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大選後的美國內政外交|張麟徵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雖然就法律上來說,美國這場選舉塵埃尚未落定,但若無重大意外,拜登當選應該已無懸念,只是選後美國會是一個什麼景象叫人好奇。川普四年在美國社會留下深深刻痕,恐怕再也難以抹去。

 

華郵記者Barton Gellman早在9月底就在網上為文(發表在11月《大西洋月刊》),題為「可能讓美國崩潰的選舉」,斷言選舉本身及選後亂象很難快速撫平,對美國憲政與社會將造成不小的傷害,果然未卜先知。除此之外,國際社會舊觀也被川普胡作非為所顛覆,恢復原貌恐怕也相當困難。至少,中國與美國盟國對美國原有的看法或完全改觀、或失去信任,這道裂痕很難修復。

選舉對美國衝擊極大

因為紅、藍對立嚴重,選情緊繃,催出了超高的投票率,拜登得票逾7,900萬,川普也得到7,300多萬票。拜登贏的500多萬票中,490萬都來自加州,扣除加州,兩黨實力幾近勢均力敵,這一現象將使選後美國各種對立情況難以化解。從美國政治地圖來看,紅、藍地盤固化,誰能勝出多半由搖擺州來決定,而兩黨候選人在各個搖擺州的輸贏差距一般都很小,不過幾萬票而已。上一次川普靠搖擺州取勝,這一次拜登也靠搖擺州翻盤,因為差距小,輸家都不會服氣,特別是碰上像川普這種不服輸個性的人,選後糾紛不斷可以預期。

這場選舉實質上是川普的一人秀,就是川粉對川黑,拜登形象並不凸出,沒有甚麼吸引力。拜登贏了,不過是討厭川普的贏了支持川普的。無論川普連不連任,「川普主義」留下了,「老白男」的怒吼發出了,繼任者不能假裝問題不存在。所謂川普主義簡而言之,就是「美國優先」、「讓美國再偉大」、「貿易保護、提高關稅」、「反移民、築牆」、「鼓勵美國製造業回流」、「反對多邊主義、退群」、「減少對外支出與干預」、「活絡經濟重於疫情防治」、「全面打壓圍堵中國」等。

川黑未必完全否定川普主義,他們只是受不了川普的粗俗任性、作法激進、朝令夕改、無視法律、反科學、甩鍋卸責、謊話連篇。在美國優先、讓美國再偉大、檢討貿易逆差、鼓勵製造業回流、打壓中國等議題上,川黑的立場與川粉並無二致。

川普執政四年,最大的影響是向世界掀開了美國的真面目。對內,他戳破了民主華麗的包裝紙,赤裸裸呈現了美國政治的醜陋,經濟的千瘡百孔,族群與治安問題嚴重,缺乏分配正義;對外,顯現了美國維持霸權的力不從心,只能卸下一切偽裝,強取豪奪,為一國短利,甚至不惜拆毀自己建構的國際秩序。

如順利上位,拜登如何面對這些棘手問題是一大考驗,美國這種內外交困的現象其實冰凍三尺,是強權由盛轉衰的必然過程,拜登也沒有甚麼靈藥神丹可以妙手回春。而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200萬,死亡25萬,在明年120日新政府上台前,這些數字還可能翻一番。雖然疫苗傳來好消息,但即使真的能針下疫除,恢復舊觀也還需要一段時間。更糟的是,本來就靠印鈔救市的病態經濟,受疫情牽累,不得不提升印鈔速度,使原本債台高築,赤字連連的經濟更為雪上加霜。

美國的社會分裂早就存在,但經過川普執政、疫情擴散、選舉激化等因素影響,撕裂情況更勝往昔。紅、藍勢力的固化牽涉到意識形態、族群、貧富差距、分配策略、發展方向等立場不同,兩黨看法如今更加南轅北轍,選後持續抗衡在所難免,美利堅合眾國雖不致因此崩塌為美利堅分眾國,四分五裂,但被謔稱可分為USAUSB倒頗傳神。

