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政府高層的授意下,課審大會翻案,刪減文言文比率為35%-45%。此重大逆轉,顯示知識分子下流起來會無所不用其極,而民進黨又做了一件最對不起台灣下一代的事。
9月23日,在政府高層的授意下,課審大會與會代表有恃無恐,以「原課綱草案並未表決」為由,強行再議否決課審會剛於9月10日通過的「45%-55%文言文比率」決議,大幅調降為35%-45%,引起社會譁然。
從這件重大逆轉事件的來龍去脈來看,無疑已造成文化教育界最大的危機隱憂。因為以意識形態恣意踐踏先賢經典、以政治力悍然介入文化教育事務、蔑視連署達5萬人的強大民意,更甚者,默許12名官派代表眾目睽睽支持調降、支持刪除文化基本教材原有的「文化經典」、掌管國家百年大計的教育部卻裝聾作啞,表示尊重會議的結果,在在說明教育部與這群「多元」課審委員的齷齪和集體墮落。
這結果,無疑已達到「讓世界看到台灣」的目的,只是這個「看見」卻是一個騰笑國際的笑話,看到當今台灣的現狀:一個沒有優雅文化素養的領導人,政治智商也高不到哪裡去,只能藉著一些不太像樣的文化痞子、三流作家、幫閒政客、職業學生幫她搖旗吶喊。
庸醫司性命,俗子議文章
但真正幕後操作這場鬧劇的立法院民進黨團,其實在林全正式接掌內閣的三天前,即完成三讀「高級中學教育法」修正條文,完全不問林全是否同意,直接將課審會拉高至行政院層級,成員有官方代表、專家學者、社會公正人士、教師及家長團體,甚至首度納入學生代表。
教育部在此情形下,只能成為聽命執行的幕僚單位,縱使去年10月由國教院「國語文領域綱要研修小組」耗費兩年密集專家討論,經過全台公聽會聽取徵詢意見,而訂出的「國文課綱草案」送交課審會審查時,原已不宜再細部修改的內容,竟被少數委員炒作出「要不要存在文言文?」的質疑,原45%~55%的文言文比率,在第一階段領綱會議,就遭到強行砍成30%,推薦選文也由20篇降為15篇。
尤有甚者,8月20日進入「普高分組」會議,有委員再提議削減文言選文由15篇降為10篇,在網路票選推薦選文的摧殘下,結果供選古文只剩下〈桃花源記〉、〈赤壁賦〉、〈鴻門宴〉、〈岳陽樓記〉4篇。毫無國文專業的課審委員,居然可以蠻橫越俎代庖「庸醫司性命,俗子議文章」,以行政凌駕專業!
圖窮匕見的刪文鬧劇
其實,調降課綱文言文比率,早自李登輝執政以來就已暗中進行,為了全面推動本土化,除了大眾熟知的心靈改革、教改、社區總體營造、認識鄉土,1990至1992年還就培育師資搖籃的師院課程大幅調整,修訂師院課程標準,廢除共同必修課程「四書」,拔除師資養成階段最重要的文化傳承與心性修養。1996年,九所師院校長一致通過廢除已延續40年,考核畢業生資格的「國語文會考」傳統。1999至2000年,教育部委託花師院規畫「九年一貫課程」,2001年試行,2004年全面實施,以「學習領域」統整,打破原來的分科專業教學,導致學習通俗化、淺顯化、生活化,全民語文素質普遍下降。 同時期,為配合周休二日,高中國文節數由6節硬擠壓減為4節。
2005年,民進黨政府再以配合九年一貫學制,修訂「94暫綱」,大幅降低高中文言文比率,並將「文化基本教材」改為選修,引起了海內外有識之士同仇敵愾發起「搶救國文聯盟」的萬人連署。蔡英文上台,高唱的「維持現狀」,言猶在耳,卻又挑起課綱紛爭,辯稱與去中國化無關,豈能讓民心信服?
文言文價值無庸置疑
關於文言文的價值,歷來中國的讀書人,詩詞歌賦、先秦兩漢、魏晉六朝、尤其唐宋古文八大家的文章,本來就是教學界奉為圭臬的必讀作品,無庸置疑!就連這次跳出來疾呼重視台灣文學的135位作家,也是學生時代唸了幾篇文言文,今天才能寫出那篇宣言,嘴邊掛著:走向世界呀,與世界接軌呀,如何讓世界看到台灣呀,也看到我呀…,難道不是嗎?
當然,文言文篇數太多也不宜,國編時代文言文占70%,約67篇,99課綱55%-65%,約43篇,在今天絕對份量太重,清一色黃鐘大呂必然令課堂師生頭疼,上課本應如沐春風,此時白話文就能發揮它清新空氣的作用。但如三不五時就在媒體前說三道四,貶抑古文都是失意文人的作品,高中生又不是每個人都要讀中文系,應該強化台語、讀台灣文學,說這種話的人就是「心逆而險,言偽而辯」, 因為高中生也不是每個人要讀台文系呀!
(作者係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