大陸畫家一見如故,不論兩岸政治局面如何,中國藝術家身在何處,對藝術都有著同樣的理念,也藉作品表達出同樣的心聲。我認為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偉大之處,讓彼此之間,沒有隔閡,心與心緊緊相連。 

從2000年開始,歐豪年基金會每兩年舉辦研討會,探討中國水墨畫藝術的發展,也進行兩岸國畫藝術交流對話。2007年,我們促成了廣州藝術博物院將高劍父、高奇峰及陳樹人三家百幅畫作運到台灣,在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舉辦了嶺南畫派創派三家百年大展。2013年6月,我們又促成了台北故宮博物院、廣州藝術博物院,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行「溯源與拓展-嶺南畫派特展」。2014年5月,兩岸郵政合作以《鴻雁傳書》主題發行郵票,大陸方面由范曾執筆創作,台灣方面則由我執筆。

問:近年來您在大陸畫壇的知名度及影響力更加大幅提升,請問您何時開始在大陸舉辦個展,並設立多個美術館?

答:2000年我在深圳美術館舉辦個展。2001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歐豪年半世紀水墨創作展」,2002及2003年又先後在浙江西湖美術館及南京博物院展出「歐豪年半世紀水墨創作展」,我也受聘為南京博物院藝術顧問,2004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個展,同年受聘北京第10屆全國美展評審委員,並應邀在廣東省美術館辦個展。

2010年我在上海舉辦了「迎世博」特展。 2013年9月29日至10月15日,大陸的黃金檔期,我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辦個展,北京歐豪年美術館也在同一時間揭幕。2013年11月,上海歐豪年藝術館成立,展出我不同時期的繪畫、書法作品100多件。2014年3月「歐豪年美術館」在安徽博物院內設立。

我希望藉著各地美術館的設立,讓更多中國人能欣賞我們自己的藝術作品,也能以畫會友,拉近兩岸人們彼此的距離。 

問:作為一個中國文化人,您怎麼看兩岸關係的前景?

答:我當然希望兩岸能和平、發展,讓中國人的地位提升,讓中國的藝術能成為世界的主流。其實,我早把我的願望寫在詩裡面了。

2005年宋楚瑜訪問大陸時,以我的《海宇清濤》當作見面禮,送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我在畫頂親筆題字:「清濤晏海宇,清議福斯民,風雷今宵酒,明朝日又新。」2013年6月吳伯雄將我的畫《河清圖》送給習近平總書記,我在畫上題詩:「中華兒女景河清,台北欣今淡水平;山麓松高梅竹茂,寒歲耐雪作嘉盟。」這兩首詩都表露出,我這位台海的文化人,真心期盼兩岸政治清明,造福全體中國人,讓中國人的國際地位提升,而兩岸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