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落幕 台灣出路在哪?|林紅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中美關係因世界面臨的新挑戰、中美結構性的舊矛盾、兩國實力對比的新變化等三重複雜因素而變幻不定,但若台灣老想從中美結構性的矛盾中見縫插針,走出「脫中親美」路線,無疑是一死結。

 

由於在南海問題上的矛盾積累已久,近期以來,中美兩國或「隔空過招」,或直接在海上較量,氣氛甚是緊張,而6月1至3日的一年一度香格里拉安全對話更拉開了唇槍舌戰、劍拔弩張的對抗態勢。但是,6月6至7日在北京召開的第8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卻有一股舒緩、清新的合作之風吹來,兩國就雙邊、地區和全球性重大問題,達成了120項具體成果。

香格里拉對話談安全問題,兩國有重大的戰略分歧;戰略與經濟對話談經貿合作,兩國有重大的利益共識。一面是對抗,一面是合作,或者說對抗+對話,這就是中美關係的常態了。在這種大開大合的中美大棋局中,有一個「觀局者」兼「當局者」值得特別關注,那就是剛剛換了領導人並準備轉換路線的台灣。

 

台灣所面對的中美大棋局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起自於2009年,是副總理級對話機制,也是兩國參與部門最多、議題最廣的年度溝通機制,每輪對話成果不僅涵蓋中美,而且涉及國際間重大的戰略議題。長久以來,中美間存在五個關鍵性問題,即如何看中國、如何看美國、如何看世界、如何看合作及如何看分歧,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的目的在於為解答這五個問題找到方向與方案。

2016年第8輪對話在雙邊合作、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氣候變化及能源合作、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是在高層交往、兩軍關係、互信機制方面的共識為管控近期兩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緊張關係,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

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曾將中美關係比喻為大棋局,而當前的中美棋局因三重複雜因素的交織而變幻不定,即世界面臨的新挑戰、中美結構性的舊矛盾、兩國實力對比的新變化。台灣問題應屬於中美結構性的舊矛盾,因此在本輪對話中,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表示,中方讚賞美方多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希望美方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眾所周知,台灣素來被認為是美國制衡中國的棋子,但近年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卻帶來了兩岸越來越緊密的經濟與社會融合,台灣在中美關係中所處的微妙地位,既影響著中美關係,成為中美之間必須妥善處理並尋求共識的結構性問題,又反過來影響著台灣自身的發展。蔡英文所選擇的發展路線能否成功,取決於如何看待中美關係及其留給台灣的空間。

在中美戰略棋局中,衝突與合作共生,分歧與共識相隨。如果片面地將中國崛起、「一帶一路」戰略與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美日安保同盟置於對抗的天平,可能會只看到衝突與分歧,台灣領導人的「脫中親美」路線就是希望從中美結構性衝突中找到台灣的機會,而有意忽略中美間巨大的共同利益和難以擺脫的相互依賴。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最複雜的一對雙邊關係,存在重大戰略衝突是事實,但這一關係又具有強大的修復功能,雙方都有意願消除戰略互疑以確保各自的戰略利益,儘管對話不能保證事事雙嬴,但對抗必將導致事事雙輸,這一點中美都很清楚。

對台灣來說,中美出現戰略衝突,台灣其實並無機會,一則台灣的戰略份量有限,二則中美對於台獨的戰略破壞性都有共識;而中美謀求經貿合作,台灣則機會多多,在年貿易額達5,584億美元(2015年)的中美關係面前,身處中美之間的台灣不善加利用是不智的。

 

台灣投奔美日恐陷入危境

 

蔡英文很清楚台灣經濟發展對於民進黨順利執政至關重要,所以希望以「維持現狀」的承諾留住兩岸經濟交流的成果,但在台獨理念和台獨勢力的驅策下,她又必須設計一個遠離並擺脫中國經濟吸力的經濟發展方案。

蔡英文在520演說中力推「新南向政策」,提出「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提出「讓台灣走向世界,也要讓世界走進台灣」,言語間無不透露出對大陸疏離甚至排斥的立場。她6月8日出席大陸台商活動的晚宴上也同樣表示,要積極吸引台商回台投資,鼓勵、協助台商布局全球,其意也是要離開大陸。

蔡英文選擇的其實就是民進黨的台獨老路,即投奔美日,寄望於美日與中國的矛盾,有意向美日主導的「集體安全」與「價值同盟」靠攏,尤其是熱切希望參加TPP。民進黨或許認為在這種「龐大款式」的同盟關係中,離中國足夠遠了,「一個中國」的壓力小了。殊不知,台灣將因此落入一個內外交困的危境。在對外方面,美日對台灣的定位並不一致,美國固然希望利用台灣牽制中國大陸,但又主張維持台海和平、反對台獨;日本則堅定地支持台獨,兩岸緊張甚至兵戎相見,有利於日本的利益。

由於美日集體安全體系的主導權在美國,「周邊事態」的解釋權在美國,並且美日同盟一直是一種利用與被利用、控制與反控制的關係,因此台灣追求台獨未必能得到安全保障。而台獨分子的「美日台價值同盟」夢想只有虛幻的「政治民主價值」,連「市場經濟價值」也不再是美日台的共識了,這種「價值同盟」在美國的現實主義對外政策面前並沒有實際意義,與台灣能否擔當「亞太區域安全平衡的關鍵槓桿角色」並無直接關係。經濟低迷、在區域經濟整合中日益邊緣化的台灣,在美日同盟中,只能成為被利用、被控制的物件。

這種結果又必然影響島內政治,帶來嚴重的治理危機,台灣不可能從美日那裡得到大陸那種基於「兩岸一家親」的經濟讓利,聲稱不能承受大陸市場衝擊的綠營支持者,不知能不能承受美日市場對台灣經濟的衝擊?而要滿足TPP的完全市場開放要求,民進黨確信台灣準備好了嗎?蔡英文甫上任,即在沖之鳥礁事件、美豬入台問題上面臨激烈的民意反彈,漁民、農民權益的保護與「脫中親美」方案的啟動,從一開始就是死結。

 

台應在中美合作中找出路

 

台灣的經濟區位決定了它的生機在於兩岸和平發展及中美經貿合作的發展。在衝突的情況下,無論是兩岸衝突還是中美衝突,都沒有台灣發展的機會。台灣對外的經濟多元化,其起點應是緊密的兩岸經濟聯繫,其舞台則是中美經貿合作的良好環境。當前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已接近尾聲,雙邊直接投資額已達1,400億美元,8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充分展現了中美之間的利益共生關係。蔡英文當局不參與其中,無視中美的經濟依存,而奢望美日的單方面庇護,這是以台獨理念犧牲經濟利益和民生福利,結果必將愧對台灣民眾。

就經濟生機與出路而言,2009年以來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已達成了一系列成果,為兩岸在相關領域展開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間,如在促進投資問題上,中方鼓勵外資參與高端製造業、高端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台灣在這些產業特別是在服務業有一定的優勢,兩岸可以加強這些領域的合作;而美方已承諾所有外國投資,無論其來源地,提供一致和公平的待遇,若條件成熟,大陸和台灣企業可以考慮共同投資美國,合作開發美國市場,實現互利共贏。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