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東區從清代台灣建省後開始發展,除創立最早的鐵路局─商務局,建立慈善事業;到後來重要政府和私人機關,包括婦聯會都在此。而對外聯絡道路也逐漸發達,除成為政商交通核心,也是重要的集會遊行場地。
今年10月,筆者慕忠孝東路、紹興南路口的阜杭豆漿之名,順道探訪了台北捷運藍線(南港線)善導寺(淨土宗)捷運站附近的歷史文化景點,這裡可說是清代台北城建立後新的濫觴。因城西的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和城北的大稻埕(今大同區)市街,開發已趨於飽和,遂在東門(景福門)外陸續建立重要官署,是台北最早發展的東區。
最早的鐵路局在此創立
清代時,台北城東門外稱三板橋庄。當時,林本源(板橋林家花園主人)收買大台北重要灌溉水圳的租權,並收購田園。經過數十年的累績,依據1903年《台北廳志》記載:「林本源所有土地占台北平原之過半」,所以林本源在台北城的東門外擁有不少土地。
在台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劉銘傳為了擴充商務,請林本源家成立商務局,辦理興建鐵路等相關業務。商務局成立後不久,便在台北東門外選擇鐵路往來的旁邊興建兩層洋樓。由於鐵路從台北過此處後,為一片平野,作為台北城外僅有的官署建築,因視野好,成為台北官吏在此目送或迎接軍政大員最佳之處。後來台北「官商日繁,落魄死亡、流離旅館及棺柩不能回鄉者甚多」。因此台灣布政使邵友濂建議捐款設一「遠澤堂」(澤及遠人之義),由商務局局員經手辦理。除了「賣田在東門外作為義捐塚,聽任台人及外省人隨便營葬」;又在商務局洋樓旁建三棟兩層的房屋,「以聽外省官商所寄留棺柩」(清代風俗是柩未回鄉,先寄公所)。
光緒17年(1891),代理巡撫沈應奎及後來的巡撫邵友濂再擴充遠澤堂慈善事業的規模,改名「同善堂」,將田業交由淡水縣掌管。創設時,因官紳捐款頗為充實,便將本金在城內西門街(今衡陽路)建房屋五間及北門街(今博愛路)一座,每年租金充為慈善費用。
1895年日軍占領台北後,商務局等鄰近前清的練兵場,在日據時期被充為日軍的騎兵營。過了數年,騎兵營在移出三板橋的洋樓後不久,原要在此恢復前清的同善堂事業,因碰到台北市市區改正計畫,只能將該機構從東門外移至萬華「仁濟院」前,歸其隸屬。昔日商務局洋樓的遺跡,只能確認其位置,約地跨在現今青島東路、林森南路二路口的立法院青島二館和衛福部疾管署。
仁濟院之後改為財團法人,目前董事會繼續由林本源家後代掌控,院方旗下有2萬多坪土地,多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精華區,例如南陽街一整條的補習街,萬華仁濟醫院周遭一片土地等。
齊東街為前清官道遺跡
清代尚未有今天的忠孝東路,齊東街為當時的官道遺跡,舊稱「三板橋街」,又名「七間仔」,為清代時期台北東西向的聯絡要道,也是目前台北東門城外唯一遺留下來的古街。目前該地著名的勝跡,有日本宿舍改建的台灣文學基地(原齊東詩舍)和李國鼎故居。
1930年代,當局從「州廳」(今監察院)開闢至酒工廠的縱貫道路(今忠孝東路一至二段),和1901年利用「劉銘傳鐵路」遺跡改建的道路(今八德路一段)接壤,成為後來往基隆的省道。台灣光復後,再開闢忠孝東路三到七段至南港,帶動了台北市東區的發展,也在忠孝東路上產生許多帶狀商業區。而原省道的八德路一段,則成為電腦專賣街和古文物市集。
現成為集會遊行場地
台北東區經過日據和光復時期的開發,已成為重要官署和衛福事業的所在。台北城東城牆遺址的中山南路上座落著國府來台後以日據時期官廳、學校為基礎的立法院、監察院(忠孝東路對面有行政院),還有台大醫院新址。而忠孝東路也成為政商交通核心,重要的集會遊行都選擇在此,以動觀瞻。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萬人夜宿忠孝東路震撼了社會,但32年過去,台北房價卻依舊高不可攀。2020年12月「反萊豬大遊行」,啟動了今年公投反萊豬的發端。
應保留婦聯會用地做公益
坐落於衛福部疾管署斜對面的婦聯會,全名為「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2006年婦聯會搬到林森南路、青島東路口的新會所,命名為「美齡樓」,紀念創會主任委員蔣宋美齡女士。而之前向國防部借用逾半世紀的舊會址土地─至德堂,即前日本陸軍軍官俱樂部「偕行社」,沒有設立蔣夫人文物館的規畫,而是將移作司法園區,婦聯會遂將室內自行添置的物品,搬到美齡樓新會所,表達對蔣夫人的永恆懷念。
1955-1956年小兒麻痺大流行,當時國軍袍澤家眷中竟有14,000多位小孩罹患小兒麻痺,為了軍中安貧,希望蔣夫人能安置這些孩童,蔣夫人於是批准籌辦「振興育幼院籌備會」,服務對象以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孩童為主。該單位後改稱「振興復健醫院」,董事多由婦聯會成員擔任。蔣夫人也偶爾會到振興看望孩童,她曾告訴孩子們:「你們愈是行動不方便,愈要專心讀書」。儘管這些孩子行動不便,但這所學校早晚升、降旗,仍要求孩子排隊參加,因為蔣夫人曾告誡他們:「有了國,才會有家。」
另外,台灣金龍隊在美國威廉波特奪得世界少棒冠軍,在1969年9月4日,該隊14名球員奉蔣夫人之命,全體進入其創辦的華興中學就讀。其中,郭源治在華興畢業後保送輔大,但在開學前他告知母校需要錢繳學費。蔣夫人同意此事,並要求要郭好好唸書。隨後郭源治的成績單讓蔣夫人很滿意。他在輔大畢業後,寫了封感謝信給夫人,蔣夫人也回信鼓勵他好好上進。後來,郭源治赴日打職業棒球,為不受外籍球員的限制,須入日本籍,為此他特別請示夫人,夫人沒阻止這事,只對他表示:「你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國人,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就行了。」
由上面兩個例子可見,在黨國不分的年代,蔣夫人旗下的婦女會確實做了不少公益活動,當局不應挾怨,或因意識形態廢公,而應保留婦聯會用地讓其繼續做公益。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