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獅城現場直擊習馬會|王堯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1月6日淩晨0點北京飛新加坡的航班,幾乎成了習馬會記者的專機。到了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大堂,那種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大堂裡遍地都是記者,到處都是設備。平時一塊插科打的兩岸同行在正經八百地接受彼此採訪,因為主角沒到,只能彼此餵料。

 

在興奮中等待

 

經歷過2005年連戰、宋楚瑜大陸行採訪的記者都知道,那種熟悉的感覺是見證歷史的參與感、新聞大戰一觸即發的興奮感,當然還有連日奔波的疲憊感。說來奇怪,雖然這些年媒體業人員流動、流失很快,但這個圈子的人員還是相對穩定的,所以十年下來,很多跑過連宋大陸行的兩岸記者都成了熟朋友。這次見面打招呼第一句就是:「你也來了?看來該來的都來了。」

當然不是「該來的都來了」。很多採訪過1993年汪辜會談和連、宋大陸行的老兩岸,有的已經升任媒體高層,有的已經榮休,不能來共襄盛舉。不能來的自然遺憾,來了的都感性地稱「圓滿了」,因為兩岸政治互動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記者都看在眼裡,感同身受。

很多台灣記者11月5日就到了香格里拉酒店,連天蹲守,希望一網打盡習馬會的所有細節。11月6日晚間7點,二樓的新聞中心開始運作,國台辦工作人員開始發放第二天的採訪證件。證件分為A、B兩種,A證可以進入習馬會談現場,因為場地所限,只發出二三十張。B證可以進入習馬歷史性握手現場,人數不限。A、B證均可進入記者會現場,但兩種證不可兼得,見證會談就不能見證握手,所以拿到B證的人雖然有些不滿,但想想A證的人不能見證握手的歷史性一刻,也就釋然了。

 

歷史性一刻終於到來    

 

11月7日上午10點之後,敬業的台灣記者就在安檢門外排起隊來,儘管通知的安檢時間是12點以後,而歷史性握手則要到3點鐘才上演。大陸記者本來沒這麼緊張,但一看台媒這架勢,也早早來排隊了。這次採訪習馬會,台灣方面來了300多記者,幾乎和大陸記者平分秋色,人們不禁好奇小小的台灣到底有多少家媒體。其實,這300多人中,有許多是「名嘴」,獨立媒體人、政論節目常客。兩岸間這麼大的事,他們如果不來摻乎一下,以後怎麼在政論節目上說:「想當年,習馬會的時候,我就在他們倆旁邊…」。平時,這些名嘴也常被老百姓像明星一樣追逐,但這會兒掉在記者堆裡,基本沒人理,只能自己默默地在一旁玩手機。

時針終於指向下午3時,香格里拉大酒店島嶼廳,之前為了卡位而口角、抱怨的600多名記者安靜了下來,屏住呼吸,靜待兩岸領導人跨越66年時空的歷史性握手。

習近平、馬英九分別從左右兩側的門走了進來,相向而行,伸手相握。數百個鏡頭的哢聲匯成交響,如密雨般急切。黃色的背景板前,兩岸領導人互致問候,兩手始終緊握,並應記者要求向不同角度微微側身,微笑致意,讓現場的中外記者盡情記錄這載入史冊的80秒。關於這一刻的感覺,馬英九在會見後的記者會上說:很好啊,我們握得很用力。

和此前媒體猜想的一樣,習近平身著深色西服、打紅色領帶,馬英九則身著深色西服、打藍色領帶。握手畢,兩人又應現場記者的要求向大家招手,習近平的手舉得比較適中,馬英九的手舉得比較高,牽動了衣角,他索性解開了衣扣。他後來解釋說:「衣服太緊了」。

 

會談正式開始

 

