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大陸人看高考制度|劉海潮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每年6月上旬,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大陸成為億萬家庭的大事。這種類似於科舉的考試,在目前大陸社會仍被當成「鯉魚躍龍門」的最佳機會。在高考成績決定未來命運的現實背景下,青少年學生自小就在嚴酷的競爭環境中成長,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讀書,使個人在未來發展中變得更強大。

 

千萬人同擠的獨木橋

在20年多年前,「上大學」成為絕大多數家長訓導孩子的口頭禪。但在2000年前後大陸政府啟動「高校擴招」政策之後,「進名校」成為對孩子的新期望,而不再僅僅追求有機會讀大學的低端目標。儘管大陸每年都有數百萬考生希望通過高考來改變自身命運,但依據被納入「985」工程或「211」工程的大陸高校來看,眾多考生最青睞的,還是那僅有的100多所重點大學。為了能在高考中「一鳴驚人」,幾乎所有大陸學生都會在升入高中後,認真學習來面對三年後的考試,而學生家長則盡力提供全方位服務,來鼓勵孩子用功念書。經常有大陸學生提起「經歷一次高考就如同脫了層皮」,「沒有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此話確實是對大陸學生備戰高考的真實反映。

首先,爭分奪秒的高效學習。為爭取好成績,凡有志於考好大學的學生通常是不願意浪費每一分鐘的。從大陸高中學生的時間安排看,所有學生通常每天早上會在6點左右起床,緊接著是45分鐘的晨讀時間,然後是20分鐘的集體跑步等鍛煉活動,之後就是早餐時間。正式上課一般在早上8點,除了上午10點的課間體操鍛練時間(15分鐘左右)外,其餘都是正式上課時間。而下午和晚上基本都被緊湊的課程時間占用,直到晚上9點50左右,才能結束當天學習生活。如果住宿學校宿舍,則通常會在10點20分前要求學生洗漱完畢,並準時熄燈休息。日復一日的枯燥學習生活,使得絕大多數學生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學習勁頭。在課餘休息時間,為能夠充分理解某些知識點,學生之間往往會爭得面紅耳赤;在校園散步時,學生之間討論最多的還是如何消化數理等科目的知識點;甚至在夜間休息時間,也會聽英語聽力才能入睡。在這種近似機械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和周邊同學競爭,更要與自身毅力比拼。

其次,准軍事化的封閉管理。在高中學習期間,校園是絕大多數學生最主要的活動場所。絕大多數高中採取寄宿制,通常以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為時間間隔,要求學生除放假外,24小時待在校園。即便有家長來探訪,也只能短暫會面。

為方便學生需求,學校內設有便利店、公共浴室、理髮店、醫療室等設施。另一方面,鑒於資訊諮詢的發達,學校要求學生盡可能地不使用手機,即便是使用也不能影響正常學習,更不允許課堂上用手機流覽網頁、閱讀電子書或者娛樂遊戲等活動,否則一旦被發現就會被學校暫時扣留手機。

再者,模擬實戰的定期考試。為使學生能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中不斷進步,高中階段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無數次模擬考試。除正常的期中考和期末考外,還有月考,階段性檢測考試。在這些模擬考試中,除要求學生在知識上查缺補漏外,每次考試後的全校、全區(縣)甚至全市範圍內的成績排名,讓大陸學生壓力巨大。對於這種考試排名,不僅學校和任課老師高度重視,而且學生家長也以此為準,來評判其孩子的學習成績。結果,在分數重於一切的情況下,如何在考試中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和應試技巧,成為大陸學生最重要的學習任務。

 

應試教育的重要推手

多年來,大陸試圖將中小學生從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即強調除學習能力外,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動手和實踐等能力。但在高考指揮棒下,大陸的應試教育色彩仍相當明顯。無論是學生本人還是廣大家長,甚至整個社會都將提高學習成績,當成教育成功的最重要標誌。

從學生本人來看,只有考出好成績才有機會讀好大學,將來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進而有助於實現人生的遠大理想。為此,很多莘莘學子在激烈競爭面前寧願犧牲娛樂時間,放棄休息時間,割捨個人愛好,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在高考考場上脫穎而出。

從家長期望來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對孩子的真誠訴求。很多家長都盡力將孩子的衣食住行安排妥當,甚至為此選擇高價購買或租賃「學區房」,希望讓孩子有機會進入重點中學。家長這種不計成本的作法,也加大了學生的壓力和動力。

從社會氛圍來看,只要學習成績優異,即便是那些來自偏遠山區或家境貧寒的工農子弟也能夠得到尊敬,除政府部門對貧寒學生設有獎助制度外,也有相當數量的社會熱心人士樂意資助。這種普遍重視教育的社會氛圍,也無形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勁頭。

事實上,素質教育和動手實踐的不足,可以在高等教育階段慢慢彌補;但知識儲備和基礎能力的不足,則很難由繼續深造中得到有效補充。因此,大陸學生將基礎知識學習作為備考的最重要任務來對待,這對他們具備紮實的知識基礎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相對最公平的制度

高考在絕大多數考生和家長心裡是極為神聖的,也是整個大陸社會認可度最高的一項制度。事實上,憑藉卷面成績,而非其他因素(包括關係、背景和財富等),來獲得各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也是大陸年輕人展現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埋首苦讀縱然辛苦,卻能夠為個人成長和能力提升起到推動作用。比如競爭意識的形成,持久耐力的培養,以及勤奮好學精神的傳承等等。與此同時,社會對那些所謂「好學校」培養出來的各科畢業生也持肯定的態度,薪金也會較優厚,導致考生更願意刻苦學習。因此,這種相互促進的激勵效應,既是推動大陸年輕人成長的動力,也是整個社會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

近年來,高考制度在大陸也引起不少反思和質疑,尤其是在招生錄取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以及與戶籍制度直接掛等負面效應。因此,為求更公平,就需要繼續深入改革這一制度。比如,在盡可能排除人為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將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納入高考環節,應當成為改革的重點所在。

總之,儘管大陸的高考制度遭到諸多非議,但卻普遍被認為這是一項相對最公平的制度,因此,它無疑將會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持續存在。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