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 40周年講話座談會|編輯部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主持人:紀 欣:《觀察》雜誌社社長

評論員:

楊開煌: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兩岸研究中心主任

姜新立:中山大學、佛光大學退休教授

李炳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前監察委員

林明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生、新黨文宣委員會副主委

許陳品:多維傳媒公司編輯

馮寧默: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生

 

時間:201914日上午

地點:觀察雜誌社會議室

 

 

紀欣:開場白

 

1月2日上午,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說明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大陸40年不變的方針,又闡述了在新時代下如何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路徑,正式開啟了統一的進程。

對該講話,我有以下幾點意見。

首先,有關台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習在「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外,加了「外部勢力干涉」。事實證明,儘管中美建交也已40年,美國卻因自身戰略利益,不時大打「台灣牌」,持續干擾兩岸統一進程。當務之急是讓台灣同胞深刻體會,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裡事,應由家裡人商量著辦,並讓國際社會徹底醒悟,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勢力干涉。

其次,習充分肯定台灣同胞的愛國主義傳統,在為戰勝外族侵略中做了可歌可泣的鬥爭。透過畫面,我看到大陸的台籍老領導、老朋友都在現場,感覺很窩心,相信在台灣的愛國愛鄉前輩先進為統一大業所做的犧牲與努力,也必將留名青史。希望有更多台灣同胞在此號召下,加入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復興的光榮事業。

再次,習指出,兩岸雙方曾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這雖引起台灣當局及政治人物的抨擊,卻有一錘定音之效。眾所周知,1990年成立的國統會於次年通過國統綱領,其中第一項原則即「促成中國的統一,應是中國人的共同責任。」我認為說實話、不迴避問題是對待同胞的應有之義,台灣也只有誠實面對歷史及現實,才能迎向未來。

再其次,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習強調,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除再次提出「三個充分」、「平等協商、共議統一」,還提到「一國兩制」有利於統一後台灣的長治久安;兩岸政治分歧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正是探索「兩制」台灣方案時的重要考量。

最後,習主席鄭重倡議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開展民主協商。相信這項倡議對島內主張統一的各界人士有鼓舞作用。但我建議台灣政治人物及統派人士不要心急,應加緊研究「一國兩制」,對台灣社會進行全盤了解及解析,夯實接地氣的統一論述,培植大量青年加入促統行列,這樣才能在未來協商中發揮一定作用。

 

楊開煌:為什麼要統一、如何統一

 

習近平的講話分成兩大部分。前半部從1945年講起,再從1949年談到5個70年,講的都是為什麼要統一,以及中共為統一做了哪些事,講法理、情感、利益、趨勢。《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屆滿40周年,而習卻講了70年,意味他在講新時代中國的和平統一工作該怎麼做,因此他講兩岸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後半部的五點主張,則是講如何和平統一,即習的和平統一觀。他認為,要和平統一就得做以下五件事。

一、兩岸共同參與。最重要的一句是,「認真思考台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彰顯台灣在中國復興的過程中是可以發揮作用的,台灣民眾一定要參與,共同建構和平統一的中國。

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這有兩個重點,「一國」與「協商」,只要「一國」堅持住了,其他都可以政治協商解決。他說要邀請台灣各政黨、各界別人士來參與政治協商,這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政策的延續,用人民包圍政府、地方包圍中央、在野包圍執政、社會包圍政治,而不在乎蔡英文怎麼回應。其目的在營造台灣社會氛圍、教育台灣人民,使其了解在國家統一的過程中,台灣人是可以有地位和作用的,地位指的是可以有自主性,作用是可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三、一中原則。習再次講明「一中」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搞「台獨」是逆流,既走不通,還會傷害台灣本身及兩岸關係;若堅守「一中」,則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而且還可以幫中國人。

四、融合發展。講的是兩岸社會與經濟方面,例如金馬的「四通」:通水、通電、通氣、通橋,我認為金馬就是統一的政治實驗區,金馬一旦與大陸通橋,他們就可以直接過來了。蔡英文如果拒絕,台灣人民將繼續吃苦,那她就不可能選2020了。

五、心靈契合。習講的是文化層面,要有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國家觀。因之,在談探索「兩制」時,講的多半是「一國」精神,例如要台灣人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彼此心靈契合,只有這樣,「兩制」的具體內涵才好商量。習的通篇講稿,其實就是要讓台灣人民認知自己是中國人,把台灣統治當局晾在一邊,全力爭取民心。

現在講的「一國兩制」,跟當初鄧小平講的不大一樣,只有一項維持不變,即「統而不一」、「統一而不同制」,這精神將來習近平還會保持,但看到香港近年的反中活動,未來一定會加強歷史教育,否則統一後的台灣會比香港更難處理,對台灣領導人產生的方式也會更慎重。

再者,現在的「一國兩制」有一優點,因為國際政治已從制度的差異轉成治理的差異,民主政治只解決一件事,即權力的合法性,但無法解決政策的延續性及治理的正當性,相對的,中國大陸崛起正代表著政策的延續性及治理的正當性,因而,40年就跑完美國等先進國家兩百年的路。大陸的接班人制度與美國的民選制度在較勁,現在看來是接班人制度跑得快又有效,它唯一要解決的是,在政府做了決策後,交給官僚執行的過程中如何避免貪腐(但民選的也會貪腐),國家監察委員會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中共的政治協商是對事情的協商,在政策決定之前,大家可以討論、商量、提意見,最後找到一個不一定大家都滿意但可以接受的決策。西方的民主,只有投票那一刻人民可權充一下主人,之後完全無法參與決策,這也是西方會出現民粹的原因。大陸現在推動「一國兩制」,其實有其優勢,它既能消極地解決複雜的問題,又能積極地凝聚各種複雜的共識,一起往前走。

