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沉默將使我們成為惡行的同謀者|紀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若有人以為,蔡英文在民進黨初選打敗賴清德,代表「維持現狀派」擊倒「台獨激進派」,那可是大錯特錯。

行動勝過一切言語。蔡英文一上台,即甘於作為美國制中的籌碼,全面「去中國化」,並極力阻撓兩岸交流,連已經舉辦過10次,被定位為民間基層交流平台的海峽論壇,今年6月中旬在廈門召開前,也被陸委會稱為「統戰大會」,並禁止個人及團體前往參加。這種粗暴之舉令民眾感到莫名其妙。

更令人扼腕的是,蔡英文過去數月來,直接下指導棋,利用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優勢席次,數度修法,箝制思想及言論自由,並為兩岸政治協商戴上緊箍罩,一步一步走上「法理台獨」。

57日,刑法修法,將「外患罪」定義納入「大陸地區、香港、澳門」,這不僅對台灣的促統活動及言論造成嚇阻作用、寒蟬效應,更達成把大陸、港澳視為「外國」,甚至「敵國」的目的。其心可誅,不可不察。

531日,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兩岸協商事前須經立院最高門檻同意才能開啟談判;事後審議須經全體立委3/4出席、出席立委3/4同意後,交全民公投。又明定「主權國家地位」、「民主憲政秩序」不得作為協議項目。對兩岸協商設置比修憲還高的門檻,並對協議項目做出無限上綱的限制,不僅違反權力分立原則,也等於昭告天下,兩岸不可能展開談判、簽署協議。不過,眾所周知,兩岸要和平發展,台灣要長治久安,都必須逐步化解兩岸政治分歧,結束長達70年的政治對立。不談,到底是誰吃虧?

617日,公投法修法,明定公投與大選脫鉤,國民黨大罵民進黨得了「權力中毒症」,把原本是「神主牌」的公投,變成了「鐵籠公投」。

619日,國安法修法把網路納入國安範籌,又加重共諜的刑責與罰金。而且,只要執政者認定有人「協助、發起、操縱、指揮或發展組織」,即可扣上紅帽,嚴刑伺候。但現實上,兩岸交流已超過30年,大陸如今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順差來源,每年有近千萬人次往來兩岸,有超過百萬的台灣民眾在大陸讀書、就業,要這些人在為生計打拼之餘,還要隨時自我設限省察,豈不顯示蔡政府對台灣的民主制度及價值缺乏信心?

在上述各項修法中,國民黨最介意的是公投法修法,也決於77日發動遊行,甚至考慮以「護民主」作為2020大選的主軸。民進黨這次「沒收」公投法,顯然是想阻擋現在連署中的幾個公投案,也擔心公投綁大選會影響民進黨的選情,這種完全以選舉為考量的蠻橫作法,自應受到全民唾棄。但是,民進黨拿國安為藉口,修正刑法外患罪及國安法,對言論自由及兩岸關係的戕害更大,更值得吾人警惕。

從歷史可知,人們對惡行選擇靜默不語,通常會使有權力者驕縱無度,造成更大的悲劇。因此,我們必須在有人因「政治不正確」或言行觸犯當道,成為情治及司法打手的俎上肉時,發出怒吼,伸出援手,更應在6個月後,用選票終結台獨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