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的談話,顯然經過公關高手的打磨修飾,旨在平衡日本國內外各方的關切。然而,該談話發布後,便引來海內外輿論和評論家的批判撻伐,認為安倍「避重就輕、曖昧不清、毫無誠意、欲蓋彌彰、粉飾罪行」。本文將引述「安倍談話」原文,逐一批駁該談話的「八大謬論」。
一、日俄戰爭鼓舞亞非人民
「安倍談話」開篇並未直面日本在二戰所犯的侵略罪行,而是先指出「一百多年前,以西方國家為主的各國的廣大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其帶來的危機感變成日本實現近代化的動力」,「日俄戰爭鼓舞了許多處在殖民統治之下的亞洲和非洲的人們」。安倍的邏輯是日本代表亞非國家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好似將自己擺到了受迫害和正義的一方。
然而,日俄戰爭實際上是兩個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國家在中國東北侵略和爭奪在中國的特殊利權的戰爭,兩國部隊所到之處均強搶中國百姓的耕牛和糧食,強拉中國平民作為運送彈藥的勞役,大批東北同胞被雙方視為間諜而殺害,冤死於兩國侵略炮火之下者難以計數。日俄戰爭荼害中國人民,日本帝國主義之心昭然若揭,又何來鼓舞亞非人民之說?
二、 歸因於世界經濟危機
安倍接著將日本發動二戰的原因歸咎於「在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後,歐美各國以捲入殖民地經濟來推動區域經濟集團化,從而日本經濟受到重大打擊」,在此情況下「日本的孤立感加深,試圖依靠實力解決外交和經濟上的困境」,「國內政治機制也未能予以阻止」,致使「日本迷失了世界大局」。
其實,日本自19世紀後半葉便開始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日本右翼軍國主義的狼子野心和世界經濟危機沒有任何關係。以1874年日本藉口琉球船難者被台灣原住民出草殺害,而出兵侵略屏東的「牡丹社事件」為濫觴,再至1894年日本片面發動甲午戰爭、1895年逼迫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和竊占台灣與澎湖,此後日本便已正式成為東亞侵略戰爭的策源地。甲午賠款相當於日本六年的財政收入,日本藉此快速推進現代化軍備建設,試想即便沒有世界經濟危機,日本難道就會停止對亞洲各國的侵略步伐?
三、日本是國際秩序的挑戰者
安倍接著表示「日本逐漸變成國際社會經過巨大災難而建立起來的新的國際秩序的挑戰者,該走的方向有錯誤,而走上了戰爭的道路」。對於日本在法西斯戰爭所犯下的反人類滔天大罪,安倍用「巨大災難」來描述;同時安倍將日本定性為「國際秩序的挑戰者」,而拒絕使用「侵略者」來表述。如果日本發動戰爭不是侵略者,那麼什麼才算是侵略?如此輕描淡寫、避重就輕、粉飾罪行,安倍領導下的日本又如何能得到東亞各國的尊重?
四、先哀悼日本軍民
安倍在談話中先哀悼日本軍民,再描述戰爭對其他國家的衝擊。他先指出「由於那場戰爭失去了三百多萬同胞的生命」,對於他國陣亡將士則描述為「有不少人在掛念祖國的未來、祈願家人的幸福之中捐軀」,然後再重點強調「廣島和長崎遭受的原子彈轟炸、東京以及各城市遭受的轟炸、沖繩發生的地面戰鬥等等,這些導致許許多多老百姓悲慘遇難」。
在突出日本軍民的犧牲後,安倍才簡單表示其他國家「不僅由於戰鬥,還由於糧食不足等原因,許多無辜的平民受苦和遇難」。這種行文方式好似日本是被侵略的國家,卻迴避了日本才是罪魁禍首,同時還把亞洲人民所遭受的戰爭苦難轉移到「糧食不足」。
「安倍談話」看似在哀悼二戰犧牲者,其實還是在為日本軍國主義推卸責任和文過飾非,這讓其他受害國家的人民如何作想?
五、高喊堅持不戰誓言
安倍在描述戰爭帶來的妻離子散之後,便高喊「再也不能重演戰禍」,聲稱「事變、侵略、戰爭─我們再也不應該用任何武力威脅或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並表示日本將「一直堅持不戰誓言」。安倍在全篇談話中沒有正式承認日本侵略亞洲各國,只是將日本的侵略戰爭等同於當時日本「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並且將「事變、侵略、戰爭」三者並列,其目的就是要淡化日本發動戰爭的「侵略色彩」。
月前日本自民黨才在眾議院強行通過一系列的《新安保法案》,該部法案授予日本自衛隊可以發動「先發制人戰爭」的權力。安倍一面高喊要堅持「不戰誓言」及「不能重演戰禍」,一方面又強行推動「戰爭法案」,如此言行不一,又怎能取信於亞洲鄰國?
六、戰後出生日本人沒有責任
安倍此次談話最為人詬病之處,在於他聲稱戰後出生的日本人不應再繼續擔負道歉責任。在簡單交代完日本過去已「多次反省和道歉」後,安倍接著指出「現在我國國內戰後出生的一代已超過了總人口的80%」,因此「我們不能讓與戰爭毫無關係的子孫後代擔負起繼續道歉的宿命」,強調「我們日本人要超越世代」。
如果日本人不能正確反省曾經侵略亞洲各國的歷史真相,對受害國人民的道歉總是言不由衷,請問日本要如何超越世代?日本戰後出生者難道就不應擔負道歉責任?
七、刻意將一中一台並列
在提到相關受害國家時,安倍刻意表示「我們將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台灣、韓國、中國等亞洲鄰居人民走過的苦難歷史銘刻在心」,他不僅拒絕承認侵略,而且把受侵略苦難最為深重的中國放在最後,同時還在文字中將「台灣」和「中國」並列為受害者,刻意玩弄「一中一台」的把戲,在兩岸人民之間挑撥離間。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中山堂舉行的在台日軍投降與中國政府受降儀式,清楚顯示台灣光復在中國的懷抱裡,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安倍如此玩弄文字遊戲、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又如何能與中國實現和解?
八、日本要捍衛女性人權
「安倍談話」最大的謬論之處在於,日本在侵略戰爭及在戰後是世界公認侵犯女性人權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但安倍竟妄稱日本將堅定捍衛女性人權。日軍所到之處強姦殺害女性無數,強迫各國女性充當軍隊的性奴隸,而安倍卻只簡單表示「我們也不能忘記,在戰場背後被嚴重傷害名譽與尊嚴的女性們的存在」,之後話鋒一轉說「我國將在世界領先努力將21世紀成為不讓女性人權遭受侵害的世紀」。
日本在亞洲各國有計畫、有組織地強徵「慰安婦」的歷史是全球歷史學家所一致公認的,被學界稱為「上個世紀最殘暴、最野蠻的性暴力犯罪」,許多歷史學者甚至指出不應使用「慰安婦」(comfort woman)一詞,而應改為「被強迫的性奴」(enforced sex-slaves)。正在台灣上映的紀錄片《蘆葦之歌》便呈現了台灣「慰安婦」阿嬤們的故事。如果日本政府始終拒絕承認曾經大規模強徵性奴,拒絕向受害者及其家屬正式道歉與賠償,日本又怎麼可能在21世紀成為一個捍衛女性人權的國家?
「安倍談話」的八大謬論已然攤在世人面前。歷史不容扭曲遺忘,公理正義自在人心,全球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士都將一同拆穿「安倍談話」的謬論和謊言!
(作者係台北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