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3日結束的中共18屆四中全會上,大陸在時隔17年之後,重新以全會形式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詳細描繪了法治建設的新圖景。縱覽全會公報全文可知,依法治國與改革難題密不可分。
新形勢面臨新挑戰
經過十多年的經濟高度發展,大陸社會積累了不少亟待解決的矛盾衝突,已經在政治、經濟與社會等領域表現突出。
在政治領域,隨著大陸反腐運動的深入推進,抓捕「外逃貪官」成為反腐鬥爭的新任務。不過,由於不少西方國家,例如美國,認為大陸法治建設不健全,擔憂將犯罪嫌疑人引渡回國,可能遭受不公正待遇,因而並未與大陸簽署引渡條約,使得此類抓捕行動面臨重重困難。因此,從增強法治透明度和國際接軌來考量,大陸的確有必要盡快提升法治建設水準。
在社會層面,大陸近年來出現貧富差距過大和有錢人奢靡之風蔓延等現象,這需要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治。同時,受世界範圍內經濟衰退的影響,大陸經濟增速放緩,不僅直接導致就業率和消費水準相對偏低,而且間接引發社會領域的諸多不穩定因素。近年來,不少地區發生暴力襲擊和社會報復事件,嚴重影響了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因此,為確保社會的整體穩定,法治成為大陸領導層謀劃治國理政的新舉措。
在經濟層面,儘管大陸的法律體系已大幅改善,經濟各個領域基本上都有法可依,但在解決矛盾糾紛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執法違法現象,比如各地因強制拆屋引發的暴力衝突,被羈押人員在看守所內離奇死亡等,反映當前大陸的法治建設還有待加強。因此,全面實現法治具有緊迫性,這也是中共在本次全會上多次強調法治建設的重要原因。
此外,迅速發展的資訊技術,對大陸法治建設提出新挑戰。在各類商業門戶網站和社交網站的推動下,社會發生的各類負面事件,都會在第一時間,被民眾以圖片或貼文的方式傳上網,造成「小事件大影響」的群體化效應。例如,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社會糾紛,往往被人以預設受害者的心態進行集體抗議,在寧波、昆明等地爆發的「反PX」事件,就是擔憂化工產業可能產生環境污染而進行抵制;再如一些民眾故意散布地震預報、城市自來水污染等假消息,造成社會的局部恐慌和人心不穩等等。這些事件在網路媒介的帶動下,對大陸社會治理造成挑戰,加強這方面的法治建設也勢在必行。
舊問題需要新改革
如何規範和約束權力,始終是中共面臨的棘手難題。為此,大陸新一屆領導人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腐鬥爭。
據報導,自中共18大以來,在不到兩年時間的「打虎拍蠅」戰役裡,超過18萬黨員幹部被處分,其中包括56名副部級以上的高官(統計資料止於今年10月25日)。而交通、房地產、礦產資源、發改委系統等壟斷程度高、權力集中的領域,無疑是反腐的「重災區」。
面對已初顯成效的反腐運動,反腐成果需要獲得制度保障,而依法限權、依法問責、依法治貪是中共執政的必然選擇。本次會議公報指出:「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因此,面對大陸官場人人自危的現狀,實行法治能夠為權力運行提供基本邊界,這意味著,常態反腐和制度反腐將會逐步實現。
近年來大陸司法不公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諸如「趙作海案」、「張氏叔侄案」等冤假錯案,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司法機關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就對涉及人命案草率宣判,結果造成受審者無辜蒙冤多年。因此,在本次會議中,大陸將司法獨立和完善審判程序,作為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並提出一些新的改革舉措。
一方面,推動審判與執行相分離的試點改革,要求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等措施,這一改革有助於減少司法不公的現象。另一方面,針對重大案件,「實行辦案品質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這將對降低誤判概率具有積極意義。
此外,為增強司法公正的社會公信力,大陸將加強社會參與司法活動的制度化建設,完善人民陪審員和監督員制度,這些都將有助於增強司法領域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理念建設任重道遠
經過30多年的法治建設,大陸仍然存在著以法治面目出現的人治。其實,法治理念的形成,需要整個社會都能夠產生敬畏法律之心,而不能存在以僥倖心理規避法律制裁。為逐步消除人治,中共有意識地強化執政黨自身的監督和約束,運用黨內法規,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將法治建設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這必然會對權力產生制約作用。
總之,只有當法律成為懲惡揚善的準繩,並實現任何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才能在整個社會形成遵從法律的良好氛圍,也才能扭轉迷信權力的傳統思維。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