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美中貿易戰全面撼動雙邊關係|趙國材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中美整體關係受到貿易戰影響,在許多方面都出現緊張跡象。雙方貿易和第二輪外交安全對話被擱置,兩國官員原定的會面也被推遲或取消。

 

  兩個月前,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訪問北京後,還表示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也接受邀請,將於2018年底前訪問美國。

然美國9月擴大對中國貨物徵收關稅的範圍後,中國取消了副總理劉鶴原定9月27-28日赴美,舉行雙邊貿易對話的計畫。

美國因大陸購買了俄國戰鬥機和地對空導彈系統,因此對中國軍方裝備發展部及其負責人,依據「長臂管轄權」(Long Arm Jurisdiction)做了個人制裁。9月21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緊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布拉斯塔德,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國防部亦隨即於22日召回正在美國參加國際研討會的海軍司令沈金龍,推遲原定在北京舉行的中美軍事對話,並取消了馬蒂斯10月中要來北京舉行的會談。

 

貿易戰影響南海與台灣

 

貿易戰也影響了南海的雙邊合作。近年來,大陸加快了在南中國海的人工島礁建設,並在人工島上部署了軍事設施。美國等國家指責中國把南中國海島礁軍事化。大陸則堅稱這些設施旨在保護在該地區作業的漁船和海上航行安全。中國的「九段線」把大部分南海島嶼劃入主權範圍內,但美國軍艦堅持要定期在南中國海行使「自由航行」權。

9月30日,美國狄卡特號(USS Decatur)驅逐艦駛入大陸擁有主權的南沙群島的南薰礁和赤瓜礁12海浬範圍內。國際法承認島嶼周圍12海浬屬於主權國,美國則宣稱不承認中國有主權。中國一艘驅逐艦迫使美艦「採取技術動作以防撞擊」,改變航線緊急避險,船頭相距僅41米。

10月2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稱:「9月30日美國海軍狄卡特號導彈驅逐艦擅自進入南海有關島礁鄰近海域。中國海軍170艦迅即行動,依法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又稱「美方一再派軍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島礁鄰近海域,嚴重威脅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嚴重破壞中美兩國兩軍關係,嚴重危害地區和平穩定。」

美國除自己外,還鼓動英、澳、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5國到南海中國擁有主權的島嶼海域,行使「自由航行和飛越自由」,令北京感到憤怒。

習近平自2013年成為大陸最高領導人以來,多次強調中國在堅持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

中國視在南海的主權為「核心利益」之一,但美國也聲稱在南海自由航行是「最高利益」,因此南海就成了美中兩國外交和軍事對峙的場所。

美國指責中國將南海島礁軍事化,部署軍事設施。中國則認為美國海軍的驅逐艦、巡洋艦、航空母艦、偵察機、轟炸機在南海航行,是對中國炫耀武力。

 

美中進入大國競爭時代

 

習近平自2013年上台以來大力反腐,對軍方反覆強調要捍衛國家核心利益,被許多西方的批評者指為強化專斷。

習近平和普丁兩位領導人的志向並不完全相同。普丁希望包圍俄羅斯的是一群弱國,還覺得自己能讓時光倒流25年,再造一個強大的俄國。而習近平追求的是「中國夢」,並不在乎強大的鄰國,而意在洗刷150年西方霸權帶來的恥辱。但是,兩位領導人共同感覺到西方的軟弱。在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之後,歐巴馬盡一切努力避免美國捲入亞洲的衝突。就在普丁改變烏克蘭現狀的同時,習近平也試圖改變西太平洋海域的局勢。

西方決策者曾經認為,中俄最終會改變成為西方式的國家,中國將在國際秩序中成為更負責任的一員,俄羅斯將融入歐洲。但兩國都做出不同於西方的決定。美國要同時打擊中俄,但雙拳難敵四手,美國制裁俄羅斯,導致中俄關係更加緊密,結果推動了中俄協作夥伴關係,而這種協作夥伴關係可能會讓世界政治和經濟秩序發生變化,也會讓世界秩序少了一份西方世界所奉行的叢林法則,而多一份公平和公正。

 

台灣應該審慎應對

 

美國通過的《台灣旅行法》與《國防授權法》,都主動想要加深與台連結,川普為了拼11月的期中選舉,用台灣牌與貿易戰牌重新激起美國中下階層民眾的迴響。美國政府高官可能會在未來訪問台灣,又提供台灣3.3億美元的軍備,令北京懷疑美國要對美台關係做出重大調整,根本突破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確立的「一中框架」。不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0月8日在北京表態:美國沒有全面遏制中國的政策,美方堅持「一中政策」,希望繼續就重大國際地區問題,與中方加強溝通與合作。台灣要避免成為被動回應的一方,需要審慎應對。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