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甲午年美國繼續向亞洲平衡|高雄柏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早在2004年美國已開始逐漸增加在亞太的駐軍。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2011年11月的《外交政策》刊出文章,公開喊出「(美國)重返亞洲」,文中所說的亞洲主要是說東亞。

事實上,美國自從內戰結束後即開始加大力度在東亞和英、法、德國等殖民帝國主義國家競奪利益,而且從來沒有離開東亞。

美國19世紀在東亞擴張利益時使用的手段分成三種:第一,使用武力與屠殺來奪取殖民地,例如菲律賓;文豪馬克吐溫估計美國在菲律賓屠殺了高達100萬人。第二,提出中國「門戶開放」政策,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分沾利益,以避免美國和英、法、德等國直接衝突。第三,培植棋子給中國製造問題,而且美國在19世紀就選擇了日本。日本對於美國的用處不只是削弱中國,而且還讓美國更容易保持「好人」形象,「和平地」從中國取得利益。

美國目前這一輪「重返亞洲」,除增強自己在東亞的駐軍之外,還沿襲前述第三種手段,再加上在中國大陸內部製造問題。日本仍然是美國在東亞主要的棋子。

2012年4月15日,石原慎太郎在美國首都參加智庫會議時宣稱,日本中央政府若不收購釣魚台,則應由地方政府收購釣魚台。釣魚台主權爭議於是造成中國大陸和日本關係持續升高緊張。在南海方面,菲律賓也提高姿態、動作頻頻。菲律賓高調的原因是,美國在菲律賓蘇比克灣的基地設施已秘密更新,恢復到隨時能夠進駐重兵的程度。歐巴馬更成為美國立國二百多年以來第一個訪問緬甸的美國總統。中國大陸在緬甸的發電廠、石油通道等建設案,迅即傳出變數。

美國不只在東亞灌溉衝突的種子,在東歐也沒閒著。依照地緣戰略的理論,美國必須從濱海的邊緣地帶,推進到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能夠控制這個心臟地帶,才可以控制歐亞大陸,進而控制全世界。美國已控制了北美及大部分的拉丁美洲,現打算一邊從朝鮮半島經日本、琉球、菲律賓、越南、泰國、緬甸到印度這個弧形地帶培植棋子,並且鼓動棋子製造與中國大陸的糾紛。另一邊,美國還在東歐向東推進,壓縮俄國的安全空間。

東歐的關鍵地區是烏克蘭。俄國如果失去烏克蘭,其首都莫斯科與邊境距離只有400公里,而且一路平坦,這對俄國非常不利。烏克蘭反對派從2013年11月開始聚眾滋事。美國外交官和國會議員都出現在基輔街頭,鼓動烏克蘭反對派推翻票選出來的總統亞努科維奇。後來,美國外交官電話商議推翻亞努科維之後的人事安排的談話,被攔截錄音,而且公布在互聯網上。

2014年2月23日,反對派控制議會,罷黜亞努科維。3月1日,俄羅斯國會通過提案,授權總統普丁可以在烏克蘭使用俄國軍隊。美國隨即發出警告。但是烏克蘭南方原屬俄羅斯的戰略要地,克里米亞半島很快就發出回歸俄羅斯的呼聲。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公投,97.5%支持回歸俄羅斯。美國宣稱公投違法,其實美國官員和議員參與推翻外國元首就違法在先。普丁稍後簽署法令,接受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

雖然美國曾高調威脅俄羅斯不得接受克里米亞,但美國目前只動用經濟制裁對付俄羅斯。第聶伯河左岸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原先是俄羅斯行政區,後來劃入烏克蘭,所以很多城市俄羅斯族居多數,而且有意效法克里米亞回歸俄國。烏克蘭的重工業,包括軍事工業,大多數在東部地區。

美國推動烏克蘭政權變更的目的之一是,阻止俄國繼續使用克里米亞最大最好的塞巴斯托普軍港,使得俄國海軍不能介入中東事務。於是美國可以奪回對敘利亞和伊朗事務的主動權。如今俄國控制克里米亞,美國很可能繼續增強其在黑海與波羅的海沿岸棋子的軍力,而且增加該地區的美軍。儘管如此,有些事實顯示美國戰略的重中之重,仍然是在東亞遏制中國大陸。

美國在技術上扶持日本急速擴軍,而且容許日本修憲,可以對外出口武器、恢復集體自衛權。美日兩國並於今年3月4日簽約合作建造新式近海作戰艦。美國這些年耗費鉅資研製兩種瀕海戰鬥艦(Littoral Combat Ship, LCS)分別是單體船型的「自由號」與三體船型的「獨立號」,美國將提供前述兩種LCS的技術,與日本合作建造兩種不同的水面作戰艦隻,總數可能達到40艘之多。

預定2015年服役的「出雲號」是日本所謂的「直升機驅逐艦」,但其滿載排水量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攻擊型航母。「出雲號」的飛行甲板使用有冷卻的鋼板,顯然是準備搭載美國F-35垂直降落戰鬥機。

此外,美國鼓勵菲律賓在仁愛礁鬧事。先是菲律賓一艘老舊的登陸艦1999年號稱「擱淺」在仁愛礁,後來菲國承諾將之從仁愛礁移走,但是菲國現在不但食言,反而宣稱仁愛礁是菲律賓的「領土」。中國大陸公務船企圖阻止菲律賓船隻運輸物資到前述「擱淺」的艦隻,美國確誣稱那是「挑釁」。

日前,俄國Su-24戰鬥轟炸機12次以演練攻擊的方式,飛掠在黑海航行的美國驅逐艦,然而美國表現出驚人的克制,沒有大幅升高事態。不僅如此,美國總統歐巴馬並未訪問已經開火動武的東歐地區盟國,反而高調訪問東亞。看起來,美國目前認為俄國無力向西歐實施軍事威脅,所以美國打算先把「重返亞洲」或「向亞洲平衡」當作重點。

(作者係戰略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