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招名威歧視言論恐升高兩岸敵意|令狐台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被檢舉歧視陸生,校方查證屬實,要求教授道歉,事情鬧到民進黨立委開記者會,而陸生蓋孝慷也接受陸媒《環球時報》訪問,指證歷歷,教育部長竟然出面力挺,而招本人則寫了一封長信,向校方陳述立場。此事真相究竟如何,又透露出什麼問題,值得探討。

 

被刻意操弄成政治事件

從各方的說詞看來,此案可說是具有權勢的一方(老師)與相對弱勢的一方(學生),在政治上各有主張,而他們的政治主張發生碰撞,弱方訴諸校方,強方不服氣,上綱上線到統獨之爭,找來政客撐腰。

作為權勢的一方,招名威非常清楚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下,批評中國大陸成本最低,而且無需勇氣。習性不好的教師自認為在課堂上可以無所限制地自我發揮,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和歧視言論(經校方查屬實)無所顧忌地宣洩。不料,卻令弱勢方的蓋孝慷不舒服。這說明招名威是一個會歧視弱勢者的人,品性差勁。

作為相對弱勢的一方,蓋孝慷是班上唯一的陸生,他對招名威指涉性極強的教課內容感到不舒服,訴諸校方公評,是可以理解的。

教育部長不該助長歪風

教育部長潘文忠公開發文,說自己是「中華民國教育部長」,「支持我們的教授在任何地方說我是中華民國教授」、「學術交流是必要的,但不容許矮化國格」。這些話說得沒什麼問題,只是放在此案,根本是文不對題,從頭到尾都不是個矮化不矮化的問題,只是一個品性不良的教師,被受不了的弱勢學生,起而反抗而已。

本事件之所以會拉到統獨層次,說穿了還是政治操弄。招名威信口開河慣了,上課習慣東拉西扯、口無遮攔,有學生被指涉感到不舒服,這與該學生來自台灣、大陸或美國完全無關,應單純就招名威在課堂上的言論是否涉及歧視來判斷。如果的確涉及歧視,那招名威就沒有理由攻擊中原大學「沒有挺台灣」。如果這種事情都沒有是非,台灣就將失去公平論辯曲直的空間,而只剩下意識形態和統獨二分、敵我之別,那還了得!

潘文忠事後推波助瀾、跟著表態,其實就是助長這股歪風。部長以陸生為標的,提出有針對性的仇中言論,最要不得。但由招名威的言行和立委何志偉、部長潘文忠的力挺,到民視標題「課堂說武漢肺炎,大學教授被要求道歉」,這種力挺政治正確、扭曲客觀事實的情況,在台灣已屢見不鮮。

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筆者仔細讀了招名威寫給教務長的信,他解釋了幾點:第一,他接觸陸生不是第一次,但承認溝通的確有差異隔閡;第二,他說明他用的是「拉攏科技冷漠的教學手法」,因為他對的是鏡頭,要讓學生感受到真切互動;第三,之所以舉「毒奶案」為例,是以科學分析事實,沒有惡意攻擊;第四,他說武漢肺炎疫情,沒有傳播不實謠言;他提到國外人種、階級問題,他說種族歧視一直存在。招名威也在信中說,「若真的對他有所負面影響,爾後對課程以外的事情,講述前我會再仔細斟酌。」

對一位教學多年的大學教授,至此始有體悟,只能說,讓人相當遺憾!

該信也呈現出招名威的價值觀。例如他認為陸生來台受教兩年餘,檢舉信仍滿滿簡體字,兩岸鴻溝確實使人溝通不易。例如,他說陸生壓力大,不難理解為何有此極端反應?他舉美國課堂文化為例,說明這種授課法是一種教學手法。他還說,新冠肺炎真的來自大陸,能歪曲事實說不是嗎?他要求別人不要對號入座等等。在提到種族、階級問題時,他說「我相信就一個大二的大陸學生而言,要他接受如此現實問題,實在有點強人所難,本人純分享多年在美看到體會到的經驗罷了」。信的最後他淡淡地說,自己忽略了外籍生需要關懷,讓這位陸生有「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誤會。

此案又為兩岸原本就因日媒報導8月共軍將進行奪島軍演,以及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提案修法刪「國家統一」等,不斷升高的敵意再添薪火,何等不值!

就事論事看事件的本質

單純就本案而言,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台灣社會本該有言論自由,大學殿堂理當有講學自由,大學教授講學的內容應該受到尊重。

第二,招名威講課內容涉及散布疫情的不實訊息,涉及霸凌和歧視等仇恨言論,有違學術倫理,除證明個人品性道德有問題,他也應負起教學責任。當上大學教授,就能胡說八道嗎?除了招名威本人應該自律外,校方也有權利加以約制。

第三,招名威及一些台灣人在碰到大陸人時,往往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愈來愈沒有立基點,而且,它會增加兩岸民間社會對彼此的敵意。

第四,本事件完全無關統獨問題,而是一個相互歧視和仇恨,以及反抗歧視和仇恨的問題。當事人上綱上線,只凸顯又是一個企圖用煙幕彈,遮掩所犯過錯的壞蛋而已。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