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2018婦女節充滿希望|顧燕翎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8年婦女節是令全球女性主義者振奮的一年之始。自19世紀以來,經過第一波和第二波婦女運動前仆後繼的努力,平等和尊重似乎鑿開了氷封的土壤,希望的嫩芽終於見到天日。

 

    2017年10月,從2006年即已展開的「我也是(性騷擾受害者)」(#Me Too)運動,透過了媒體和網路,從美國擴展到全球85個國家,立即成為真正的全球化群眾運動。

各行各業的女人,包括知名藝人、大學教授、矽谷工程師、農場工人、旅館服務生、神職人員陸續站了出來,訴說自己被騷擾或被強暴的經驗。著名的電影製作人、國家的部長、多位大公司的主管權威不再,難以想像地中箭落馬,聲名掃地。原本被看好的南韓下屆總統候選人安熙正,也因性侵隨行祕書而被執政黨除名。

 

第三波全球婦運到來

 

美國電影明星艾希莉‧賈德,20年前被大牌電影製作人溫斯坦性騷擾之後,並沒有保持沉默,但也沒有人在意,大家都告訴她溫斯坦好色是公開的祕密,要工作就得忍受。直到去年10月《紐約時報》和《紐約人》雜誌相繼大幅報導她和其他幾位女星的故事後,才變成新聞,也鼓舞了其他女人。

之後,不但有數十位影劇工作者跟著站出來,指控這位製作人性騷擾和性侵害,其他的演藝工作者、採草莓女工、優步(Uber)公司的工程師,從歐洲到亞洲各地成千上萬的女性,也紛紛揭開了心頭的陰影,發出聲音。

這波女性覺醒浪潮震撼了汽車工業,一向利用青春性感女體色誘男性買家的日內瓦車展、各國新車發表會和F-1一級方程式賽車,都宣布將減少或不用女模,改以汽車解說員,一方面為了避免被指控性剝削,另一方面也顧及到女性購車人數的大幅成長而有所顧忌,在資本主義世界,畢竟經濟實力才是王道。

更令人欣慰的是,占上位者和優勢者的主動反省也有了跡象,今年初各國領袖齊集的達渥斯經濟論壇,將兩性工作平等和協助女性被領導者列為重點項目;魁北克的醫生們主動、公開反對政府為醫生加薪,卻苛扣護士薪水。

以動員能力和影響力來看,這波21世紀的婦女運動堪稱第三波全球婦運,而且可喜的是由影視界的女星們擔綱演出,充分顯示了婦運不再只是少數「極端」分子的白日夢,而更貼近了群眾。女星們藉著金球獎和奧斯卡頒獎盛會,向全世界傳達拒絕做第二性的訊息,今年1月1日,好萊塢的知名女明星們更集資發起「時候到了」(Time's Up)運動,協助和保護低職等、貧窮、孤立無援、獨自工作的女人、男人、跨性別者進行法律訴訟,爭取合理的工作環境和人性尊嚴,到現在已經募集到2,000萬美元和200位義務律師。

 

前兩波婦運各有不同目標

 

1960年代中期以前,男人吃女人豆腐或者性侵犯女人幾乎可稱之為男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反倒是被侵害的女人害怕名聲受損而忍氣吞聲、眼淚往肚裡流。第一波婦女運動著重爭取表面上和男人相同的權利,例如就學、就業、參政,尚未深入挑戰男性至上的父權文化和男人對女人身體的占有權。

20世紀中期第二波婦運分為改革派(主張男女平等)和激進派。激進派認為,在不公正的社會裡,平等沒有意義,她們開始檢討男人對女人無處不在的支配和控制,尤其在身體和性方面。她們發現只是獲得投票權和工作權等平等權利還不夠,更需要改變的是,無所不在的支配和屈從的權力關係。她們想反抗,卻沒有途徑、沒有語言、更沒有自信,必須透過自覺團體肯定彼此的感受,才聚了改變的力量,找到了願景,她們想像中的世界沒有宰制和屈從、沒有歧視。

 

性騷擾終被認真看待

 

1975年康乃爾大學的女職員們組織起來,聲援一位被上司性騷擾而離職的女同事,校方說她是因為個人因素離職。小職員們聚在一起談各自不愉快的職場經驗,卻找不到現成的辭彙,最後想出了「性騷擾」一詞。1975年到現在已經將近半個世紀,從概念的誕生傳播、到法律的制定通過、到政策的執行落實,是許許多多女性主義者無止盡的討論、工作、行動,不計回報的付出,其間還得時時忍受嘲諷和反撲,甚至落得生活困頓、精神崩潰。

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那些激情、勇敢的女青年,已有許多離開人世,留下的也都垂垂老矣。當數以萬計受壓迫的女人終於公開站出來,手拉著手,控訴壓迫者時,激進女性主義所追求沒有謊言、沒有壓迫的世界,或許終有一天會到來。

 

(作者係台北市社會局前局長,台北市YWCA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