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讓棒球成為兩岸共同的愛好|殷壽銑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1月16日,中華成棒代表隊參加第一屆21U世界盃棒球錦標賽,在冠軍戰擊敗宿敵日本,獲得史上首座國際棒總認證的成棒冠軍。觀看這一場比賽,讓我忍不住又想起自己成長的過程與棒球的淵源。

1960年代,馳名中外的台東紅葉少棒隊初試啼聲,在縣長杯少棒賽脫穎而出,獲得冠軍獎盃。1968年8月25日,紅葉少棒隊以7比0擊敗剛奪得第22屆世界少棒冠軍的日本和歌山調布隊,這是第一場在台灣電視上轉播的棒球賽,「紅葉神話」也因此確立。伴隨著70、80年代的台灣經濟起飛,這顆重約145公克,球圍約23公分的棒球,帶領台灣進入瘋狂的棒球民族主義年代。

時間到了1990年,台灣首季職棒聯賽開打,統一獅以4比3擊敗了兄弟象隊,中華職棒的記憶,從此伴隨每一個台灣人的成長。目前排名世界第四的中華棒球代表隊,更是每逢國際賽事期間,每個人飯後剔牙、閒聊嗑瓜子的重要話題。但就如同國足的「黑哨」,台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的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次假球案,重傷球迷的心,加上大企業多半不願意經營賠本事業,使得台灣的棒球運動發展,只能透過如王建民、陳金鋒、彭政閔等球星的個人魅力作為號召手段,難以再創榮景。

還記得,我讀國小的時候職棒開打,每天早上到學校,在教室的某一個角落,總會聚集著一票同學,拿著民生報(2006年停刊),口沫橫飛地討論前一天兄弟象的投手是以何種球路克敵制勝,哪個守備最為精彩等等,總要等到老師大聲要大家回到位子上坐好,才欲罷不能地解散專屬棒球迷的「早請示」。

進入國中,由於職棒比賽多在晚間開打,而學校又要求學生要留校夜自習,因此,班上總有許多人,不論夏天或者是冬天,總要穿著一件長袖的外套,原因就是得把收音機藏起來,透過袖子拉出一條耳機,撐著頭假裝專心念書,以掩飾耳朵塞著耳機,而心早已飛到了棒球場內,隨著賽況而起伏,這是我們這些學生球迷的「晚彙報」。下課後,我們總要捲起課本為棒,再揉幾張廢紙為球,就在走廊打了起來。若我有機會拍「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那主角,應該不是人,而是棒球。

1997年,發生了台灣第一次的假球案,之後,我們不再提跟棒球有關事,這種心情就跟哈利波特裡,許多人絕口不提「佛地魔」三個字一樣,我想是恐懼。長久以來,內化在心裡的某一樣東西,消失殆盡。馬克思說,「人們所奮鬥爭取的一切,都跟他們的利益有關。」我們的利益就是棒球。

拉拉雜雜寫了一堆,只是要說明棒球在台灣人心裡的神聖地位。而在大陸呢?當我看到10月份《中國青年報》對於北京猛虎隊王偉的專訪後,我無限感慨,而日前又看到《人民日報》〈中國棒球為何缺乏觀眾〉,更讓我動起執筆的念頭。

因緣際會下,有幸藉由天津市台辦所舉辦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我數次走訪天津雄獅隊的訓練基地。我承認,第一次見到侯鳳連本人的時候,我的上下兩排牙齒因顫抖而科科作響,充滿了怨恨,更充滿了無限的敬佩。誰叫他率領國家代表隊擊敗中華台北,贏得大型國際賽事中對中華台北的第一勝。2010年侯鳳連接受專訪時提到「每項事業的成功都要有鋪路石,只要中國棒球能越來越好,我甘願當鋪路石。」就是這種情懷,我感到在海峽的那一邊,也有許多人熱愛棒球。

事實上,大陸的訓練場地、硬體條件都遠遠不如台灣,更遑論與美、日等棒球強權相提並論,簡陋且量少的觀眾席,更透露了缺乏關注的無奈。作為一個棒球迷,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動者,我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是資金。憑藉著政府的力量單方面參與是不足的。台灣在棒球運動的發展上是成功的,即使政府力量有限,甚至扯後腿,但大型企業或中小企業願意投注大量的資金於其中,不在乎虧本與否,使得棒球運動發展成為一種企業的「社會責任」。有大型的企業參與,才能有足夠的資金,才可能有良好的訓練場地、完備的比賽環境,更重要的,讓長期受辛苦訓練的球員,待遇符合大環境,這些球員除了比賽勝負的責任外,更要成為球迷的精神食糧。投資在球員身上,不僅能讓球員夠無後顧之憂地投入訓練與比賽,更能使棒球員成為社會上人人敬重的角色。大陸形象好、有社會責任的企業,應該拿出資金來支持棒球運動。

第二是棒球運動職業化。棒球運動除競技外,更必須要能夠提供國民娛樂。職業球員除了要有舞台發揮其能力外,更可以透過商業化的模式,以「表演」的性質提供娛樂。在有了固定人數的球迷基礎後,棒球的職業化即能吸引更多球迷參與活動,同時也對母企業的發展提供能見度以及廣告效益。以大陸的市場而言,將棒球運動職業化基本上有利無弊,更可以讓企業的經營多角化,負擔起「娛樂」大眾的社會責任。

接著是「三級棒球」的發展,包括少棒、青少棒及青棒。學校可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台灣為例,「棒球名校」是許多棒球迷心中的「聖地」,比如說穀保家商、西苑中學、美和中學等等,學校投入大量的資源發展棒球運動,提供了成棒發展的良好基礎。另一方面,雖然日本令人討厭,但其以社區聯盟為形式推廣棒球的方式,值得效法,這方面台灣做得不好,看來也只能期待大陸來發展了。然而,在這一點上,跟棒球運動職業化是相輔相成的。若小球員在日後能以打棒球為職業,或者是成為教練、行銷管理相關人才,都是中國大陸棒球發展之福。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在政策面上必須提供支持。政策上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參與職棒的企業能夠免稅,或提供發展棒球的學校更多資源,使棒球能夠成為更多人關注的運動。相較於其他運動,棒球的規則較為繁瑣,或許不是太好入門的一項運動,但只要推廣政策出台,這些都不是阻力。透過政府的力量,很快的,這將會成為一項主流運動。

為何大陸非發展職業棒球運動不可?的確,如果大家不愛看,那大可不發展;如果經濟效益不夠,那大可不發展;如果缺乏資金,那大可不發展。但站在一個棒球迷、也站在一個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大陸非得發展職業棒球運動不可。

常聽人說:「海峽兩岸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共同的歷史記憶。」當中國大陸棒球運動發展到一個階段後,海峽兩岸棒球大聯盟的日子也就不遠了。我總想著,在若干年後的奧運會,或者是世界棒球經典賽上,海峽兩岸的球員穿著同一套球衣,兩岸球迷聽著棒球電視主播說著:「全國熱愛棒球的各位球迷朋友,海峽兩岸的球迷同胞,大家好,歡迎大家一起收看今天這場重要的比賽,替中華民族奮戰的球員加油!」這就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歷史記憶!至此,此生無憾。

 

(作者係棒球迷、統運青年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