招手30秒後,兩人轉身向舉行正式會面的金塔廳走去,邊走邊聊,神情如老朋友般親切而自然。而此時雙方的隨行人員早已在會見廳裡等候、寒暄。

步入會見廳,習近平、馬英九在守候的記者們面前稍事駐足,揮手致意,馬英九笑得很燦爛。現場又是一陣鎂光閃爍。

雙方落座後,習近平問:「馬先生,我們可以開始了吧?」「哦,好。」對這「貼心」的詢問,馬英九略顯「意外」。習近平先致辭,「曾幾何時,台海烏雲密佈,兩岸軍事對峙,同胞隔海相望,親人音訊斷絕,給無數家庭留下了刻苦銘心的傷痛,甚至是無法彌補的遺憾。」談及一灣淺淺的海峽帶給兩岸中國人的傷痛,習近平神色凝重。

「兩岸關係66年的發展歷程表明,不管兩岸同胞經歷多少風雨,有過多長時間的隔絕,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因為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說到「一家人」時,習近平加重了語氣。

馬英九致辭時,習近平聽得很專注。當馬英九提出「設置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時,習近平頻頻點頭。雙方致辭結束,記者被禮貌地請出了會談現場,轉戰記者會。

 

兩場記者會先後上場

 

大約一個小時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和國台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出現在發言席。「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久等了。但是我想說,這一天,兩岸人民等得更久,整整等了66年!」張志軍感性開場。

然而這種感性而嚴肅的氣氛,很快就被一個頗具特色的女聲打破─周玉蔻登場了。同樣是名嘴,她可不甘於默默玩手機。習馬歷史性握手環節,她就搞出了些小動靜。但或許因為那個環節師出無名,不夠理直氣壯。張志軍的記者會開場未幾,站在側面的她就嚷嚷開了,要求給提問機會。直到張志軍離開,她還在扯著嗓子喊:「張主任,你沒有誠意,都不回答問題……」

到馬英九上台,周玉蔻更是徹底放開了,整個記者會都伴隨著她的喊叫聲,一會指名道姓地斥責主持人陳以信,一會打斷正在提問的同行:「不是說了一人一個問題嗎?你為什麼問兩個問題?為什麼?為什麼?」搞得陳以信忍無可忍,幾次問:「現場有人維持一下秩序嗎?」可惜現場「執法權」的主體很不明確,新加坡人不管,台灣人不敢管,任由周玉蔻自由發揮了整場,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民進黨派來「鬧場」的。

這些年來,跑兩岸的大陸記者對台灣記者為了卡位而奮不顧身、甚至大打出手已經見怪不怪,但在兩岸領導人會面記者會的場合聲嘶力竭、搏命演出,還是讓人大開眼界。在場有些大陸記者被嚇到,直問這人是誰?是不是腦子有問題。駐台記者不用看臉,聽聲音就知道是周玉蔻,安慰大家:沒事沒事,她就這樣,人來瘋。

不過,連台灣記者也覺得,她這回瘋得有點過頭了。台灣某資深記者說:「這可從一個側面說明,兩岸領導人會面的關注度有多高。素愛搏版面的周小姐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這次台灣來了300多記者,因為報名人數過多,後來還限制人數。通過這次密集的報導,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瞭解必然會增加。作為跑兩岸的記者,我們最樂見習馬會,這麼多年下來,大家心裡盼的就是這個,因為這個會面難度最高嘛。」

 

習馬會本身就是成果

 

至於成果,在兩岸媒體人相互採訪時,大家已經達成共識:「兩岸領導人能見面就是最大的成果,象徵意義極大。具體的成果,可以讓手下去談嘛。」但在記者會環節,還是有心急的台灣媒體向馬英九拋出許多問題,有沒有說這個,有沒有提那個。馬英九慢悠悠地說:今天才初次見面,一步一步來嘛。兩岸間的事,還是要循序漸進。

有記者問,以前有「九二共識」,這次為什麼不搞個「一五共識」,馬英九說:共識又不是紅酒,不用每個年份一個吧,「九二共識」就挺好的。雖然受到周玉蔻的噪音干擾,馬英九還是回答了14個問題才退場,對答如流、反應迅速。有台灣記者說:「不奇怪,他的口才歷來是好的,大學辯論社出身的,辯才無礙。他的問題不在口才。」

不管馬英九的問題在哪裡,這一次習馬會、這一場記者會,都給他加分不少。

 

(作者係《人民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