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論東亞和平的基礎-琉球應為中日衝突之緩衝區|印鐵林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筆者自十餘年前開始研究琉球問題,即以中英文撰寫東亞火藥庫實為日本強占琉球所引起,除非琉球恢復原有獨立,中日方有和平。二次大戰後日本戰敗於中國與美國,中國尤其艱苦抗戰,實為亞洲戰區打敗日本之基本因素,亦間接有助於蘇聯之擊敗納粹德國。日本戰後失去侵占之領土:朝鮮、琉球與台灣等,然而日本在戰敗殘破之中,仍處心積慮重占琉球之謀得逞,此主要由於中國之軟弱及內戰間接使然,由此亦見日本之野心與戰略眼光。本文將用和平與戰爭的理論,簡單論述琉球成為中日緩衝區對東亞和平之必要。

  琉球群島插入東海,鎖中國於內陸。日本據此可南侵釣島,霸圖東海,強奪石油資源;可西下南海,東出南太平洋,而今更視台灣為其勢力範圍,阻礙中國統一。日首相安倍欲重振大日本雄風,正式收釣魚島為日本國土,聯合菲越等包圍中國,如此民望甚高,國會選舉大勝;重建航母, 取名「出雲」,為侵華時日本旗艦之名等等。這一切,均由日本戰敗後再非法重占琉球群島而成為可能,未來日本之大戰略目標必將以台灣為其野心之必要部份。

 

琉球被日本霸佔完全不合法

  1.琉球本為奉清朝為正朔之獨立王國,1879年(光緒五年)被日本非法侵占,並無正式條約。

  2.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甚至美國最袒護日本的1952年兩岸均未參加的舊金山對日和約,均規定日本領土為本土四島。

  3.日本二戰慘敗後,仍處心積慮重行霸占琉球。美國一直反對,一般資料均稱:美日在50、60年代最大摩擦,即為琉球問題。

  4.1972年美國將託管之琉球轉交日本,即等於將盟國戰勝國之託管轉交於日本原本霸占之地,並違背前述盟國有關日本之宣言與條約,完全非法,其理至為明顯。

 

戰爭與和平的關係──談東亞大局必要之論

  1.什麽是和平?國際間沒有戰爭即是和平的定義,維持和平的條件逐漸被破壞,其趨勢逐漸累積,遂逐漸走向戰爭,亦即和平與戰爭相互轉化的關係;其相互轉化的條件即國際間和平基礎的探討之課題。

  2.和平的基礎是什麽?和平的基礎即戰爭條件消失,不可能發生戰爭的條件,換言之,即和平之基礎。筆者從國際戰略(grand strategy)及歷史的瞭解中歸納出幾個條件。

  二個國家間的戰略綜合力量達到平衡,誰也沒把握能戰勝對方,故能保持和平,此為最基本之和平基礎,即「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

  二個國家間的戰爭結果,一方戰勝,一方被擊敗而失去戰略力量,因此二者之間重獲和平;人類歷史上無數戰爭後之和平即屬此類,不必類舉了。

  二國之間國力相差懸殊,弱者一方名為獨立,實者已完全臣服於另一方,此情況之本質基本相同於前項,美國與加拿大之關係即屬此類。

  二國之間的戰爭,必有戰略等各方面之重大衝突,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為地緣上之衝突。二國地緣愈近,則愈易衝突,衝突愈易激烈;如果相隔遠則較不易衝突;今日交通科技發達,其標準應有所調整,然而其道理則依然正確。如果二國相隔甚遠,則和平基礎相對比較穩固。

  二國之間如有一中立地帶相隔,即戰略上所稱之緩衝區(buffer zone),則二者衝突性大減。冷戰時期,美國為首之北大西洋公約勢力與蘇聯勢力之緩衝區為中立之芬蘭(有名之芬蘭中立化),大有助於冷戰時期歐洲之和平。此理即同於兩個喜愛打架之小學生,老師將其桌位分離,以免衝突。

  3.走向戰爭之危險因素及危險期:

  (a)危險因素──各種剛性與柔性的戰略衝突

  剛性的衝突有政治、軍事、經濟、資源等;柔性的包括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文化、民族性格及心理等。剛性與柔性因素何者為重要則不易量化,基本的道理是:剛性易見而直接,短期效果明顯;柔性則較不易覺察,但其影響則更深沉而長遠。

  (b)危險期:由總戰略平衡較迅速走向總戰略不平衡的時期,則是兩國走向戰爭的危險期。

 

日本與中國不可避免之根本性衝突

  1.地緣政治與地緣戰略之衝突:此為無可改變者,其理自明。或有人問曰:近鄰國家就不能和平相處嗎?中日為東亞兩強,地理相近,海域狹窄,並有下面諸原因,故相鬥局面仍不可避免。最為自然的,其他均屬美好之幻想。

  2.領海與資源之衝突:未來人類資源、能源極為缺乏,中日兩國尤其如此。東海中能源豐富,領海不但有能源,更是海洋戰略之要道,實為海上兵家必爭之領地。中日為此相爭在所難免。

  3.中日在歷史上的衝突:歷史上中國為東亞之當然盟主。日本明治維新後之帝國發展,已使日本自認為東亞霸主,雖然二戰慘敗,然由於中國人自身的消極和內戰等因素,日本對中國侵略之野心未曾改變。徵狀早就顯示其野心蓬勃,釣魚台收歸國有後,已愈發大膽了。

