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寫在第一個法定抗戰勝利紀念日前夕|張海鵬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今年9月3日是中國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通過的第一個法定抗戰勝利紀念日。該會通過這項決議,不僅要提醒全體中國人切莫忘記歷史,對未曾經歷過抗戰艱苦歲月的年輕一代進行歷史教育,同時,也昭告全世界:中國人民一直在堅守著二戰後的國際秩序。
中國八年對日抗戰,付出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代價,物資損失無法統計。1945年8月15日,失道寡助的日本終於在同盟國的強大軍事壓力下走投無路,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次投降,把1868年明治維新以來的老本差不多賠光了。這個歷史教訓,對日本來說,應該是很深刻的。
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東方的主戰場,日軍大部分軍力都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上。以1938年10月為例,日本陸軍總兵力94%分布在中國。再以1941年12月為例,日軍陸軍總兵力69%分駐於中國;太平洋戰場只占19.6%。到1945年,日軍51%的兵力在中國戰場上,49%的兵力在太平洋戰場上。中國人民以百折不撓的抗戰精神,支持了蘇聯的對德戰爭,使它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又支持了美、英的太平洋戰場,大大減少了日軍對他們的壓力;又粉碎了日、德打通歐亞的企圖。
1942年秋和1943年春,盟國取得北非戰役和史達林格勒戰役的重大勝利,已可預計戰爭的勝利結果。美國總統羅斯福提議召開四國首腦會議,決定戰爭的最後進程及戰後的安排。美、英、中三國首腦開羅會議在前,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接著在德黑蘭召開。
《開羅宣言》所確定的原則有兩點:第一是以強大的軍事壓力,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是迫使日本退出其以武力攫取之所有土地,包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太平洋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使朝鮮獨立自由。這是當時美、英、中三大國首腦(實際上包括蘇聯首腦史達林的同意,是四大國首腦)關於二戰結局所作出的最重要決定。
1945年7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波茨坦開會,會後發表《波茨坦公告》,除決定對德處分措施外,還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明確開羅會議之條件必須實施,日本主權只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由盟國所決定的其他島嶼範圍之內;日本軍隊必須完全解除武裝,永久消除日本軍國主義,戰犯交付審判;不准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裝之工業。
1945年6月簽訂的《聯合國憲章》,中、蘇、美、英、法一起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聯合國憲章》,標誌著戰後國際基本格局的形成。
1972年中國大陸與日本發表建交公報,日本保證遵守《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這份建交公報是中日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政治基礎,表明戰時的文告在國際上發揮公認的國際法作用。
日本一些右翼人士常常抱怨日本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日本的地位是戰勝國強加的,日本要建設一個新國家。不錯,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是戰勝國共同底定的,但戰後國際秩序本應由戰勝國共同建立,否定這一點,公正嗎?難道要戰敗國來建立他們所想要的國際秩序嗎?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人類走向光明的轉捩點。如果當時德、日、義法西斯獲勝,中國將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成為日本追求的「大東亞共榮圈」的一部分;蘇聯是否能完整存在;波蘭、匈牙利、法國等國可否保持國家獨立,都要打一個大問號。
不過,二戰後,戰勝國中的一些國家,從冷戰需求出發,逐漸改變《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立場,開始扶持日本,以蘇聯、中國為敵國。今天遠東和日本的局勢,在一定意義上,是美國等國家養癰遺患的結果。紀念戰勝紀念日,當年的戰勝國應該重新審視日本是否嚴格落實開羅、波茨坦兩個會議的精神,抑制再起戰爭的所有可能因素。否則,世界還將不安寧。
維護二戰後國際新格局,是關乎維護二戰勝利成果的大問題,決不可以小視。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在維護二戰成果上做出了應有的努力。日本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承認戰時慰安婦制度,不承認對亞洲國家的侵略,不承認南京大屠殺,還擴張軍備、大力培養間諜體制、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為修改《和平條約》邁出重要一步。
改善中日邦交,首要正視歷史。當前中日關係出現波折,主要原因是由於日本政府「購島」、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解禁集體自衛權等一系列事件,嚴重違背了中日之間簽訂的政治性文件的原則精神。要使中日關係正常化,我們更要抓住正視歷史和正確認識歷史這一條不放。只有這樣,中日兩國關係才有可能正常地向前發展。
在迎來第一個抗戰勝利紀念日前夕,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