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鮑奎:1988年回到天津探親|陳淑英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我1924年生於天津,今年93歲。回想我這一生的經歷,完全就是被命運推著走。

年輕時的我是個音樂人,學過京韻大鼓、梅花大鼓等地方曲藝。17歲進入學校當老師、20歲時做過樂隊領班。抗戰期間,我隨軍隊到過東北、安徽、南京,參加過南京保衛戰等戰役。戰事吃緊時,我被編到吳淞口,才有機會跟太太一起搭上貨輪「海天號」到台灣。海天號靠岸基隆後,我們先轉到台北,後被安排到台中市一所小學校園內。

我在大陸的軍階是少校,到了台灣,人在部隊卻無職務,瞬間變成無職軍官,便退役自謀生活。還好我懂音樂,可以到國光藝校、台視歌唱訓練班等單位教音樂維生。1954年退輔會成立,慢慢恢復了我們的榮民身分,建立起就養金制度。

1987年開放探親後,我就想回老家看看。1988年5月我一個人回到天津,當時退輔會給我們一人兩萬元,及一份味全禮盒當返鄉見面禮。過境香港時,因為等飛機的關係,我在香港旅館住了兩天。從落地香港機場開始,欣安服務中心人員就主動問我有無遭遇困難,服務真好。

我有告訴親戚我要回家的事,但沒講確切日期。到家時,看見六、七個人站在門口迎接我,嚇了一跳。當地政府對我很客氣,準備了一部車,供我使用,我說離開家鄉幾十年了,與家人有聊不完的話,不可能有時間至外地旅遊。他們才將車開走。

第一次返鄉時,母親已過世,我趕不上見她最後一面。跟我最親近的大哥,也在我回去前6周去世了。我見到大哥的兒子,他已40幾歲了,還有姪媳及孫子,初次跟這些晚輩相處,感覺不錯。當時有感母親的墓地不太理想,我請姪兒在天津市區找了一塊大一點的地,給母親移墳。第二年,1988年我又回家,這次帶太太同行,我們先在台北訂購了一台19吋電視,約定大陸取貨。之後我又回去過幾次,看到更多親人,也有機會到處走走。

  我去年搬進板橋榮家感恩堂,那裡有一廳二房,廚衛俱全,尤其浴廁牆壁上皆裝置有預防老人跌倒的扶手,進出安全,我跟太太皆很感恩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