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孫立人和青年學子|鄧雪瑞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946年5月,從緬甸凱旋歸國的新一軍和新六軍,被調派去支援東北接收,國軍和共軍在四平街對峙,僵持不下,進退維谷,中央急電在國外參加聯合國軍事首長會議的孫立人將軍回國,趕赴東北指揮作戰。將士們聞知孫將軍親臨指揮,士氣大振,在三天之內攻克四平街。繼而會同友軍,採取分進合擊的戰法,乘勢沿著中長鐵路,向北挺進、追擊,大敗林彪部隊,很快地收復公主嶺、長春和松花江門戶德惠,林彪部隊敗退到松花江北岸。

 

新一軍訓練有素

 

新一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不擾民,能打勝仗,深得東北父老敬愛,從此大家尊稱孫將軍為「遼北守護神」。

同年7月,新一軍幹部教導總隊分別在北京、瀋陽、四平、長春、吉林和遼陽海城招考知識青年。我的家鄉吉林白城市被共軍占領,交通中斷,我徒步600多里路到長春,看到新一軍部隊軍容壯盛,敬佩在印緬遠征軍指揮仁安羌大捷的抗日名將孫立人,於是應召報考教導總隊,經甄試後錄取,感到非常榮幸。我們這些青年學子就是新一軍教導總隊第九期的學生,一共有六個中隊,在長春興仁大街滿炭大樓營地受訓。

受訓期間,孫將軍來視察我們,我們看到他魁梧的姿態、威武的神情、英姿煥發。那年冬天,天氣嚴寒,孫將軍堅持發毛皮大衣給我們,大家覺得他特別愛惜我們青年學子。在遼瀋會戰期間,我們到戰地實習,同時負責清理戰場,讓林彪以為孫將軍還有大軍支援,這也是戰法運用的攻心戰術。

孫將軍本想乘勝北上,一舉拿下哈爾濱,惜因與東北長官公署長官杜聿明的作戰理念不合,部隊羈絆在松花江南岸,不准進擊,並於次年(1947)解除孫將軍的新一軍軍長職務,同時調離東北,東北父老和軍隊想挽留孫將軍,但軍命必須服從,大家覺得失落,也認為孫將軍這一走,國軍必敗矣。果然不出大家所料,他走了以後,遼瀋會戰便節節失利。

孫立人離開東北時,從我們新一軍教導總隊挑選了400名學生,在1947年9月跟隨他來到台灣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示範隊,我們成為孫將軍在台灣建軍和練兵的先頭示範部隊。後來他又到南京、上海、武漢和廣州招收更多知識青年,展開建軍和練兵大業。

 

鳳山成立第四軍官訓練班

 

孫立人將軍受命為陸軍副司令,兼任陸軍訓練司令。受命之後,他到台灣查看,於1947年10月1日,在鳳山成立第四軍官訓練班,自己親任班主任,同時親自講授《統御學》,告訴我們如何練兵、打仗、帶兵和做部下的好榜樣,如何去愛護部下,怎樣作軍隊的管理者,使國家富強。我們400名知識青年,分別進入第4軍官訓練班第15、16、和17期(台灣開辦的前3期)接受訓練。孫將軍訓練出來的幹部,後來派到各部隊、各單位,包括入伍生總隊、女青年大隊、步兵學校及後來的幼年兵總隊,我即擔任幼年兵總隊第7中隊副隊長。1953年高層強迫解散幼年兵總隊時,孫立人留下5個幼年兵,以私人費用送到(陸軍子弟)誠正學校讀書,我們隊上的揭鈞是其中之一。

1949年台灣處於風雨飄搖、危在旦夕的困境,但那年10月底,在金門守古寧頭的201師,曾經孫將軍訓練過,創下佳績,而且中共9千多人登陸,卻沒有一個人能逃返大陸。這場大捷,奠定台灣復興的基礎,與次年海南島之役,形成明顯的對比。

1950年,國民政府遷台,在孫將軍「先訓幹部,後訓士兵」的建軍理念下,軍隊開始有了成效。孫將軍卻不幸受到派系的陷害,他的精英幹部及曾跟隨他遠征緬甸的部下一個個被冠上莫須有的罪名入監,1955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生效後,同年5月軍中開始逮捕大批孫將軍的部下,我們這些後期才跟隨孫將軍到台灣的幹部也感到危機重重,上面強迫收回第四軍官訓練班的同學錄,將其付之一炬,同時以統一軍校學籍的名義,讓我們重新補訓,接受受思想再教育訓練。就在這種風聲鶴唳的混亂狀態下,孫將軍被名不正言不順的理由軟禁在台中。

1988年孫將軍的義子揭鈞回到台灣,呼籲還孫立人清白和公道,得到學術界和社會人士的熱烈回應,後來監察院也公布了當年五人(曹啟文、蕭一山、王秋華、陶百川、余俊賢)小組的調查報告,說明孫立人是清白的,於是孫立人恢復自由,我們這些老部下歡天喜地,次年為他舉辦90大壽。一年多後,孫立人壽終正寢。其被軟禁長達33年的台中住所,後來政府認定為文化資產,改成孫立人將軍紀念館。

我們從東北來的知識青年400人,受到將軍的人格薰陶,感懷孫將軍的勛功,大家出錢出力,籌鑄孫將軍銅像捐贈給孫立人將軍紀念館,供後世瞻仰。

 

(作者係陸軍退役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