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主席選完,國民黨將何去何從?|朱駿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國民黨主席選戰空前熱烈,各有各的想法,但新意不多,新鮮的說法也都跳脫不了舊窠臼。依選情,國民黨會擴大實質分裂,但絕不會滅亡。想要再起風雲而執政,只能寄望民進黨搞爛,民怨滔天。

 

   國民黨主席選戰已經正式起跑,激烈程度空前,改革與團結之聲此起彼落。這次的選戰,究竟是國民黨蛻變新生的開始,還是傳統老路的新一波延伸?對國民黨的前途可能造成什麼影響,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

根據一段時期的多家民調,吳敦義、洪秀柱、郝龍斌三人應為領先群,其餘三人想要追上,大概希望渺茫。因此,這三個人在涉及國民黨關鍵事務上的看法,會影響國民黨未來的發展與走向。他們三人都希望國民黨振衰起敝、奮發圖強、重新執政,但比較明顯的差異是在兩岸政策、本土與否、黨內改革三方面。其中最關鍵的又屬兩岸政策,這也牽動本土與否的問題。

 

兩岸政策爭什麼?

 

自洪秀柱2015年爭取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開始,國民黨內就出現了「一中各表」與「一中同表」之爭,吳敦義與郝龍斌是旗幟鮮明的「一中各表」派,曾經聯手批判洪的「一中同表」。雖然洪轉軌到「和平協議」或「和平政綱」,並未能阻卻雙方在兩岸議題上分歧的尖銳化。

兩陣營皆提到一中,但一個強調「各表」,「一中」與「各表」分屬兩岸各自的重點,隱含兩岸最好永遠無實質交集、事實分開的味道。「同表」側重當前同時表述兩個國號,但願意未來統一。一方是寄望以台灣為中心的維持現狀,一方是寄望暫時和平穩定以為統一鋪墊。但就概念意涵而言,兩者恐怕都有「兩個中國」之虞,只是重心與眼光不同。一個重視所謂的「本土路線」,一個則為「中國路線」。就實質而言,似乎也隱含「台灣國民黨」與「中國國民黨」的分歧。

不過,依筆者看,兩者都脫離事實與現實,「各表」如果正確,國民黨不會越來越衰弱,以致2014與2016年連續慘敗;「同表」如果有用,不會弄得說不清楚而引發巨大爭議,導致2015年「換柱」之事。事實勝於雄辯。那麼,兩敗之間究竟爭的是什麼呢?恐怕不外乎就是黨內權力鬥爭,別無新意。

 

改革還是包裝紙

 

4月9日在洪秀柱宣布啟動競選活動的儀式上,刻意不找「大咖」,由青年軍陪同,在台北孫運璿紀念館舉行參選記者會。無非要以青年軍凸顯吳郝陣營以老官僚民代為班底的老邁與腐朽,自況孫運璿的廉能。究竟能有多少號召力,票開出來才知道。雖然郝龍斌也有一些類似的表示,「國民黨必須短期內大換血,…,讓年輕人出頭,完成世代交替,才能翻轉國民黨。」但是,照他的邏輯,自己也該是被交替的對象。

此外,洪還宣示,將「讓黨的體質徹底民主化,未來從黨代表、地方主委到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開放各種黨職直選,讓黨員能夠更直接的參與。」洪的這些說法,對照吳郝,確實較有積極進步的意涵。不過,民主化的進程中,勢必無法迴避人頭黨員與派系樁腳的問題,國民黨此次有機會處理卻輕輕放下,恐怕未來黨內民主化光怪陸離之事,還在前頭等著。改革不會光靠嘴上說說就能達成。

吳敦義則著重凸顯自身執政的經驗,這確實是他獨特的強項,但也都在2014與2016年的大敗中消蝕淨盡了。雖然他說「讓國民黨重新再造」,但強調的重點是「團結起來,贏回政權。」顯然,團結的號召強過重新再造的論述。只是,人頭黨員疑雲罩頂,身邊簇擁盡是老官僚民代出身、距社會期待越來越遠之士,如何重新再造與團結?這恐怕是吳敦義要坦誠深思面對的課題。

