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安倍是否會鋌而走險 破壞中美大國關係?|趙國材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規劃兩手策略:一方面與中國間的戰略暨經濟對話持續;另一方面構建美國與日本間的特殊新關係。然後,再利用美日特殊關係扭轉或逆轉美中的大國關係。
 
 

歐洲已不再是世界政治的權力中心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美間的特殊關係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部分。當國際和平與安全係世界政治中的主要問題,世界政治權力在歐陸並由歐洲大國操控時,英美兩國同文同種、互補長短,遂成為關係特殊的盟友。事實一再證明,英美歷經長時間建立起的友誼,也需要雙方各自作出犧牲和努力。而今,世界政治的權力重心正在向亞洲轉移,英美維繫特殊關係雖仍有必要,但歐洲已不再是世界政治的權力中心。
  現在國際關係的發展,地緣經濟要比軍事力量對地緣政治所起的作用還大。中國大陸施行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經濟貿易成長,無論在商業和地緣政治上,均構成美國近二十年來最嚴峻的挑戰。
  在亞洲經濟與區域安全同步發展之際,美國重返亞太的再平衡,必須透過軍事、外交、政治、經貿和商業等手段,善用經濟策略,才能維持美國在亞洲的既得利益。
 
 

構建美日特殊新關係

 

  為了推動再平衡戰略,美國需要與亞太盟邦建立新的特殊關係,以共同遏制中國大陸崛起、成長和茁壯。
  日本之所以被美國揀選為新的特殊盟友,是由於日本係亞洲最富裕的國家,工業領導和技術人員優質,勞工教育良好而勤勞,國民教育程度最高、儲蓄率和投資率高,科技也最發達。
  日本中央政府的經貿產業省,在經濟策略上,積極推廣工業發展和外貿,在整合國內經濟和國際商業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故能有效地創造出一個快速現代化的工業經濟。
  日本戰後經貿發展的路程是商業外交不斷取得成功的軌跡。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日本政府與私人行業三者之間聯繫緊密,這為日本外交促進商業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保證。日本私人企業在發達市場和發展中市場都已穩固。
  美國十年前對日本的要求過多,日本能夠滿足的太少。在日本,美日安保體系的聯盟關係,從未有像如今這般受到日本民眾的歡迎。因為美國以「中國威脅論」作推動力,運用強勢話語權的推波助瀾,強調美、日新戰略特殊關係對日本的重要性,不下於對美國的重要性,使特殊新關係由美國的片面構思,逐漸變成為美、日雙方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倡議。
 
 

中美兩大區域自由貿易集團較勁

 

  世界經濟走向區域自由貿易集團化,美國打算以其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剋制或取代以東協為核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CP),牽絆東協十國加一(中國)、加三(中國、日本、南韓)、或加六(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進程。表面如此,其實背後隱藏中美兩大區域自由貿易集團的較勁。
  如何構建美日新的特殊關係?關鍵的一步是促使日本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該協定係美國在商業方面重返亞洲戰略的核心,要把南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秘魯,大洋洲的紐西蘭、澳大利亞,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越南等國聯合到一起。這是一個符合美國優勢的設計,根據美國開放的貨品市場、貿易救濟、食品安全措施、競爭政策、智慧財產權保護、投資限制、衛生環保、勞工環境、工作條件、工資福利等標準,規劃出的高規格與全面性的貿易協定,不見得符合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東南亞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或主導國與成員國的共同利益。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就得與十二國談判。此一協定茍能吸收日本加入,勢必如虎添翅,能更有效地排斥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經貿影響力,能更廣泛地穩定歐巴馬政府在亞太的既得利益。
 
 

美、日各有盤算,各有圖謀

 

  為建立新的特殊戰略關係,美、日兩國各有盤算:美國透過話語權的推波助瀾,渲染「中國威脅論」,將符合本國利益的片面構思,逐漸變成美日雙方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倡議。今年10月中旬至11月,美國副總統拜登將訪日,預計針對日本的經濟政策、因釣魚台問題日本與中國關係交惡、北韓核武、《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等問題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交換意見。日相安倍晉三則順「再平衡戰略」之勢使力,仿照美國量化寬鬆政策,以鄰為壑,利己損人,刺激出口,豐收其不當利得;又經由貨幣寬鬆政策,任日圓貶值,令進口物品價格上漲,帶動通貨膨脹的壓力,進而逼出大量儲蓄,帶動消費;排斥中國,重築稱雄大東亞的競爭優勢。
  美國一方面繼續美、中兩大國的高層交往,增進戰略溝通與軍事交往舉行中美戰略暨經濟對話,雙方就區域熱點等問題交換意見,妥處分歧,擴大雙邊合作,加強增進互信,避免誤解;另一方面,美國又揀選日本為新的特殊盟友,構建美日特殊新關係,作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另一手。然後,再利用美日的特殊關係,企圖扭轉或逆轉美中的大國關係。
  日本經濟搖搖欲墜,瀕臨破產,國內生產總值下降,財政赤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10%;國債沉重如山,已超過1008.6萬億日圓,約合10.5萬億美元,大於東盟十國全部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倍,大部分是超過五年期限的公司債務,成本是定期還本付息,債務負擔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0%,但外國持有的日本債務僅佔8.4%。日本出生率下降,工作的人口少,老齡化人口增多,社會福利的需求,難以維持。增加稅收,又會影響經濟成長,即使加稅,亦無補於事。
  安倍政府是否會鋌而走險,對內煽動狂熱的右翼民族主義,破壞美中大國關係,令中美兩方頗不安寧。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