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大隱於市的書店─台北浮光及成都方所|陳淑英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認識城市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是美食地圖或醒目地標,其中有一條路徑是大隱於市的書店,例如台北浮光書店以及成都方所書店,唯親身造訪才知它的別有洞天。

 

   位於台北市赤峰街老公寓二樓的獨立書店「浮光」才開業半年,已在藝文圈享有知名度,不但吸引文青光臨、外籍旅客按照旅遊書索引前來、新人穿婚紗來拍照,更獲得2017年老屋新生大獎優選獎。

這樣的成績對照當下經濟不景氣,實體書店頻傳歇業,例如2016年誠品收了3間店、原是「書店一條街」的重慶南路,變成「商旅一條街」,浮光能逆勢受到歡迎,讓愛書人嘖嘖道喜。

 

打鐵街老公寓變獨立書店

 

就以地點來說,很多人對「赤峰街」是陌生的,唯有說明它鄰近捷運中山站南西商圈,才讓人稍微了然於心。來到商圈,看到的是連鎖百貨公司、時髦服飾店、咖啡館,轉進騎樓是一家家販賣五金、二手汽車零件的老店鋪,很難跟書店連結。

再說經營者,店主陳正菁本是上班族,她於20年前自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畢業回台後,歷任英文漢聲出版藝術叢書執行編輯、大學及社大藝術講師,同時寫影評、拍紀錄片。浮光就在這個毫無創業經驗的人手中,誕生在充滿打鐵味、汗水味巷子裡的一棟屋齡70年的公寓二樓。

因為是老房子,浮光門面不大,幸好2樓掛一塊鏽色方形黑鐵招牌,上面亮著「浮光」兩字,雖然有點小但很吸睛。而且一樓木質黑色花窗大門透出溫暖的黃光,就像一盞聚光燈,打在準備登門造訪的愛書人身上。

沿著階梯上到二樓,日光充分照耀室內每個角落,抬頭仰望,原來閣樓開了一大片天窗。30幾坪大的空間分三區塊,樓梯右手邊是書架區,陳列攝影、藝術設計、各國文學、哲學等書籍,中間區塊是吧台,左手邊是座位區,供消費者坐下來喝杯咖啡,看看書,桌上有文具及燈,透露店主渴望客人在此靜下心,好好和文字相處。「我來這裡之前,它已荒廢10年。磚牆裸露、樓梯積灰,採光昏暗還漏水。」陳正菁說,歷經一年裝修,廢墟的老屋才活過來。

陳正菁選在中年創業,與其父親有關。她所有過往資歷,包括出國讀藝術,看在軍人父親眼裡,從來就不是正經工作。當年父親哀求她毋須出國,在台灣當公務員就好,她跪求成全其求學心願。在外人看來這有如八點檔劇情,恰恰是她與父親相處的寫照。直到幾年前父親辭世,才驚覺過去做的各種選擇,都是為了反抗爸爸。後來她辭職,陪母親過日子、看書、學煮咖啡,同時想起多年前的「開書店」夢想。

2015年,她與朋友在赤峰街散步,發現這間老屋,決定租下開書店。她說經營書店確實辛苦,但是希望靠書店的文化養分活下來,而不是靠同情,因此書店兼賣咖啡掙錢,平衡營收。此外浮光也與出版社合作舉辦哲學講座、讀書會,協力贊助人文電影節。浮光從被知道、被報導、被分享,不但台北市政府主動請她報名老屋新生大賽,連鐵工廠老闆、瑪莎都來這裡喝咖啡、買書,並關心詢問營運好不好。

 

商業街地下室開千坪書店

 

從台北浮光,我想到了去年夏天造訪的成都方所書店。它座落在市中心太古里大慈寺的地下一樓商業街,創辦人為大陸服飾品牌「例外」創始人毛繼鴻,他因為彭麗媛2013年3月跟隨習近平出訪俄羅斯,身上穿著「例外」設計的樸素合身深藍色束腰大衣走出機艙門,而聲名大噪。設計者為台灣朱志康團隊,因大慈寺是唐玄奘修行地,便以此為靈感將書店打造成現代化的藏經閣,好像全世界的書都收藏大慈寺地下。

成都方所有兩個入口。一個在地下一樓,進入後先看到服飾區,再往裡走才是書區,第二入口在地面一樓,多數人喜歡從此搭電扶梯下去。電梯自中段開始,被一個很像蠶蛹的黃銅色裝置藝術包覆,宛如一條狹長隧道。通過的時候,銅雕表面散發變化多端的光澤,氛圍變得神祕又溫暖。等到出了電梯口,映現眼底的是一個逾百坪,可以辦展覽、講座、展演,開又明亮的藝文活動空間。

往裡走進入書區,數十根粗壯不規則的土黃色水泥柱子,分布在逾1200坪的空間裡。放眼望去,由近到遠,由下到上,放滿逾15萬冊的書籍。這裡除了賣書,也賣咖啡、服飾、植物、禮品,此外已舉辦逾百場跨界交流講座,涵蓋當代藝術、設計、建築、時尚、電影、音樂、文學、歷史,最近的大型活動是於9月8至10日舉行「2017成都國際書店論壇」。

不論是成都方所或台北浮光,都在繁華商業區飄出幽幽的書香,他們透過「書」創造全新的空間體驗,讓「書」成為民眾的焦點,激盪出城市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