  4.人民心理與性格作風的衝突:中國人一般不團結、消極退讓,正吸引日本的侵略野心。且日本不認為二戰被中國打敗,而是被美國打敗,亦為此項衝突之重要因素。此衝突,看似抽象,但極為重要。

  琉球恢復獨立的意義在東亞和平,並符合歷史與國際正義。基於前述之四大衝突,日本絕不會無故退卻,惟有中國人退讓。不然,只有戰爭解決之一途,此乃早晚之事。何不以琉球獨立,為中國之戰略理論與戰略布署,以建立東亞之長久和平。

 

琉球恢復獨立與兩岸和平統一

  如果琉球不恢復獨立國地位,就不能改變日本以琉球群島鎖住中國難以出太平洋,並且南占釣魚台列島,此必有鼓動「台獨」的戰略聲勢,觀察島內最近慶祝日本開始統治台灣日的北投公園活動等驚人媚日行徑,就證明此點了。

  因此,在今天的日本東海戰略優勢之下,方有日本對釣魚台島的強勢侵占姿態,才有美日安保條約進一步公開以台灣海峽為其「戰略之關切」。也因此,成為兩岸和平統一的根本原因。

  試想:以日本民族性之侵略野心,以及唯武力是視的傳統表現,東海戰略形勢若無根本性改變,日美會輕易見兩岸和平統一,而不千方百計地阻擾嗎?這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除非武力,兩岸問題不易解決,因為日本對兩岸必然會採取下面兩層次之步驟:

  1.必在國際上反對統一,日相安倍四處奔走反華,未來必將進一步影響台灣島內政治形勢,鼓動分離主義(不需搞法理台獨,目的是不要兩岸統一)。

  2.如此歲月遷延,如果中國真打算採取武力統一,則日本將以武力干預為威脅,中國將如何應付?

  中國將只有兩條路可走:一為對日讓步,台灣問題繼續拖延,以避免與日本全面衝突。一為堅決採取行動以求中國之統一,進而難免與日本一戰。在如此情況下面臨抉擇,可以說是戰略的最下策,是被動拖延下的必然結果,正如後出師表中所寫:今日不戰,明日不爭,致使孫策坐大,遂併江東。

  另外,關於兩岸統一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兩岸統一不是單純台灣的問題,美日對它的影響,尤其衡諸戰略、資源、歷史的因素,未來更將遭遇來自日本的干預。難道中國為了統一,在自己的海峽與土地打仗,死傷自己的人民,而干預卻來自日本?筆者相信,這是最愚昧的下策。我們更試想,如果琉球群島能獨立,恢復其歷史本來之地位,在這種氣勢與新的格局之下,台灣島內還會有借日本之力嗎?這就是未來所能真正走向和平統一的局面,這是一個讓台灣同胞口服心服,真心誠意願意與祖國大陸走向統一的局面。

  我們從反方向思考,也就更能瞭解兩岸和平統一問題的本質。試想:日本已非法占領琉球群島,強占釣魚台諸島,更進一步掠奪東海最豐富的油氣資源,如果中國卻拿不出辦法,只一昧委屈拖延,或更嚴重的,想與日本所謂談判解決,日本會退讓嗎?台灣同胞又作何感想?筆者相信,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的,內心將萬分痛苦失望,其他具有台獨思想的人則更受鼓舞而張狂。這就是今日的情況,這局面是戰略形勢的反映,不是一些經濟利益所可左右的。未來戰略局勢若不改變,兩岸統一的前景將更複雜多變。

  日本當然不會輕易允許琉球獨立,不然,它也不會戰後如此處心積慮地再次占領,然而此本質為戰略較量,並非其它。看看歷史上日本如何殘暴霸道地侵略擴張,以及軍國主義及其武士道欺軟怕硬的民族性。有本百科全書上記載,日本侵占琉球於1879年(即光緒五年),侵占後即將當地居民幾乎屠殺殆盡(當地人奉大清正朔,心向中國,日侵占時將親華人民完全屠殺)。

  既然日本決心如此,中國為何要支持琉球恢復獨立呢?本文現只著重從戰略角度與理論分析,暫不強調基於歷史與國際間的正義觀點。要點如下:

  1.中日的四大衝突是根本性的、無法被避免的。

  2.除非中國接受日本強占琉球後所獲得的一切領海、資源,鎖中國於內陸等等一切戰略優勢。

  3.即使如此,日本將釣魚台諸島收歸為日本領土,並已經公然宣布干涉台灣海峽及兩岸統一,中國又再如何應對呢?

  因此,中國如採綏靖主義的作法,只有助長日本繼續前進的勇氣,這是國際戰略的必然道理,也是歷史的真理。因此,中國唯有釜底抽薪,不承認日本的非法占有琉球,鼓勵支持其恢復獨立國地位,為東亞真正和平,使其成為中日兩國之緩衝區。在道義上,也正合於古書所說的「存弱國,繼絕世」。也只有在這個既是和平的戰略,也是正義的戰略高度上,中國才能制服日本,使兩國衝突減至最低,避免戰爭,中立的琉球,最可成為東亞未來和平之基礎。

(作者係旅美政治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