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蔡英文甩出石頭碰到鐵板|朱駿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今年蔡英文不斷地向大陸甩石頭,最近一個月又密集甩了三次,其用意可能是藉中共十九大的機會,試探中共的底線,習近平已發表明確談話,一堆新石頭碰到了鐵板。

 

   蔡英文在今年2月初預告要提出兩岸新論述,遲遲未見動靜,一般以為,可能是等待中共十九大塵埃落定之後才出手,以免太早放炮,錯響一聲,落人笑柄。究竟是不是在十九大以後有新論述,尚未可知,但在此前蔡已經藉由三次講話,甩出石頭,作為試探。

 

蔡最近三次甩石頭

 

在9月24日舉行的民進黨全代會上,蔡英文大談:「我們必須在堅持台灣主體意識及主權的原則下,尋找和對岸互動的新模式,這就是我們這一代民進黨人重要使命。」而且要「主動連結社會。憲政體制的改革就是一個重點。」她對這個憲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態度「就是為台灣打造一個更可以完善運作的民主憲政體系。」

前後文看來,她的憲改只會連結台灣社會,用「打造一個更可以完善運作的」為其定性,隱含了現行的根本不適用了,頗有要鑄造一份全新的憲法之意,不僅僅止於在既有的憲法基礎上修改而已。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一般所說的「法理台獨」,相信在她上台之後,兩岸關係搞到這等程度,大陸當局應該不會排除這種可能性吧?

 

蔡發言既矛盾又強硬

 

才過一周,蔡英文2017年10月初接受中央社專訪時,針對兩岸關係表示,在台海兩岸關係上,台灣方面「已經盡了最大的善意」,並再度強調其就職演說內容為處理兩岸的原則,立場一貫未變;蔡還向對岸喊話,希望在中共舉行十九大之後,雙方可以思考新模式,讓兩岸關係更活絡一點。

這話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但進一步分析就會暴露出自我矛盾的現象。

如果自認為「已經盡了最大的善意」,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已經沒有再向更積極且有建設性的方向改變的欲望了,也就是告訴了對方,自己沒有「新」的可能性或動力了。那麼,寄望中共在十九大之後可以思考新模式,豈不是未投人以桃,卻思人報李?這種發言方式似乎有一點將軍的味道,就是告訴對方,「我就是這樣了,要改變應從你們開始,而且得讓我滿意。」非常強硬的實質內涵就是為了探底。

在10月10日雙十演說當中,蔡提到三個面向:內部問題、台灣民主自由的價值與生活方式、積極為台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

在第一個面向中,蔡只是敘述上台一年多的施政與未來尚想進行之事,吹牛畫餅的成份不少。

第二個面向「就是要用盡全力,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價值跟生活方式。」接著說:「我要謝謝所有的國軍弟兄姊妹們。各位是中華民國生存發展的保衛者,是台灣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強靠山。」誰都知道此面向說的是兩岸關係,竟然把國軍搬出來當「堅強靠山」,表現堅決只為探底。卻又說什麼「兩岸領導人應該共同努力,展現長年累積而來的圓融政治智慧,以堅定意志和最大耐心,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哪來的「圓融政治智慧」,頗有前言不搭後語的嫌疑。

第三個面向也涉及兩岸,且不小心透露了自己「迷航」的處境。

 

蔡頻賣新招心跡可疑

 

今年4月底蔡英文接受路透社專訪回答記者有關「一個中國」的提問時就說道:「…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在這個政策之上,我們或許可以有一些新的可能性。」開始販賣「新的可能性」。5月初接受《聯合報》專訪時,針對兩岸關係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新主張。今年頻頻叫賣「新」招,莫非是老路有走不下去的現實壓力?還是獨立建國的使命感太強,情不自禁?

兩岸交流已滿30年,在對照雙方歷來已發布的主張,或已採行措施的事實軌跡之後,什麼是舊,怎麼樣是「新」,應該不難判斷確認。

台灣自李登輝主政時期以來,一直強調主體意識與本土化,逐漸發展出「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等命題,盼望能創造出由「主權獨立」跨越到「獨立」的實質效果,期待得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的命題,並將之發展為國際認可的事實。簡言之,想以此命題與「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的要求交互搭配,盼能創造出台灣跳脫各種形式之「兩岸一國」所範囿的事實。

若是大家還相信事實與蘊含其中的事理,我們不得不憑良心地說,台灣的這些努力迄今為止還是處在單方、片面主觀的理想或願望階段,而且,長時期以來,當此願望表達得強烈或採取一定的相應行動時,台灣受到國際的打壓就越厲害,也令「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原則」更加不斷地被國際社會一再確認。這是台灣自李登輝以來近30年的舊路,也是一再被事實基本面所否定的老路。兩岸之間若真要出現什麼有建設性的新模式,應該在此老路之外尋覓。

 

陸堅持「一國兩制」框架

 

再看看大陸方面,自改革開放初期以來一直主張「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平是願望,不是保證,「一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採取戰術模糊,不把話說穿說死。

不論在近20年以來的「新三句」指導之下,「以經圍政」、「以商逼官」或「以民逼官」,或入島入心,或戰術撤退,再怎麼「和平發展」或「融合發展」,吸引年輕人赴大陸就學就業創業,都不會跳脫出「一國兩制」的框架。所以,在蔡當選之後,大陸方面在國際間就不斷地加大力度,凸顯且深化「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原則」。

若是兩岸現今狀況發展方向不變,這把大力度的勁道只會越來越大越猛,不會鬆手,最終會不會打破和平,是近來許多國際人士加以揣測的熱議話題。不過,「打破和平」之路是無法理性言說的,一旦發生,台灣只能被動承受。不知這些國際人士的熱議是否震動了蔡的心頭,才有把國軍當堅強靠山的發言?

是故,蔡英文提議的兩岸「新模式」應該跳脫出台灣近30年來的失敗老路,才能有「新」,而且,新的路線必須要符合事實基本面,令中共無法否認,若否認則會對自己產生負面作用,才能令兩岸互動產生有益於台灣的新局。

要能滿足此要求的最重要且最有力的支點,恐怕只能在事實基本面中找尋,應在1912年和1945年的老歷史脈絡中,而不能憑空妄想,也無法在國際中找到,而是在兩岸關係之中。在這最重要且最有力的支點支撐下,與中共進行雖困難但有機會的政治談判,自然會發展出新模式,且有利於台灣,不必大傷腦筋。

 

工作報告敲了新模式一棒

 

蔡最近對大陸頻頻甩石頭,其用意可能是想藉中共十九大的機會,試探中共的底線,習近平於10月18日已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做出明確表態,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祖國和平統一」、「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與「六個任何」。這等於對蔡英文的「新模式」敲了一棒。

看來,蔡口中的「新模式」唯有出自李登輝前的老歷史事實根底,才能有效且站得住腳,「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也才能抓住應該屬於台灣的部分主導權。否則,台灣只有始終自陷於被動的「老」局面,永遠不會有吹牛妄想中的安全與尊嚴。說「新」卻是「老」,但不如「更老」,歷史就這樣戲謔著我們。

 

(作者係本刊主筆、獨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