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柯爾總理和德國的統一|虞和芳 在 Facebook 上分享!

 

6月16日,德國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去世,享年87歲。柯爾一生最被人稱頌的有兩件事,一是促成東西德統一,因此被稱為「統一總理」,二是極力推動歐盟的組成,因而被譽為「歐盟的榮譽公民」。

 

  

柯爾身後備受肯定

 

    柯爾的去世是德國及歐盟的大事。德國全國為他致哀一分鐘,6月22日德國議會舉行了整整一小時對柯爾的悼念,聯邦議院議長蘭伯特(Gertrud Lammert)在致詞中,特別引用了歷史學家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的話:「俗語講:沒有人是不能夠替代。但是只有少數人,他們不能夠被替代,這是偉人」,來形容柯爾的貢獻。

柯爾是歐盟的榮譽公民,他跟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克勞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交情甚篤。容克為柯爾7月1日在歐盟議會舉辦了史無前例的歐盟葬禮,邀請了3,000位客人,柯爾的棺材由德國的六位軍人抬進議會中間,上面覆蓋的是歐盟旗幟。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葬禮上,發表了一段感人的言辭,她讚美柯爾對德國及歐洲的貢獻,她並說柯爾決定性地改變了她個人的人生軌跡。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他會繼續柯爾的理念,跟梅克爾合作,共同為歐盟努力,若非柯爾,德國不可能統一,歐盟也不可能有歐元。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也出席了葬禮。

 

柯爾致力於東西德統一

 

柯爾總理具有遠大的歷史遠光,看出東西德國一定會統一,但是統一的德國要在歐盟的大目標下,才會有前途。這是鑒於德國過去的歷史,和世界未來的展望。

歐洲一定要避免戰爭,這是二戰後西歐各大國的共識。1962年德國總理艾德諾(Konrad Adenauer)和法國總統戴高樂,在法國蘭斯(Reims)替歐盟建立一個持久和平的基礎。

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布朗德(Willy Brandt)拜訪華沙,獻上花圈後,不自覺地下跪半分鐘,表達德國人對波蘭人的歉疚和悔過。此舉震驚世界,也給了柯爾總理實現統一的機會。

柯爾也看出,只是德國統一並不會有前途,德國必須在歐盟的大旗幟、大前提下,才能夠水漲船高,才能達到維持歐洲和平的共識。這是他在歷史上能寫下燦爛一頁的原因,也是他能得到歐盟葬禮的原因。

 

柯爾曾以毅力克服萬難

 

1989年9月18日,柯爾參加基民黨(CDU)在不來梅(Bremen)的黨員大會前一天晚上,因尿道阻塞極為疼痛,甚至穿著睡衣去請求救護車。主治醫師要他立即住院開刀,他說不行,次日一定要參加黨員大會。醫生只好給他安裝一根輸尿管,陪伴他去開會,以便應急。開會當天,他問秘書長蓋斯勒(Heiner Geißler),他身邊那一大堆資料是做什麼用的。蓋斯勒胸有成竹地說明,那是在開黨員大會時要廢除總理的資料檔案。柯爾不慌不忙地回應:「我是黨主席,我先罷免你秘書長的職位,同時我要宣布,從匈牙利那邊得來的消息,他們要釋放在匈牙利邊境的東德人,讓他們來到西德,我們趕快做好迎接他們進入西德邊境的準備。」

其實,柯爾早就知道蓋斯勒要起鬨,想推翻他,可是他不露聲色,在最後關頭扭轉乾坤,也促使匈牙利政府決定打開邊境,讓東德留在匈牙利的難民轉往西德。隨後有57,000名東德人逃至匈牙利,再轉到西德,最後導致柏林牆倒塌。

 

柯爾得到戈巴契夫的信任

 

柯爾早在德國統一前,即跟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聯繫。有次戈巴契夫到德國做客,二人晚上坐在萊茵河旁邊的椅子上,柯爾對著戈巴契夫說:在這條河上建築一道牆,是違反自然的,總有一天會被衝倒,這就跟東西德以一道牆分開一樣,總有一天這道牆會被衝破。他向戈巴契夫承諾,德國統一後,絕對不會攻擊蘇聯,他也贊成蘇聯進入歐洲之家。

當東西德統一之際,戈巴契夫接到蘇聯將軍的報告,說德國兵攻擊蘇聯,要戈巴契夫准許蘇聯向德國開火。戈巴契夫聽到這消息後立即跟柯爾聯繫,柯爾保證絕無此事,戈巴契夫就未採取任何舉動。由此可知,戈巴契夫對柯爾非常信任。

歐洲不少國家害怕德國統一後會侵略其他國家。英國女首相柴契爾夫人就曾說:「我寧可兩個德國,而非一個德國。」柯爾看出,德國要有前途,只有跟歐洲各國聯盟、和平共存才行,這是他積極推動歐盟的原因。筆者也期望藉由柯爾的追悼會,歐盟國家能發揮魄力,努力解決當前面臨的困難,共同維持歐洲和世界的和平。

 

(作者係前南華大學跨歐洲研究所和自然科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