拜登外交政策將改弦易轍

拜登上台後,美國的外交政策會否改弦更張,能否回復到川普上台前的情況?是國際社會關切的重點。

一般而言,外交政策有其延續性,新舊政府縱然政策不盡相同,也會逐步調整,不會像川普這樣,一上台後就立即推翻了歐巴馬所有內政外交政策,執政期間在外交上的作為更令人瞠目結舌。就其重點來看,約有下述幾項。其一是毀約退群,無視國際法與國際誠信;其二是減輕海外軍費支出,強行要求盟國提高軍費分攤額;其三是視中國為頭號敵人,針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軍事抗衡、強打台灣牌南海牌;其四是反多邊主義、自由貿易,提高關稅不分敵友。這些政策顛覆了美國長期以來的外交戰略,無論盟友或對手都深以為苦,除了「五眼聯盟」盲目追隨外,美國似乎漸漸成了國際社會的孤家寡人。

不滿川普外交作為,拜登在競選期間一直宣稱,當選之後將遵循歐巴馬路線,重回巴黎氣候協定,伊核協定,世衛組織;又強調將重新加強與東亞、歐洲盟友的關係。未提是否重返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對已惡化的中美關係,不穩定的俄羅斯關係也只做了原則性提示。

先說TPP問題,由於川普聲稱全球化、多邊自由貿易危害美國,使得美國連年產生巨額貿易逆差,應該退出。川普主張透過雙邊談判達成協議,更能保護美國利益。經過宣傳,這種看法已深獲美國民心,所以拜登上台,無論是重啟TPP,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都有難度。由東協倡議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已於1115日正式簽字,歐巴馬當年曾受邀參與,但為其所拒。

美國既退出自創的TPP,自外於RCEP,也不確定會否加入CPTPP,這將使美國在東亞與東南亞的腳色邊緣化,經濟影響力下降。受制於國內民意,拜登看來也沒有甚麼補救高招。

對中俄兩國,美國兩黨立場差異甚大。川普對俄羅斯普丁一向情有獨鍾,只不過礙於國內反俄情緒高昂,又有通俄門事件,不敢輕舉妄動。川普視中國為美國頭號敵人,威脅美國霸權,所以無所不用其極的鬥中。相反的,拜登則認為俄羅斯才是美國最大的敵人,威脅美國在歐洲、中東、東北亞的利益。中國不過是戰略競爭對手,應加以遏制,但還有合作空間,如在氣候、伊核、朝核等問題上,所以應會維持鬥而不破的關係。

就中國而言,美國兩黨外交戰略大致相同,都認為中國威脅美國霸權,只是戰術有異。川普躁動激進,考慮淺,動作大,隨心隨興,不顧後果,做了再說。拜登性格相反,千思百慮,合縱連橫,謀定而動。兩個對手都不簡單。就國際大格局來看,美國兩黨都知道美國國力式微,獨木難撐大廈,需要戰略收縮,只是如何收縮,有粗放與細膩之別。

美中台關係勢將重設

自建交以來,美國與大陸的關係雖然時弛時張,但對兩岸始終維持著一種平衡政策,因為維持台海現狀對美國最有利。川普執政後對這種平衡的美中台關係做了劇烈的調整。川普不願再與中國虛與尾蛇,直接發動全方位圍剿,兩國關係急凍。相反的,川普視台灣為制衡大陸最有效的棋子,對台灣提攜有加,通過系列強化雙邊關係的各種台灣法案,大量密集、強化性能的對台軍售,提升雙方官員互動層級,不斷派遣軍機軍艦在台海活動,都在挑戰大陸一中紅線。以台灣牌刺激大陸的效應,確實為其他制裁措施望塵莫及,大陸反制措施也因此更為敏銳激烈,例如對台的軍事威懾就令台人頗為有感。

川普對台灣既青睞有加,台灣政府與人民在美國這場選舉中投入的程度亦不輸美國川粉,甚至不惜犧牲台灣人的健康,主動開放美國含瘦肉精的豬隻進口,來穩住北卡羅萊納州川普的選情。台灣這種介入美國選舉的作法,拜登會有何感受呢?

