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台海情勢更加迷離難測|朱駿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由於朝核問題、中美貿易摩擦、大陸修憲諸事併發,可能對台灣內部的台獨與獨台份子起到鼓舞的作用,台海風雲出現新變化,會刮出什麼風,目前實難逆料。

 

   2017年底世界局勢就透露出詭異的氣氛,焦點在朝核與全球經貿問題,後者又以中美經貿摩擦最為關鍵。這兩個議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台海局勢,再加上大陸3月11日通過修憲案後,令兩岸關係似乎多了一份迷離與風險。

 

美方玩弄台灣棋子

 

川普為平衡美國貿易逆差,除了2017年12月初促使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通過了大幅降稅的法案,希望吸引美商投資回巢,也在最近先後對鋼鋁進口產品及大量大陸輸美產品徵收高額關稅,這一連串動作的矛頭,顯然主要是對準中國大陸。

川普較諸柯林頓、小布希與歐巴馬,變化多端,表裡分離,分進合擊。除在經貿措施之外,為了牽制中國大陸,恢復大打台灣牌。去年12月上旬,美國國會「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要求評估美台軍艦互停的可行性。為此,中國大陸駐美公使李克新12月8日還在華府表示,「我向美國國會議員說,『我可能要感謝你們美國朋友』,大陸沒有時間跟機會用『反分裂國家法』,若美國把軍艦派過去台灣,就啟動了『反分裂國家法』。」

12月18日,川普發表上任以來的首份國安戰略報告時,主動將台灣拉入「印太戰略」聯盟,雖然不忘提到美國的「一中政策」與美中「三個公報」及《台灣關係法》,但顯然台灣關係法占比較凸出的位置。簡言之,川普早已開始表面上高舉「一中政策」,實際上玩著「一中一台」的遊戲,而且還不時玩弄對習近平稱讚和感謝的公關手法。看川普的性格,只要他在位一天,這種遊戲應該就不會終止,只是玩弄的具體時機、議題不同罷了。

為了在台灣牌上加碼加力,美國眾、參兩院分別在2月和3月高票通過〈台灣旅行法〉,3月16日川普更簽署了該法,意圖提升台美雙方官方交往的層級與深度。美方這一連串的動作不會是隨興而發,每一個動作都是經過思考設計的,都指向中國大陸。

2月大陸連派兩政治局委員赴美交涉,其中與習近平關係相當密切的劉鶴遭到川普拒見,而且,川普隨即表示,將對進口鋼鐵與鋁製品加徵關稅。美方這些動作舉措,不論最終會被落實到什麼程度、效果如何,必然都會鼓舞台灣的獨派人士與蔡政府,更令獨派人士有外在的氛圍,綁架蔡政府朝其方向前進,或逼蔡政府採取更為大膽的舉措,將兩岸的距離越拉越遠。

 

朝核問題也會激盪台海

 

再有一個併行發生,且會影響台海的熱門議題就是朝核問題,這議題困擾東亞與美國超過20年,美國前三任總統有機會解決而未能解決,成為川普自競選以來嘲笑他們的話題之一。對於北韓,中國大陸常被叮得滿頭包,賠了夫人又折兵。在此問題上,川普看到了對中國大陸施壓的好著力點,以及和大陸較量的絕佳支點。

川普上台迄今的表現是敢說敢做、敢做敢當,與傳統的美國政治人物極為不同。在朝核問題上加碼國際制裁與軍事威嚇的力道,令中俄都為之震懾,金正恩因此不得不面對危險的現實,改變態度。如今,金180度大揮頭,竟然主動提出北韓單方暫停核武試爆與飛彈試射,不反對美韓軍演,而且願意談判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後續安排。這十足的「單暫停」,為的就是能與川普見上一面,調頭親美抗中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中朝關係長期以來不佳,鄧小平掌權之後更是溜滑梯,近年北韓多次公開批判中國大陸,習近平的特使也備受冷落,為金正恩拒見。這次萬眾矚目的川金會,根據大陸學者時殷弘的說法,「中國完全被目前的進程繞開,在攸關利益的各方中,中國得到的也是最少的。」可見,在朝鮮半島的議題上,中國大陸所處的被動地位是外界原先難以想見的,如今真相大白,台獨與獨台分子不會看在眼裡,想在心裡,化為行動嗎?

美國3月13日川普撤換了國務卿提勒森,提名力主對朝開戰的原CIA局長蓬佩奧接任,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大陸目前在朝核與經貿問題上,遭受到美方空前的壓力與挑戰,勢必不得不挪出手來先解決這兩個棘手的大問題,這就給了獨派鑽縫的機會。獨派為了抓住自己的群眾,非常可能故意誤判情勢,編織謊言,誤導群眾,種下台海下一波緊張情勢的近因。

 

大陸修憲對台海產生影響

 

3月11日大陸13屆全國人大1次會議修憲,拿掉了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成為熱議焦點。一般認為,處在內外艱難、挑戰併發的時期,需要像習這樣的領導人長期執政,才能安然過關。這當然也涉及台海情勢,全國人大代表程恩富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指出,「當然是寄希望於習近平在擔任總書記、國家主席任內能夠統一祖國、解決台灣問題」。

此外,憲法第1條第2款在「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後,增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如有人解讀「一國」即「一黨」,台灣方面可能更沒有政黨或政治人物敢提政治談判了,沒有政治談判,和平統一的困難度會大幅增加。

以上種種情勢,令兩岸前景更加迷離難測,而且有觸發兩岸雙邊各自單邊片面激化情勢的可能。兩岸當局都須小心謹慎對待。

 

(作者係本刊主筆、獨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