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公債是人民未來的租稅負擔|王有康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認為,消費性而非生產性的舉債,會排擠民間生產性投資,因此反對政府舉債;英國經濟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也認為,「國家若不消滅公債,公債必將消滅國家」。台灣公債情形如何,本文帶大家一窺究竟。

 

每人負債金額變動不大

許多人會認為台灣的債務嚴重,觀察財政部近年來正式統計資料可知,國人平均每人負擔的債務,從2012年的22.4萬元升至2019年的22.8萬元。若考慮幣值及輕度通貨膨脹等因素,其實公債這些年來的變化並不大,但是由於財政部公布的「國債鐘」(National Debt Clock)(見表一),只包括「公共債務法」規範債務、短期債務,並未將「非營業基金舉債」、「地方政府債務」及「潛藏負債」等項目納入,這是近年來平均每人公債負擔在23萬元以內的主要原因。如果將非營業基金舉債、地方政府債務及潛藏負債等項目納入的話,政府真實負債情況又是如何,值得進一步觀察。

非營業基金舉債逐年下降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非營業基金債務」餘額水位,已經從2012年的7,702億元,逐年下降,到了2019年已降至5,900億元(見表二),由此可知,不能自行產生營業收入、挹注支出的所謂「非營業基金舉債」近年來累計餘額已明顯下降,亦即非營業基金債務餘額已有顯著改善。

中央與地方政府債務變化

近年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債務的變化如何呢,由表三可知,中央政府的一年期以上債務未償餘額,2012年為4.996兆元,2018年已經增加為5.37兆元,2019年略降至5.32兆元。整體來說,2012年與2019年的數據比較,近8年來中央政府債務累計增加3千多億元,看起來令人有些擔心,但是舉債對GDP成長,如果操作妥當,也可能會帶來正面幫助。

進一步觀察發現,如果以「中央政府一年期以上債務未償還餘額」占「當年度GDP之比率」分析,可以發現,該比率是下降的。換言之,由2012年的34%,逐年遞減,到了2018年已降為29.3%2019年更降至8.2%,可見近年來政府控制一年期以上債務未償餘額,已經初步達到債務收斂的效果。

至於各級地方政府的「一年期以上債務未償餘額」如何呢?由表4可以發現,六都直轄市除了台北市的數據是逐年下降,其他五都的一年期以上債務未償餘額都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尤其是新北市的情形最為嚴重。新北市2012年的430億元到了2016年暴增為1,034億元,2018年略降為1,017億元,但是2019年又回升到1,024億元,地方舉債的控管不太理想。

至於高雄市,則是從2012年就已經是2,102億元,此後逐年遞增,到了2019年已經增加到了2,457億元,高雄市地方舉債的控管似乎有待改善,不過還需要觀察公共支出的成效,是否帶動地方經濟長。

最後觀察台灣各縣市政府的情形,可以發現,2012年有1,869億元的一年期以上未償還債務餘額,到了2019年,各縣市政府的一年期以上未償還債務餘額只剩1,492億元。表四資料顯示,整體而言,除了台北市以外,縣市級地方政府未償還債務餘額的負擔,要比新北市與高雄市等五都來得輕。

潛藏債務以勞工保險最多

潛藏負債屬於政府未來應支付的大額支出,或潛在可能產生的重大財務負擔,但由於未來每年仍有賦稅收入支應支出,換句話說,潛藏負債只是政府未來應負擔的法定給付義務,是以編列年度預算方式支應,因此,除非政府「付不出來」,潛藏負債才會變成真正的負債。

目前政府潛藏債務以勞工保險退休金所占比重最高,為了有效解決潛藏債務,除了台北市以外,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都需要撙節支出,嚴管一年期以上未償還債務,避免債務餘額再度暴增,以求負債比率逐年下降,這樣才不會債留子孫。

 

(作者係大學副教授、Economics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