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海外華人在大陸改革開放的大業中沒有缺席|龔忠武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改革開放可分兩方面,一是改革,二是開放;前者的物件是國內,後者的對象是國外,主要是東亞和歐美,包括台港澳和散居歐美各國的廣大華人社會。

 

   向東亞和歐美開放,無疑對鄧小平時代的經濟奇蹟,在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促動作用。這是一個複雜的課題,這裡只談兩個方面,一是1970年代初的海外保衛釣魚台運動,二是台灣1970及80年代經濟起飛的成果,與改革開放的關係。

 

釣運是海外新五四運動   

 

首先是釣運。1970年代初,國際風雲突變,十年的越戰烽火以美國的徹底失敗告終,中美蘇三足鼎立的三元格局取代了冷戰時代的美蘇二元國際格局,啟動了國際大和解的進程。在此時代的背景下,1972年美國尼克森總統訪華使得中美關係解凍,也促進了兩岸及全球華人與祖國的冰封關係解凍。這時適逢惡鄰日本覬覦我東海釣魚台列嶼的自然資源而欲據為己有,旅美的台港留學生遂趁這股大和解的勢頭,發動了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愛國護土、統一中國的釣魚台運動。

就本文的題旨而言,釣運做出了兩點重要貢獻,一是淡化了冷戰以來,台港海外華人長期形成的反共心態和思想,進而在歐美的反戰運動、巴黎1968年學運掀起的毛澤東熱潮下,也興起了毛澤東熱,將原被國民黨政權醜化為「禍國殃民」的「匪」、「民族罪人」的毛,褒之為「民族英雄」、「民族救星」;反之,將原被吹捧為「民族救星」的蔣介石,貶為「民族罪人」;這一褒一貶之間,對在愚忠教育下成長的台灣留美學生,不啻是一次顛覆性的思想解放大革命。

與此同時,釣運喚醒了長期處於冬眠、政治冷感狀態的海外廣大華人的政治熱情和親情,從而在兩岸和全球的華人世界中,掀起了一股認祖歸宗、回歸中國歷史文化主流的熱潮。當時盛傳1971年周恩來總理接見海外老保釣訪問團時,高度讚揚釣運是一場海外愛國的「新五四運動」,可見其重要意義。

質言之,儘管老保釣都是窮學生,但釣運確為廣大海外華人,以探親訪友、專業知識回饋、投資創業等的特殊方式,奉獻改革開放事業,提供了政治前提,鋪平了道路。

 

台灣經濟健將發揮了作用

 

另外,廣大的海外華人,特別是台港的實業金融界以其所長,為大陸經濟建設所亟需的資金、經驗、技術、人才和普及全球的市場機制,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單拿台灣來說,這時正是台灣經濟起飛時期,而三個代表人物尹仲容、李國鼎、趙耀東都以各自的方式,間接或直接地參與了大陸改開進程。

有「台灣經濟之父」美譽的尹仲容雖早於1963年去世,但他為台灣的經濟建設奠定了思想和機制上的基礎;思想上,搞出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的「計畫式自由經濟」思想;機制上,建立了同樣有中國特色的「加工區」模式。從鄧小平宣導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和經濟特區的模式,都可以看到尹仲容的影子。

其次,有台灣「經濟發展的建築師」和「科技之父」美譽的李國鼎,推動國企民營化,啟動以外貿為主的台灣經濟。大陸的國企民營化和注重出口貿易的政策和機制,也可看到李的影子。

再就是有「鐵頭」之稱的趙耀東,1988年首先倡議「經濟援助大陸」,致使國民黨大佬們如陳立夫與蔣緯國等32名中央評議委員,提出《以中國文化統一中國,建立共信;以投資共同實行國父實業計畫,建立互信;並以爭取大陸民心以利和平統一案》方案,強調統一中國「必須由中國人以自力達成之」。該方案在台海兩岸引起強烈的反響,《人民日報》還以評論員名義撰文高度評價讚賞。但不幸被當權的李登輝刻意扼殺而胎死腹中。即今思之,不勝唏噓!

值此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海外華人深感安慰的是,在對大陸改開期間取得的經濟奇蹟進程中起過重要作用,沒有缺席;而是以自己身處域外的方式做出份內的貢獻,無愧於作為命運與共的華族成員一份子,雖然這遠遠不如以「一生當做三生,苦幹實幹巧幹」的大陸同胞為國家崛起、富國強兵、民族振興所做的不可取代的巨大貢獻。

最後,兩年後的2020年釣運屆滿50周年,筆者作為一個老保釣,在此呼籲海峽兩岸與釣運資料收集和研究有關的院校、機構、團體,應及早籌備隆重紀念這個改變海外華人命運的重要節日。

 

(作者係體制外歷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