就職後拜登重設美國與兩岸關係勢在必行。即便不在意台灣的押寶川普,但民主黨顯然也不認為值得為台灣問題而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不過台灣這個棋子,美國兩黨誰都捨不得丟,拜登還是會關照台灣,只是經過川普的高燒後,需要冷一冷。拜登其實不再多所作為就夠了:通過的涉台法案可以擱擱;軍售已經很多,可以歇歇;高官交流也可以適可而止。對台灣而言,川普的這四年,就當是一場春夢了無痕吧,民進黨以後可以安分過日子了。

至於中美關係,那是大戲,得好好排演。接觸與演化政策是徹底沒戲了,遏制與競爭是主軸,但交往還是需要的。

依筆者見,拜登會檢討以下幾點。

第一,高額關稅為主的貿易戰還要打下去嗎?這場戰爭顯然損人不利己,美國企業與民意也多不以為然,有待調整。

第二,科技封鎖要繼續嗎?如果當下美國只剩下科技、金融、軍事三種力量可以勉強撐起其霸權,那就萬萬不可能讓中國在科技上取得先機。拜登有可能繼續川普封鎖中國的科技短板(如芯片),嚴打中國冒出頭的科技領先(5G)政策。只是這種封鎖也會損害到本身的高科技企業營收,適度調整是有可能的,如放鬆成熟科技產品的管制。

第三,金融是中國的弱項,可以乘機而入。美國想控制中國金融起意久矣,中國也步步為營。螞蟻金服背後有沒有美國資本或美國經驗?上市前兩天被政府叫停,透著蹊蹺,據說中央嚴防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在中國再版,再不出手就為時晚矣。

第四,軍事較量一定會持續。重返亞太本來就是民主黨所推出,川普推動的印太戰略,以美日澳印為主的亞洲小北約,拜登大約都會繼續。在中國周遭建立一道密實的防火牆,圍堵中國是美國兩黨共識。歐巴馬時代美國就在南海搞事鬥中國,料想拜登上來,打著自由航行的幌子,美國軍機軍艦會繼續出現在從黃海、東海、台海到南海,再到印度洋,其在各地的作為也將持續。好在中國的軍事科技研發一直靠自己,今天各軍種都冒出了尖子,武器精進已經讓美國刮目相看,不敢輕舉妄動,相信拜登政府也不會肆意妄為。

川普揭露了美國真面目

雖然川普對大陸的打壓不遺餘力,大陸還是得感謝川普。要不是川普,大陸還會深信全球化、全球分工,懵然不知自己正被美國卡著脖子;不會相信美國對中國或世界都是翻臉如翻書,毫無誠信可言;大陸公知還會繼續嚮往西方民主自由,批評自家人體無完膚;不會相信美國領導人竟然可以如此粗鄙蠻橫,顛倒是非黑白,說謊像吃飯;不會知道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即使和美國矛盾再深,在中美之間,還是會選擇站隊美國。感謝川普揭露了美國的真面目,驚醒了夢中人,激發了中國人的愛國心。

拜登是政治老江湖,看似比川普溫和,可以溝通,但是城府頗深,交手後就會知道厲害。就職後,拜登首先得解決美國目前紛雜的內政與日趨嚴重的疫情問題,不會立即在國際上惹事,中美關係短期內或可稍微緩和,台海局勢或可轉趨平穩。長遠看,美國不分黨派,都對中國懷有敵意,這是中國持續壯大的必然後果,我們心裡需有個底。對中國而言,不論美國出甚麼招,壯大自己才是根本之道,關鍵技術與民生必需品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是從血淋淋的教訓中得到的啟示!

 

(作者係本刊主筆、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