 

姜新立:習蔡二人的氣度有天壤之別

 

這星期兩岸關係變化很大。兩岸領導人都發表了講話,因此,可將1月2日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的講話、蔡英文元旦談話及1月2日召開記者會的反應做個比較。

看得出來,北京希望在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而蔡英文卻還不斷地在挑釁、製造台灣問題,如此看來,2019年的兩岸關係絕對無法樂觀。去年,兩岸之間有許多小碰撞,九合一選舉後,百姓都希望兩岸關係能解凍,但目前看來,蔡英文並不允許這種情形發生,仗著自己有執政權,甚至想用立法卡住想要解凍的藍營縣市。

蔡英文的元旦講話不再稱中國大陸,而稱中國,換言之,對岸是中國,我們是台灣;甚且在台灣前面加個「中華民國」,這四個字是等到發生狀況才拿出來利用一下的形容詞,但仍可看見,蔡英文在偷偷地往「一中一台」挪移。她還講兩岸交流「不能靠模糊的政治前提」,難道她不知道,「一中架構」、「一中原則」與台灣問題密切相關,豈能把它當作「模糊的政治前提」?我認為她這麼講,是在否定「一中」,否定中華民族。

蔡英文接下來強調「四個必須」:「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這就是「一中一台」;「尊重台灣人對民主的堅持」實際上那是西方的價值,而且它曾形成基督教文明的帝國主義,不能拿來當藉口;至於「以和平對等方式處理兩岸分歧」,我認為她是擔心兩岸問題若不能以和平方式處理,就難以避免武力解決,因此堅持和平,要求對等,實際上是反對和平統一,講給台灣民眾聽的:而「必須是政府授權機構進行談判」,等於是要地方政府乖乖聽命,不可擅自與對岸接觸。

相對的,習近平的講話則表示大陸的發展會再繼續前進,改革開放越來越大,「一帶一路」會往前進,不過,對比蔡英文所講的島內如何制約、定位的問題,二人的氣勢、胸懷、眼界,簡直有天壤之別。兩個人的講話互相對壘,會影響今年的兩岸關係,甚至2020的總統大選。台灣這邊誰能把兩岸關係處理得好,誰就有希望在2020上台。

 

李炳南:政治協商要吸納台灣民間意見

 

首先,關於台灣問題的起源,習這次點出有「外部勢力干涉」,我認為主要是暗指美、日。譬如,去年11月縣市長選舉,美方看到藍營韓國瑜的氣勢上來,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馬上就公開支持民進黨,這明擺的就是外力介入,他還反指大陸是外力介入,對此,大陸似應出面強力反駁。

台灣民眾甚至學術界人士,一直到現在都很親美,這可能是因我們在接受學術訓練的過程中,都受到西方基督新教的洗腦,欠缺思考、反省能力。

其二,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中,習清楚講明「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顯示,和平或非和平方式統一在政治協商中不會是一個議題。習也宣示,這不是針對台灣人民,而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

另外,我們往往將英美基督新教、馬丁路德以下所建立的那一套,視為理所當然、普世價值。其實,它只是在工業革命後人類社會的主流價值,它有一定的優點,才會普及到世界各地,但不能說它是普世價值;它不是不能變的,假如整個社會基礎、經濟基礎改變了,它就會隨之改變。因此,我同意,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而且,台灣的自由民主也不是不能改變的,我們知識分子應該率先從西方那一套掙脫出來。

其三,由政治協商來達成統一。中華民國憲法就是政治協商的產物,當初共產黨提議,國民黨同意,黨派不論大小,派出一樣多的人到重慶,談停戰協議、憲法方案等五個議題。中共建政後,政協除了八大參政、議政黨,還有各界別人士。

以過去的經驗來看,我認為政治協商不會用台灣政黨的得票比例來設計,而且在政黨之外,還有各界別,例如農業、漁業、工會也會納入。大陸這樣做,應該是著眼於突破台灣當局拒不開啟政治對話的困局,又可直接吸納台灣民間的意見。

 

林明正:基層民眾的觀念正在改變

 

就習的講話,蔡英文的反應很制式,說老調重彈、不接受等等。但我觀察到,其實在民間他的講話是有效果的,因為獨派的反應很強烈,他們說習要在這一代就解決台灣問題;他們又說,大陸的武力是用來對付台獨分子、境外勢力的,台灣如果執意搞台獨,就得面臨武統。

前幾個月我在競選市議員期間,發覺台灣社會正在轉變,特別是底層的民眾。例如在菜市場,不少民眾直接問我:給大陸管,有什麼不好、有何差別,不就是換個老闆嗎?更有人問,將來兩岸統一,我們的財產、保險會不會不見?這顯示,人民已在思考統一後的問題了,跑在政治人物的前面。台灣人對蔡英文的台獨路線普遍不滿,加上台灣人一向很務實,會視情況調整、轉變自己的觀念,甚至可以說,本省人轉變得比外省人更快。

雖然台灣現在還有很多人從來沒去過大陸,對大陸存有敵意,可是,這麼多年的兩岸交流,加上光是去年一年就有那麼多成績優異的學生去大陸讀書,這表示大家都知道,年輕人的未來在大陸,一個學生會影響整個家庭,還會影響到他的親戚、同學、朋友。

不過,台灣的政治人物為了選舉,每個人都很保守、自私,尤其是國民黨的反應最令人失望,他們制式地說不接受「一國兩制」,如馬英九仍堅持「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現在不具備統一的條件」,蔣萬安甚至公開支持蔡英文的「四個堅持」,可見台灣的選舉往往會把政治人物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