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對大陸好感度為何超過反感度|李鎨澂 在 Facebook 上分享!

    6月17日,游盈隆主持的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調顯示,蔡英文聲望持續下探,只有33% 贊同她處理國事的方向,卻有高達 52 % 反對。其實這不意外,隨著7月起軍公教退休金大幅刪減正式生效,民間經濟定會萎縮重創,蔡、賴聲望還會向下探底。值得注意的是,台人對大陸的好感度為48.8%,高於反感的43.9%。游盈隆對此「歷史性轉變」,「感到意外與驚悚」。

游盈隆說,民調也顯示,大陸搶走布吉納法索、又向各國航空公司要求改名為「中國台灣」,有高達近8成的民眾認為這些並不恰當。但讓游不解的是,何以台人首度對中國大陸的好感人數多於反感呢?而且25到54歲的青壯年,竟有50% 以上對大陸持正面態度,而且,大學以上的高學歷者對大陸有好感者也過半數。游盈隆解釋,可能是台人對中國大陸存在「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指犯罪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情感,反過來幫助加害者);又或是大陸近來採取比較軟性的文化包裝,再加上台灣近幾年相對弱化,經濟遲滯發展,讓台灣人很焦慮台灣如何走下去,因此對大陸好感度上升。

游盈隆的強加解釋,正透露出獨派的焦慮。他們原以為長達幾近20年的反中宣傳,已成功培養出天然獨世代,萬萬想不到台人竟對大陸漸有好感。當然後續還要觀察,但本文認為這一趨向可分析如下。

首先是,台人對於中國的認同仍然深厚,而且這一中國認同不是簡單的、近代才產生的「民族認同」,而是深沈廣闊,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文化因子在傳遞,絕非50年日本殖民統治與獨派教科書所能撼動。歐洲從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即再也沒有共同的文化政治與社會基礎;而民族主義是由近代接連的對外戰爭,與政府有意識的國民教育、輿論引導與國家儀式,人為塑造出來的。因此,要解構這種人為的民族主義不太難,這也是最近歐洲民粹排外思想抬頭的原因,因為許多歐洲人面對不同血緣、文化、宗教的難民或外國人湧入,認為民族認同受到強烈威脅。

然而,用解構歐式民族主義的方法,來解構、消滅台灣人的中國認同,卻踢到鐵板,因為台人的中國認同毋寧更是深層文化上的,而不只是教育強加的。所以,當柯文哲說出「兩岸一家親」,即獲得廣泛支持。從而游盈隆硬說台灣人罹患被迫害妄想症,才對大陸有好感云云,並不符合民調顯示的主流民意。

其次,獨派要解構中國認同所依恃的利器,就是教育課綱與輿論鼓吹,這一點西班牙與法國有識之士都意識到了。甫因6月改組而離職的西班牙前教育部長維特José Ignacio Wert說,要重新教育年輕的加泰隆尼亞人為西班牙人;法國前內政部長謝維尼蒙 Jean- Pierre Chevènement也痛責季斯卡總統,不該任由科西嘉大學變成科西嘉獨立理論的大本營,也不該對該島獨派軟弱讓步。因此,吾人可以預知,蔡政府「拔管」與編寫課綱的動作,絕不會放鬆,還會變本加厲。

對大陸的好感度雖可能起落不斷,但增加趨勢應大致不變。只要大陸繼續發展建設,而台灣因民進黨施政不佳繼續沈淪,日後讓游盈隆驚愕的民調數字應會不斷出現。

 

(作者係國策基金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