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甲午海戰之1871年班》撰寫心得|郭延平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生命中存有一腔執著:想以海軍專業的角度,來深入研析我大清帝國建立新海軍的背景、動機、計畫和成效。除文字外,我還希望有適當的圖片相對應。但百年前的老照片解析度差,實在很難一窺全貌,因此想到以電腦構圖方式模擬與製圖。我很幸運地遇見了吳欲賢先生,他也愛海軍艦船,對電腦3D製圖有藝術家的狂熱、工程師的嚴謹和精準。我們這兩把火炬,就這樣點燃了起來。

為真實表達1871年班北洋海軍同學的事蹟,我排除了太多自我揣想的長篇小說、與易流為意識形態的論述,選擇了以史詩的方式,撰寫那一段百年多前的歷史。我寫作的同時,吳欲賢也開始作圖,他獨自完成了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與日本海軍艦船的全部圖檔。

歷經五年,我終於今年7月完成出版了《甲午海戰之1871年班》這兩本套書,我也因此對甲午海戰的百年爭議有比較清楚的認識,願在此與讀者分享。

北洋海軍建軍

大清政府鑒於鴉片戰爭之痛後,又受日本1874年入侵台灣恆春,1878年獲得扶桑、比叡二艦後,又積極侵擾朝鮮之刺激,開始推動海軍建軍計畫,急於建立一支強而有力、現代化的海軍艦隊。而歐洲海上列強對大清帝國的建海軍及購艦計畫是既想賺中國人的錢,又怕大清海軍強大起來變成對手,因此反應不一。

清廷分三階段購艦。第一階段向世界海軍科技最強英國購艦:超勇、揚威(1880~1881),但後來發現超勇、揚威是鐵包木的軍艦,其火力、耐波性、戰場倖存率較低,無法滿足作戰需求。

第二階段向最有誠意輸出德國購艦:定遠、鎮遠(1881~1885)、濟遠(1883~1885)。德國勝出原因是其最具誠意配合大清需求提供新式戰艦,雖然其競爭者英法等國對德國造艦技術水平提出諸多批評,但基於建立一支可恃的海上戰力理念,清廷決定了此造艦合約歸屬。

第三階段分向英、德購艦:致遠、靖遠(1886~1887英造)、經遠、來遠(1886~1887德造)。有了上一階段合約失敗經驗,此次英國放下身段,提供同型艦中最佳的設計。英國設計以速度及精巧配置見長。德國以裝甲及結構強韌見長。最後清政府決定各購兩艘,但火砲仍選擇德國克魯伯砲,以統一構型,並利後續零附件籌補。出廠比較,英造艦果然有較快的速度(18.5/16節)與較多的之火力配置。1888至1894黃海海戰爆發六年間未購入新艦,僅有自製之平遠、廣甲、乙、丙四艦加入艦隊,惟多屬小型艦,火力較弱。

另一方面,日本受1881-1888年間大清海軍建軍計畫的影響,開始大力投資海軍建軍,1890-1894年間共增建七艘新艦。由於該階段國際海軍造艦科技發展快速,大馬力之推進系統與速射砲相繼推出,日本於該階段購入的新艦,不論在速度或火砲戰力上皆大幅提升,「清滯而日進」形成兩國海軍戰力的差距。日本政府認為當時為與大清決戰之最佳契機,若錯過恐永無機會。故於1894年發動戰爭,海陸併進,一舉殲滅大清北洋艦隊。而清廷僅於1880-1890年間執行了10年質優之建軍計畫,之後就停滯不前,造成甲午戰敗及中華民族百年創傷,實為今日執政者的殷鑑。

艦隊管帶(艦長)素質高

北洋艦隊艦長中有70%以上的艦長曾赴英、法、德等國深造或訓練,素質不比當今艦長差,簡單介紹如下:

提督丁汝昌55歲,艦隊資歷12年。

定遠軍艦艦齡6年,管帶劉步蟾40歲,船政一期、英國見習2年、德國監造2年。

鎮遠軍艦艦齡6年,管帶林泰曾40歲,船政一期、英國高士堡大學就讀、皇家海軍艦隊見習共3年。

濟遠軍艦艦齡6年,管帶方伯謙39歲,船政一期、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畢業、皇家海軍艦隊見習共3年。

致遠軍艦艦齡4年,管帶鄧世昌42歲,船政一期、兩次赴歐洲接艦。

靖遠軍艦艦齡4年,管帶葉祖珪39歲,船政一期、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畢業、皇家海軍艦隊見習共3年。

經遠軍艦艦齡4年,管帶林永昇38歲,船政一期、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畢業、皇家海軍艦隊見習共3年。

來遠軍艦艦齡4年,管帶邱寶仁40歲,船政一期、歐洲接艦。

超勇軍艦艦齡10年,管帶黃建勳39歲,船政一期、法、英留學及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見習3年。

