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史鑒》是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和中國華藝廣播公司2014年攝製推出的紀錄片。「史鑒」即「鏡鑒」,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長期關注兩岸關係的我,在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馬關條約》簽署屆滿兩甲子之際看到該片,感觸良多,特寫下以下感言。
此前,關於甲午海戰的歷史,兩岸已有諸多媒體回顧了甲午戰爭從發動到結束的過程。比如台灣的電視台就做了關於翁同龢、劉永福、劉銘傳、張之洞、林則徐、左宗棠等人的專題。製作人挑選了這些歷史人物較為人知的典故,搭配不同的主題,將歷史場景串聯起來。專題中也採訪了多位知名的專家學者對歷史做解讀。但是,就台灣人民對於割台的反應和他們之後所進行的抵抗運動,特別是乙未年間割台後全島群情激奮、抵抗日軍侵略,以及兩廣總督張之洞和大陸民眾對台灣的支持等史實,卻一直未能有一個系統性的梳理,而這恰是《甲午史鑒》在汗牛充棟的紀錄片中,特別關注、着力的重點。
《甲午史鑒》突出了乙未年割台後,台灣軍民殊死抵抗日軍侵略、清朝地方督撫和百姓支援台灣抗日的歷史,並且有針對性地採訪了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台南成功大學林德政教授,海戰將領丁汝昌後人及台灣退役將領,記錄了他們根據史料的研究,又透過歷史照片、影片、繪圖,把那段慘烈的歷史,以及中國、日本這兩個國家的畸變,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在卷帙浩繁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必須「以小見大」,通過一個事件,看到該事件的前因後果,甚至一個國家民族數百年的興衰。從這個意義來看,「甲午」絕不僅是一場記憶中的戰爭和一次簡單的紀年,它是兩岸人民一起走過的歷史,也是兩岸中國人共榮共辱,命運與共的最佳證明。
去年9月26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說了一句話:「去其國,先去其史」,我心有戚戚焉。該話出自龔自珍的《古史鉤沉》,完整的句子是「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過去多年來,在我與台灣歷史學者向馬英九政府建言,應該針對李登輝、陳水扁的「去中國化」、「文化台獨」教育文化政策進行全面撥亂反正時,也經常引用該話。可惜,六年多過去了,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對中國近代史,特別是日據時期、台灣光復的敘述仍有不少偏頗、脫離史實之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台灣年輕人可輕易獲取空前大量的資訊,卻因所受教育的影響,又因眾聲喧嘩、人云亦云,導致思想混亂,近來又因堅持台灣要有所謂的「主權、民主、國際空間」,而逐漸失去正確的史觀及國家民族意識。要扭轉、矯正這些錯誤的認知,除應加強兩岸政治、經濟、社會的融合外,最根本、徹底的方式應是還原歷史真相,讓台灣與大陸被人為切斷的歷史關連再度連結起來,以化解認同上的歧異。《甲午史鑒》紀錄片的攝製,顯然帶有正本清源的強烈企圖心。
這部紀錄片沒有刻意隱藏或肆意渲染製片人的立場、觀點,而是用一種散文式的語言,平穩、循序漸進地陳述事實。在第二部分的「國殤」中,它講到「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當時台灣人民就明確指出割讓台灣將失散天下人心,他們也立即展開了自主保台的行動,丘逢甲等台籍士紳紛紛成立了臨時的抗日機構,例如唐景崧在北部地方,劉永福在中、南部地區,就組織民眾進行抗爭。」
它也提到台灣「很多的詩詞裡都講到『孤臣無力可回天』,台灣落入日本之手,開始五十年的殖民統治,對台灣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沉痛的歷史。對於日本的統治,台灣的反感是非常強的,這絕對是異族統治,至少在日本統治之下台灣人有差別待遇,這種差別待遇造成後來不斷的抗日事件。孤兒心態下的一個自保,希望在自保之後,能夠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
還有「(日本)在戰略規劃的時候,明確寫了要佔領中國的大陸,首先要在南面佔領台灣,守住南洋的大門,那是一個屏風。北邊要佔領中國的東北。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本對台灣的問題,它是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的想法。」
這些以歷史事實為根據、不避諱問題的直率陳述,可望讓觀眾不僅挖掘到很長的歷史脈絡,且更加清晰地認識日本這個遠東鄰國拼命脫亞入歐的目的所在,也應對日本至今為何仍在歷史問題上聒噪不休略窺一二。
《甲午史鑒》作為一個歷史陳述者,釐清並還原了諸多歷史現場,喚起我們共同的記憶及省思。當然,要完整詳細地記錄及詮釋甲午戰爭的起因、始末及影響,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遠非一部紀錄片所能承載和完成,兩岸中國人應該在已有的基礎上繼續共同努力,發掘更多的史料,加強研究,以真實歷史認清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真相、台灣人抗日的歷史,以及台灣光復對中華民族從衰弱走向復興的歷史意義。
影片最後指出:「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再次回眸那場戰爭,120年的苦難輝煌,讓我們對待那段屈辱的民族記憶無比坦蕩,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讓我們走出了甲午;而中國統一大業尚未完成,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還未走出甲午。」
甲午戰爭那一場海戰我們敗了,但在全體國人堅毅不拔的努力奮鬥下,70年前我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光復了台灣,洗刷了屈辱衰敗的國恥,並在21世紀成為坐二望一的世界大國,兩岸關係也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不過,台灣被日本殖民統治50年的歷史創傷,經台灣島內外有心人士的利用、誤導,讓不少台灣民眾至今存有特定的心態,也成為我們推展兩岸關係時必須面對、化解的心結。尤其,日本在二戰戰敗後卻利用西方勢力壓制中國崛起的意圖,繼續不斷對中國挑釁、圍堵,更採取「以台制中」策略,使兩岸關係頻頻受到外力干擾,這些都讓我們不得不提高警覺,也更深刻體會兩岸中國人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共謀民族復興。
甲午戰爭對所有中國人都是一個刻苦銘心的教訓。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願今年兩岸當局及人民能共同慶祝抗戰勝利、台灣光復70周年,以凸顯兩岸本是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