 

2020才是瞄準標的

 

這次當選的黨主席將有相當大的權力影響2018與2020年各項選戰的提名,最為重要的當然就屬2020年的黨總統候選人。在一般人的眼光中,候選人關係到國民黨是否能重新執政的問題。

洪秀柱說,「如果國民黨不能往正確的道路前進,面對2018及2020大選,恐將再次感受到支持者的冷漠、年輕人的絕望與新世代的拋棄。」這話說得不錯,但是對「正確的道路」卻無實質論述。她也強調,「領導者的人格比人脈重要、社會的信賴感比資歷重要、為年輕人開路比綁樁重要,無私奉獻比什麼都重要。」說得都很好聽,問題在於要拿出具體可行的辦法證實與落實。

談到如何重返執政,吳敦義指出,「2008年的成功紀錄不遠,…,只要團結一致、大公無私,就是國民黨重振最重要的條件。」要在2020年回頭望2008年,早已人事全非,如何複製?為爭主席,鬥爭手段超限,又如何能責人以團結無私?

郝龍斌數度公開主張,要找郭台銘出馬競選2020年總統。其實台灣不是美國,郭台銘不是川普,這種找郭董出馬的邏輯,顯然太過簡單且無厘頭。

看起來,對2020年奪回執政權的目標,國民黨重量級人物目前是沒好招,都是空談,只能寄望小英搞爛犯大錯。哀哉!

 

內部對立持續加深

 

自去年9月吳敦義與郝龍斌連袂訪美,以「一中各表」的旗幟隔海砲轟「一中同表」,吳甚至明確表示,「一中同表」就是與大陸「同一個鼻孔出氣」,首開黨內以抹紅同志作為鬥爭手段的先例,再加上這些人2015年集體勾結「換柱」,令挺柱者刻骨銘心。年初,又爆發人頭黨員的疑雲,挺吳與挺柱兩派在媒體上激烈交鋒,新仇舊恨,不斷積累。選戰起跑之後,挺吳中常委林榮德在4月12日的中常會提出,「有人建議洪秀柱另外組黨或往演藝圈發展」,都加大了黨內對立與惡感。

4月10日國民黨立院黨團舉辦政見會,洪秀柱未出席,在場五人共舉「一中各表」,形成洪秀柱一人與五人區隔且對立的態勢,與黨政官僚體系出身的吳敦義更是強烈對峙。洪似乎想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有希望改革「醬缸文化、宮廷文化和算計文化」的改革派,藉此顯示對手是「頇迂腐」的保守建制派,是搞壞國民黨的罪魁元凶。從這些尖銳的言詞看來,國民黨實質的對立分裂已經開始擴大。

 

國民黨不會從人間蒸發

 

從前述分析來看,主要候選人固然有一些共同的新主張,如盼望奪回執政權,但基本上還是在舊有的窠臼中跳躍。其次,習川會後,台灣的價值大幅降低,而國民黨現行浮出檯面的各種路線又未根本大幅改變,依然走在老路的延長線上,身價必然大跌,連意外僥倖都不可得。

許多人或消遣、或擔憂國民黨完蛋了,再也起不來了,甚至會消失於台灣政壇。其實,國民黨作為一個有歷史積澱的政黨,無論未來兩岸與台灣內部情勢如何變化,都還會是一塊有利用價值的招牌。國民黨要從人間蒸發極無可能,問題是,這招牌還能擦亮否?能舉多高?能號召多少人?

有人提到泛藍大整合,依這樣的情勢,基本上是無法從藍營內部找到動力的,只可能是在綠營執政爛透,激起滔天民怨後,變天形勢出現,才有可能。但這種依靠「比爛邏輯」整合的基礎很脆弱,沒有建設性,時間也難持久,之後,藍營一樣會再慘敗。2008年馬英九執政之後的藍營發展,足堪為前車之鑑。

 

(作者係本刊主筆、獨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