揚威軍艦艦齡10年,管帶林履中39歲,船政三期、英國高士堡大學畢業、德國接艦。

中日甲午黃海海戰

大清自定遠、鎮遠、濟遠、經遠、來遠、致遠、靖遠返國後,海軍戰力增強,有10年的時光未再受歐洲列強來至海上的侵凌。可惜1890年後未能持續穩定建軍,造成戰力逐漸趨於劣勢,遂被日本趁機攻擊,令人扼腕。

日本艦隊之作戰計畫是一以第一游擊隊四艦一組運用其艦船運動速度、速射砲火力發揚之特點,構成局部優勢圍擊北洋艦隊外圍及落單之艦艇;二以松島嚴島橋立三艦為主,運用其口徑較大之320mm之大砲,擊破具305mm大砲之定遠、鎮遠二艦。上述作戰計畫於海戰中驗證結果如下:

一、第一游擊隊之成效甚佳,北洋艦隊共有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四艦,先後被日本第一游擊隊圍攻重損後沉沒。

二、以松島、嚴島、橋立三艦為主之主力對決成效不佳,松島主砲置於艦尾,嚴島、橋立主砲置於艦。該三艦的320mm主砲皆非速射砲,由於射速太慢,另由於艦體較小砲太大,砲轉向一側欲射擊時艦體會像一邊傾斜,因此不易瞄準;黃海海戰中松島僅發射4發,嚴島僅發射5發橋立僅發射5發其中僅一發命中對方,成效不佳。在同為非速射砲之狀況下,定遠及鎮遠二艦之305mm火砲精確度與發射速度皆優於日本三艦,定遠、鎮遠由午後12時50分與日艦血戰,尤其是15時30分致遠沉後,形成日方五艦圍攻定遠、鎮遠二艦之狀況雖主甲板以上建物損毀甚鉅,但砲隊人員仍能持續發揚火力;17時松島艦後段主砲段遭鎮遠艦擊中現場人員損傷近百員戰力大損,至17時45分被迫撤退並轉移旗艦。以主力對決而論,北洋定遠、鎮遠二艦守住戰陣,有如海上長城般挺立,戰的是可圈可點。

因為超勇、揚威是最早採購收的軍艦,結構是鐵包木(木架構外蒙一層鐵皮),中彈後易著火且不易控制。另外,兩艦的火砲是第一代後膛砲,砲發射後必須人力復座,射速慢,遇見日本最新銳、擁有大量120釐米速射砲的第一游擊四艦,如同以一把毛瑟步槍與四挺機槍對戰一般,火力比例懸殊,力戰後沉沒,是非常悲壯的。

北洋艦隊覆滅

北洋海軍於黃海海戰僅是中傷,戰力並未被擊垮,最後是受制於指令「虎不離山」--要保存實力不得出港。清廷決以外交斡旋解決爭端,惟朝廷官僚文嘻武戲,在基地及本土防衛上並未積極備戰,處處受制。以人數及武器數量而論,當時大清陸上部隊人員與火砲數量遠超過日本,但旅順淪陷,劉公島基地又被突破。大清陸軍各自為政,心存觀望、敷衍、自保,對命令不能貫徹、畏戰、懼戰態度又極為嚴重,等基地四周岸砲陣地被日軍登陸占領後,海軍艦隊反被自己岸砲轟殲於港內,造成無可挽回之浩劫。

史料所述丁汝昌、劉步蟬是服鴉片自盡,雖正面,但服鴉片自盡,總令人觀感不佳,後遇專家轉劉步蟬家人的口述歷史,才解開此謎。原來在海戰前,北洋艦隊全面發配自殺藥丸給每一位官兵,以防被俘之屈辱,此藥丸含有高濃度鴉片成分。自殺藥丸由官兵隨攜在身,由於昔時藥包防水效果不佳,受汗水、濕氣滲染影響藥效減弱,致服用者痛苦輾轉難去,劉步蟬最後命其手下行劍助其成仁,其剛烈之情令人敬佩,惟後人論述時未知因只談果,造成艦隊官兵愛用鴉片之錯誤印象,於此特為之澄清。

應以歷史為鑑

歷史是一面鏡子,願《甲午海戰之1871年班》如一面明徹的鏡子,可使我們真實體認到戰敗的悲愴、國家人民被欺凌的苦難、進而深想:今日的我們是否已脫離文嘻、武戲的官僚輪迴?政府的官箴、武德與軍民的共識、努力,是否已成熟到足以確保國家與人民的安全,以及維護西太平洋的和平?擁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華民族,需要何樣、何種的海權來自衛?我們規劃、準備好了嗎如果尚未,讓我們真誠反省、勇敢改進!

 

(作者係海軍官校1972年班,曾任兩棲艦隊副艦隊長、飛彈驅逐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