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撤錢救消費僅是飲鴆止渴|李沃牆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台灣內需消費不振其來有自,政府不對症下藥,積極改善薪資結構、提升薪資水準,並思改善兩岸關係及提升觀光品質,卻試圖以急功近利的撤錢補助政策挽救傾頹的觀光及消費,恐是徒勞無功。

 

農曆年剛過,今年適逢金豬年,芸芸眾生祈求諸(豬)事大吉,財源廣進;但一向神準的南鯤鯓代天府竟357年來首度抽不出國運籤,是否意謂國運及景氣不佳,引人遐思?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121日公布2018年的經濟成長率為6.6%,創下28年新低紀錄。據行政院主計處估計,中國大陸GDP1%,台灣GDP將下降0.2%。台灣去年12月接單急跌逾一成,其中來自大陸及香港的訂單金額劇減10.3%,為20165月以來最大跌幅,以電子產品及機械產品減少最多。緊接著,台灣經濟研究院於125日公布2019台灣經濟成長率 (GDP) 最新預測值為2.12%,較11月預測微幅下修0.08%;主計處則於213日二度下修2019年經濟成長2.27%,較先前預測數據下修0.14%;除出口因素外,內需消費僅持平、美中貿易戰晦暗不明、政經情勢紛擾不斷是下調主因。

 

台灣內需長期不振

 

台灣為小型的開放經濟體,對內仰賴內需消費及投資,對外則端賴出口。如表1所列,自1990年以降,消費占GDP比重一直維持在52%53%左右;而消費成長率由19802000年的7.9%,大幅下降至200120162.4%,近2年更低於經濟成長率。投資在1995年時曾達28.02%,但2005已降至24.46%20152017年均在20%21%之間,成長幾乎停滯。出口占GDP比重則在1990年後快速上升,2010年達到70.92高峰後下降,2017年占比為65.18%,是最重要的成長引擎。

 

端出五道牛肉救觀光消費

 

2008年金融海嘯後,馬政府以舉債新台幣858億元方式,發放每人3,600元消費券;希望透過消費乘數效用帶動經濟成長;但後經評估,消費券對GDP的貢獻僅約0.28~0.43%。而蔡政府為推動新南向觀光市場,交通部觀光局多次編列預算,提高境外包機旅客來台獎助金額;結果雖然來台人次增加,但對消費並沒有產生顯著效果。另蔡政府憂心景氣寒冬降臨,今年將採取五大刺激消費政策,包括減稅措施、促進國內旅遊、辦理大型活動、鼓勵節能低碳消費及電動汽、機車免徵貨物稅等。

就補助國內旅遊而言.觀光局於今年1月實施「暖冬遊的國旅全台住宿補助方案」,預計挹注9.8億元新台幣經費;估計可增加25萬個客房住用數,帶動約50萬人次前往各地深度旅遊,並帶動超過55億元效益,但這如意算盤可否達成目標?

 

未對症下藥 恐徒勞無功

 

第一,消費往往決定於可支配所得,但台灣經常性平均薪資成長率低於物價成長率。這使得一般民眾因可支配所得減少而降低消費能力。根據主計處2017年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全台近900萬名勞工中,有逾300萬人月領的經常性收入不到3萬元;月薪5萬以上者僅163.6萬人;而且有六成的勞工是低於5萬元的平均薪資。不僅許多年輕人因低薪沒錢花,連老年人也不敢多花錢;尤其許多退休公務員,因年金被砍,可支配所得減少,便開始縮減非民生必須的開銷,久而久之,對消費及投資產生的抑制效果日趨明顯。

第二,因憂心未來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努力儲蓄者、降低消費者與日俱增。據萬事達卡調查,台灣消費者將每月收入撥出24%作為儲蓄,遠高於亞太區平均值18%。主計處預估,2018超額儲蓄(國民儲蓄毛額減掉國內投資毛額)達2.28兆台幣,超額儲蓄率(超額儲蓄占國民所得毛額GNI比率)為12.49%,連續6年破一成。超額儲蓄意謂消費及投資不振,不利於經濟成長提升。

第三,生產成本持續攀升,環保議題抬頭等,使不少廠商將工廠遷移至海外。這不僅導致投資量能下降,外派主管及眷屬長年居住海外地區,也使得消費地點移至海外,無法挹注島內市場,導致消費市場動能持續下降,且市場規模逐漸縮減。

第四,國人連假出國旅遊增加。根據觀光局統計,2017年國旅人次較2016年少了700餘萬人次;同期間出境人數則達1,565萬人次,再次刷新紀錄。其中,91%集中在亞洲地區。而主計處的統計資料亦顯示,台灣人出國旅遊消費總支出達7,216億,年增8.6%,高於在國內的旅遊消費。況且,政府採一次性補助只是催化劑,若要吸引旅客再來,住宿條件、餐飲、景點環境等品質絕對是重要關鍵;否則補助結束,旅客也不會想要再來。

綜合言之,政府施政必須對症下藥,解決長期結構問題。首要之務應是努力拼經濟、促進經濟成長、改善薪資結構、提高薪資水準才能有效提高消費。尤其,大陸觀光客在2015年達418萬人次高峰,年消費金額達新台幣2,137億元,約占GDP1.2%;但近年兩岸關係不若以往,陸客來台人數在2016年降至351萬人次,2017年更減至273萬人次;2018111月僅246萬人次。這導致2017年觀光外匯收入減至新台幣3,749億元(20154,589億元),足足少了841億元。不少業者叫苦連天,倒閉者時有所聞。

筆者以為,政府若不亟思如何改善薪資結構,提升薪資水準,並設法改善兩岸關係及提升國內觀光的品質,卻以撤錢補助的政策挽救傾頹的觀光及消費,恐怕是緣木求魚,徒勞無功。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