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台灣青年西進創業夯|李沃牆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針對台灣青年赴大陸創業,大陸各地從省到市紛紛出台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全方位幫助台灣青年圓創業夢。新政府若無良策因應,未來,恐難阻擋一波波青年西進創業熱潮。

 

「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每一個時代的青年均面臨不同的政經及社會體制,但都肩負著神聖的使命。君不見,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推翻滿清,締造民國;抗戰時期,國民政府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知識青年從軍。

 

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

 

但處今日之勢,青年們所面對的不再是國仇家恨,而是全球經濟成長遲緩,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困境,而位處亞洲的海峽兩岸,亦難置之度外。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2015全球青年就業趨勢報告」指出,全球青年勞動力人口中的失業人口比重,在2007年至2010年快速增加後,近幾年稍下降至13%左右,但仍高於經濟危機前的11.7%;去(2015)年,全球年齡介於15至24歲的年輕人共有7,330萬人失業。

台灣20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早已衝破13%,,是平均失業率的3倍,在2006年衝破10%後就繼續上升,金融海嘯期間達最高峰,迄今仍不易改善,未見柳暗花明;而25至29歲的青年因求學或部分已在職場一陣子,但失業率亦高於整體的平均值,在去年為6.55%,如圖1所示;而大陸青年失業率估算約10%至20%間。

造成台灣青年高失業率的原因不一而足,如廣設大學造成供給過多、學歷貶值、學用落差大等,加上近幾年的悶經濟,政府至今束手無策。但大陸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2014年9月的達沃斯經濟論壇開幕式上提出,要借改革創新的 「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

換言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及「互聯網+」成為大陸的國家戰略後,青年創業風起雲湧。李克強也宣稱要拿出上千億人民幣資金來輔導創業;有效改善青年失業率,並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新引擎。而台灣青年雖頗富創意,但苦無舞台及市場,政府雖成立了許多青年創新就業資源平台,但因失敗率高,成效難以顯現。

 

青年西進風潮難阻擋

 

宏基創辦人施振榮對台灣人才問題亦表示:「年輕人沒舞台」。不可否認,台灣消費市場規模小,創新要成功,一定要走出去才能邁向更大的舞台。放眼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已成為世界市場、兵家必爭之地。如馬雲所言:「眼光有多遠、胸懷有多大、你就能做多大的事」,以中國目前的大格局、大戰略思維,全球不少青年早就趨之若鶩。

第八屆兩岸海峽論壇適逢台灣政黨輪替,格外引發矚目。今年雖看不到具體的惠台政策,但大陸為鼓勵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可是利多盡出。其實,針對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大陸各地從省到市早就紛紛出台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例如去(2015)年6月首在深圳成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10月中又設立了12 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包括: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海市金山工業區、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江蘇南京市麒麟兩岸中小企業創新園、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浙江溫州台灣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浙江杭州雲栖小鎮、福建福州海峽創意產業園、福建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福建廈門一品威客創客空間、湖北東西湖區台灣青年創業基地,和廣東東莞鬆山湖(生態園)台灣高科技園。這些基地將集聚兩地青年創客創業團隊入駐,集創客研發、展示、培訓、智慧財產權保護、品牌推廣和金融等服務於一體。

特別是廈門自貿區內的「海滄創業廣場」,設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台灣創業館。筆者到內參觀,發現已有不少台資企業進駐。大陸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6月11日到此與台灣青年舉行座談,宣誓要促進台灣青年赴陸就學、就業及創業;在12日的開幕式尾場上,也安排了兩岸青年創業家座談,分享兩岸創業經驗,顯見拉攏意味濃厚。

在「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扶持辦法」中特別指出,將積極在福建自貿區內探索兩岸交流的機制、新模式,加速兩岸青年創新交流及合作發展。其所扶持的行業都以當前最具創新的產業,如互聯網、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平台;還有文化創意、創新金融;軟件信息、信息技術及流程外包;尚有生物醫藥技術研究和開發。詳細的鼓勵辦法則有廠房改造補助、開辦補助;住房補貼、租金補貼、貸款擔保補貼等優惠措施,極具吸引力。

此外,入駐企業符合條件者還可再享有中央、省、市、區出台的有關服務外包,樓宇經濟、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及人才補助等。據悉,近日有10家台資企業,67名人才獲得海滄區發放的住房、台籍醫師多點執業、基地運營等6大類補助現金支票。其中,大到40萬元(人民幣,以下同)購房補貼,小到2000多元的往返機票補貼,金額共計191萬元,體現了對台灣人才創業就業無微不至的關心。

 

新政府空有口號難留人才

 

揆諸蔡英文的青年政策,在選前曾提出:「要讓年輕人撕下「魯蛇,loser 」的標籤。即無論是熱血行動者、學生打工族、社會新鮮人、青年創業家;從校園、職場到成家創業,會和他們一起向前,扭轉這個讓青年看不見希望的國家。」;而對於青年創業政策也提及幾點方向,「即整合育成資源:要設單一窗口;創立微型導向的創業基金;創近亞太地區的創新交流、吸引各國青年來台就學、就業;甚至進一步創立亞洲青年創新IPO中心」。

「口號人人會喊、戲法人人會變」;對於台灣的創業環境,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認為:在當下整個台灣的創業生態環境中,若用病人的情況來比喻,病情顯然並沒有好轉。台灣市場小,格局不易做大;也有人認為,台灣非矽谷,無國際人力磁鐵和產業研發力;台灣亦沒有像大陸的全球最大消費人口及資本市場,著實不易成功。

平心而論,兩岸創新創業生態存在差異,應攜手合作優勢互補;如透過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平台一起交流創業經驗、共用創新技藝,可一起拼向國際市場、共創雙贏。否則,以目前大陸對台青年的利多誘惑及磁吸效應,蔡英文政府若不加強對青年的就業及創業輔導,並加強兩岸合作;未來,恐難阻擋一波波青年西進熱潮;人才流失,恐非國家之福。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