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安倍的外交強項也失靈了|李中邦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外交一向是日相安倍最拿手的,也是他挽救國內失政的王牌,然而,「川金會」成局使安倍頓失舞台,在經貿問題上又抝不到美方高抬貴手。外交手腕失效,首相座位益發不穩了。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日因「森友學園」、「加計學園」疑案;防衛省發現了遺失的日誌竟未向上呈報;財務省次官福田淳一涉及性騷擾(4月18日辭職),這一連串的醜聞、失政,在國內可說是四面楚歌,4月14日國會外甚至聚集了3萬名群眾抗議,要他下台。於是,向來在國際場合長袖善舞的安倍,又想在外交上做點成績來挽回頹勢,但這次似乎已失靈。

 

川安關係質變,主客易位

 

首先,安倍藉著重啟中斷了7年的「中日高層經濟對話」,會晤來訪的中國大陸外長王毅,表明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日本願意參與「一帶一路」,顯然想在訪美之前,塑造中日可在經濟、商貿方面合作的印象。4月17日,安倍即啟程到美國佛州的海湖莊園去見川普。

自「川金會」成局後,日本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就有被邊緣化的隱憂,安倍此行力主美日要維持對北韓施加最大壓力。但美國中情局長、準國務卿蓬佩奧( Mike Pompeo)已密訪過平壤,跟金正恩直接對話,顯示雙方協調進行得比日本政府設想的速度要快。川普也希望「川金會」能談出一些成果。朝鮮半島緊張形勢緩解,影響川安關係。

2016年川普以一介商人意外入主白宮,而安倍當時已二度執政4年多,川普頗依賴安倍出主意,而安倍也頻下指導棋,之前與川普的20次電話會談,不厭其煩地對川普訴說北韓「背信的歷史」。不過,這次川普已成為主談者,安倍雖向川普提議要持續施壓,但重點已變成向美國反映日本對「川金會」的立場,在解決日本人質問題上還得「拜託川普」。

 

安倍極力閃避雙邊協議

 

至於美日貿易不均衡、美國逆差太大的問題,安倍更是戰戰兢兢。川普上任之初,不顧日方勸阻,輕易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剩下的11國好不容易組成「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預定明年生效,現在川普改口考慮回歸,竟還加一但書「如能談出對美國更好的條件」。安倍也希望美國能重回TPP ,但事實上,川普偏愛雙邊協議遠多於多邊協議,因為雙邊可利用對方懼怕失去美國的市場,而逼迫對手國讓步。

美日兩國從2017年4月就展開「美日經濟對話」,分別由美國副總統潘斯和日本副首相麻生領軍,研議制定貿易、投資規則;經濟、財政、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已談判過兩次,但並沒有削減美國對日的貿易赤字,美國很不滿,認為現行規定對日本單方面有利。

安倍為了閃躲美方要求「開放市場的壓力」,又建議創立談判貿易問題新框架,由美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與經濟再生相荒木敏充,負責研究出「自由、公正且對互相都有利可行的貿易、投資辦法」,以及「日本汽車、牛肉等該如何因應美國開放市場的要求」。表面上看,這是日本避免談判美日「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戰略奏效。但賴海哲不是省油的燈,他曾任1980年代雷根政府的貿易副代表,在美日鋼鐵協議上逼迫日本「自主規制」;也說過日本應開放農業領域市場。4月18日包括數位閣員在內的美日新框架會議,賴海哲就很不客氣地質問「為何日本不用FTA?」

 

美日貿易摩擦由來已久

 

美日貿易摩擦20世紀後半就出現了。1970年代雙方談判牛肉、柳橙,美國迫使日本開放市場,擴大進口;1980年代,汽車出口日本應美國要求「自主規制」,本田、日產汽車等開始在美國設廠,增加當地就業人口;1980年代後半,美日半導體協議,外國製品得在日本市場擁有一定比率;1989年開始,美方認定日本市場「封閉」,逼迫日本變更流通制度和商業習慣。日本現在很擔心重蹈1980-90年代激烈的攻防。

川普3月1日宣布要對進口美國的鋼材徵收25%的關稅、鋁製品徵收10%的關稅。安倍期待美國的鋼、鋁限制,能給予日本豁免,結果卻只得到繼續談判的回應。日本心知肚明,川普在仿傚1980年代的手法對付日本。只是,因北韓核武等安全問題,日本太依靠美國,只能讓美國予取予求,莫可奈何。

川普目前有「通俄門」、性醜聞等問題,今年11月美國國會又有期中選舉,因此川普亟思藉由削減對日貿易赤字,實現對選民的承諾。因此,安倍這趟美國行沒討到便宜,內閣支持率在會見川普之後,並未能對跌勢踩煞車,而還在往下掉,這恐怕也是安倍外交失能的分水嶺,他的首相座位益發單薄了。

 

(作者係本刊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