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從南韓政局看「拜文會」|劉順達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在南韓政局遽變中,總統文在寅應美國總統拜登之邀,於521日訪美,此行具有不同於例行公事的國事訪問,因此格外受到矚目。

 

歷任南韓總統的共同點,就是「上山容易,下山艱難」。翻開南韓現代政治史,從兩韓分裂分治以來,從第一任總統李承晚至第19屆現任總統文在寅,都無法避免下台前後遭遇坎坷的宿命。

李承晚因選舉作弊,引起學生抗議示威,不得不亡命美國後離世。軍人總統全斗煥自卸任後無一日安寧,法院隨傳隨到,面臨住宅強制拍賣。目前正在坐牢的二位前任總統李明博和朴槿惠也因繳不出巨額罰款,同樣得面對原住宅由法院拍賣的命運。

文在寅未來處境會更糟

47日反對黨「國民之力」在首爾、釜山市長補選打贏執政黨後,聲音越來越大,公開要求文在寅特赦李明博和朴槿惠,然而,文在寅在510日上任4周年紀念日記者會上,明確指出要看民意來決定。根本不甩反對黨怎麼嘶叫,推諉之意甚明。

隨著20223月總統選舉,與6月全國地方選舉日越來越逼近,南韓各家媒體紛紛專題報導文在寅的4年政績。不幸,評論批評多於肯定,似乎已說明了文在寅未來的處境,南韓選民感嘆一個光喊民主,靠「燭光示威」一夜掌權的政府,還是不如前任朴槿惠政府。

近日,102歲延世大學哲學系榮譽教授金亨錫,在《東亞日報》專欄以〈文在寅政權為何會失敗〉一文明快指出,文在寅上台時承諾的和諧與統合,現在是在切割你我;政治鬥爭後,勝方就代表正義,因此把歷史事實誘導成偏向理念,進而在政策方向與任用人才方面,也局限於與他理念一致的小陣容。

這位在南韓頗受尊敬的老哲學家進一步指出,政治失敗給人民帶來痛苦與不幸,而國家的領導人若不知錯誤及省悟,就不能作總統。他誠懇希望,文在寅在任期最後一年「徹底反省」,把自己的無能與傲慢丟進垃圾場,並且能夠及時「回頭是岸」。

回顧四年,文在寅把總統當成私人報恩和報仇的權力。大學時期的坐牢經驗成為「勳章」,文在寅一上台,用了一大批掛著學運招牌的人在內閣和青瓦台擔任要職,這批人在威權時代受過政治「壓迫」,因此,一旦掌握權力,難免認為自己理當享受各種回報。執政黨國會議員甚至要求政府通過給予學運子女各種「特惠」的法案。該提議被輿論攻擊,提案人灰頭土臉。

執政黨在首爾、釜山市長選敗後,文在寅為了迎戰明年選舉做了內閣改組。不管國會人事聽證會通不通過,強行任命了一名國務總理及四名部長,只淘汰了一名因太太走私販售英國名牌陶瓷的海洋水產部長提名人。這個後遺症,恐怕會在明年選舉時發酵。

文在寅和家人的「權力型」弊案陸續浮上檯面。目前雖受現任總統免責權的保護,但卸任後,就無人敢保證文在寅能安全脫身。尤其,其兒女與商人掛鉤,享受各種特權,檢方已起訴或移送法辦,加上反對黨虎視眈眈,在在顯示有很多「未爆彈」,只是不知何時會爆。

尹錫悅是總統熱門人選

總統選舉已如火如荼開打。值得關注的是,甫於3月為抗議文在寅各種壓力自行辭退的前檢察總長尹錫悅,至今未表示將參加任何政黨及有意參選,只是待在家裡看書和養育貓狗,鮮少與外界有公開活動,卻有大學同學和記者出書介紹並讚揚尹錫悅。媒體記者更每天守候在他公寓前,希望能獨家採訪到他。

513日,傾向支持文在寅的民調公司Realmeter所做的下屆總統支持率顯示,有45.7%南韓選民支持尹錫悅,領先執政民主黨所屬意的現任京畿道知事李在明的35.5%。其實,這種現象已維持了一段時間,若無意外,一般預料今後還會持續下去。

尹錫悅在這種現實環境下,成了不必澆灌、自然「成長」的明日之星。迄今,尹錫悅「平凡的口頭禪」只有幾個單子:憲法、公正、正義及常識。這足以顯示南韓選民渴望改變,並且痛恨文在寅破壞憲法,施政不合乎公平、正義及常識。

「拜文會」能為文加分?

首次「拜文會」未上演前,美韓各不相讓。文在寅此次訪美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取得疫苗,來填補南韓的嚴重缺貨。不料,拜登先前說他將以美國優先,並支援「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會員國印度。這讓文在寅很火大,轉向俄羅斯採購疫苗。

不過,53-4日在倫敦召開的G7外交部長會議中,南韓外交部長鄭義溶配合了西方國家,在聯合聲明中譴責中國大陸的人權和北韓的核武等問題,顯然是向美國做了妥協。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則在文在寅訪美前夕釋出善意,表示美國會優先考慮支援南韓疫苗。一般預料,美國會在QUAD、薩德及半導體方面,向南韓施壓。美國知道,文在寅執政以來,一向重視與中國大陸與北韓改善關係,也確實有所進展。尤其,面臨明年初的重要選舉,文在寅希望習近平和金正恩能及時回訪首爾,為執政黨選情加分。不過,文在寅為了取得疫苗,大概不太敢明顯地反美、反日。

文在寅若能說服拜登,比照新加坡「川金會」模式,早日舉行「拜金會」,並重啟「文金會」,這可能是文在寅在所剩任期內唯一可能的政績希望。外交是內政的延伸,文在寅訪美的成果,值得進一步觀察。

 

(作者係韓國昌信大學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