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520後的兩岸形勢|編輯部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主持人:紀   欣(觀察雜誌社社長)

 

評論員:

張麟徵(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楊開煌(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

毛鑄倫(《海峽評論》副總編輯)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

陳建仲(台灣大陸地區高校學生協會理事長)

 

時間:2016522

地點:觀察雜誌社會議室

 

 

紀欣:開場白

 

經過四個月的等待,520總算到來,備受矚目的蔡英文就職演說終於公諸於世。雜誌社很榮幸在演說後兩天請到五位兩岸問題專家,評論蔡英文演說裡的兩岸論述,並探討蔡英文想達到的目的為何,以及各方對該演說的反應。

蔡英文未提「九二共識」,大陸國台辦負責人因此稱蔡英文演說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也再次表明堅決反對台獨,但不少大陸學者認為蔡英文說「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等於承認兩岸是一個國家中的兩個地區,可予以肯定。不過,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日前才強勢推動《公民投票法》修法,欲降低公投提案、連署及通過的門檻,日後亦可能發動修憲工程,那憲法及相關法律中的「一國兩區」及「一中原則」是否能長久不變,值得我們關注。

在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兩岸關係勢必會受到內在及國際因素的影響而時有波折。尤其,從演說中可看出,蔡英文政府想要維持馬英九任內的兩岸溝通機制,並在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上獲得大陸的支持,以挽救台灣的經濟困境。但要達此目的,蔡英文政府必須在哪些方面展現誠意與善意,請專家學者表示意見。

最後,新任教育部長潘文忠上任次日即宣布廢除2014年微調的課綱,再加上綠營立委之前的諸多「去中國化」提案,並藉促進轉型正義為名,進一步推動「文化台獨」。對此,已宣誓要「反對一切形式台獨」的大陸當局,以及台灣的藍營及統派,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防止「文化台獨」惡化,並扭轉年輕人對國家民族的認同,請專家學者表示意見,並提出具體可操作的建議。

 

張麟徵:蔡演說前後矛盾,充滿偽善

 

我認為蔡英文非常善於包裝,她將兩岸關係及區域發展結合起來,看似有一些新的說法出台,例如「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所達成的若干協議、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並稱在這個既有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未來的兩岸關係。可能就因為如此,讓大陸部分學者誤解而燃起希望,認為台灣現行憲法是「一國兩區」,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開宗明義指是兩岸統一前的關係,意味將來會統一。

但蔡英文緊接下來說兩岸的「政治基礎」有四個元素:一是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認知;二是尊重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注意,不是《中華民國憲法》);三是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四是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這裡面,尊重九二會談不等同於承認或接受「九二共識」,也避開了兩岸關係的性質問題;尊重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將之前所提的憲法沖銷掉了,憲政並不等同於憲法,憲法是剛性的,修憲不容易;憲政體制則是柔軟可變動的,這是對未來改變預留空間。第三點繼承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是真心話,其餘各點都有玄機。

第四點尤其是最厲害的尚方寶劍,變臉的道具,因為在台灣「民意」最大,蔡英文無論現在說什麼,將來都可以拿「民主」、「民意」當擋箭牌推翻掉。總之,蔡英文就兩岸關係並沒有碰觸核心問題,即兩岸同屬一中,而且前後矛盾,充滿偽善。

再者,她要強化民主機制,凝聚共識,一致對「外」,這個「外」,就是指大陸嘛。而要以「新南向政策」,融入東協、印度等區域經濟,擺脫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這個「單一市場」指的也是大陸。加強與美、日、歐等國的合作關係,擁抱西方價值,目的就是參與美國領導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共同遏制中國大陸。對抗中國,融入美日,才是蔡英文追求的目標。

 

楊開煌:蔡英文對兩岸政策不夠重視

 

蔡英文就職演說裡講到憲法、兩岸關係條例,又說兩個執政黨可以談、要參加TPP、RCEP,又沒有過去民進黨「逢中必反」的語句,確實好像有稍許修正,讓大陸學者看到他們想要看的,卻沒看出其中的關鍵問題。

從結構來看,蔡英文對兩岸政策的重視程度顯然不足。在台灣,兩岸關係是台灣一切政策之母,而這麼重要的政策,難道不應該單獨列為一項?蔡英文把它放在區域發展裡面,而且用國際去平衡,顯然是要將兩岸關係放到國際關係裡也顯示她刻意藐視兩岸關係。

她提到要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如何如何,那不就是馬政府所做的?那麼她之前為什麼要反對?如果只是為選舉,那是不是應該道歉、說明一下?

我不是刻意去批評它,單從該篇演說內容,就可以看出很多矛盾。大陸作為蔡英文的對手,應該字字句句推敲,嚴格把關。

 

毛鑄倫:蔡要北京尊重台灣「新現狀」

 

自從蔡英文1月16日贏得壓倒性勝選之日起,她會在就職當天說些什麼的議題,便被美國有技巧地炒熱,也很快形成美國、大陸、台灣三邊的角力競賽。

這一場競賽中,三個玩家的「立場」很清楚:台灣在民進黨執政後無意繼續遵循國民黨與北京達成的「一個中國,可以各表」協議;北京則嚴峻提出警告「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不接受台灣新政府「動搖」這個基礎;美國則是做足身段遊走兩岸,向北京扮演「保人」角色,表示有能耐控管蔡英文不至出格,但也要求北京對台灣新政府展示彈性與善意。這個遊戲的重點是:蔡英文如何認定台海兩岸關係,成為北京今後對台灣是否緊縮的關鍵。

另外,如果把台灣問題放進今天大陸所面對的,跟美國、日本在東海、南海劍拔弩張的背景下來檢視,可以說,這其實是一個被刻意營造出來的「臨戰狀況」。美、日共同來庇護、栽培蔡英文,可以說是把馬英九執政八年的「不統、不獨、不武」下,掩蓋的「不和(拒和)」予以凸顯,使之躍居為2016年後兩岸關係的「新常態」。

一言以蔽之,台海兩岸關係倒退到2008年之前的「現狀」,馬執政時期兩岸之間所達成的「現狀」被全盤翻轉。兩岸關係如果不能擺脫/終結這樣一種惡性循環,中國和平統一之路便只能反覆波折,永遠只是一個美麗的夢想。

蔡英文演講內容涉及兩岸部分篇幅不大,卻是她於2015年競選期間訪問美國之行時向美方承諾的複誦,這顯示,蔡英文早已跟美方達成某種默契或受到指示。蔡頑強地堅拒「九二共識」的核心概念─「兩岸同屬一中」,而以拐彎抹角的修詞表達,因「台灣(主流)民意」已蛻變為「台獨」,而且以民主程序否定了服膺「一中(各表)」的國民黨,北京應尊重這一個「新現狀」,正視台灣的政權改變,善意與彈性地調整對台政策,以維護兩岸建構出的和平互動關係,並謀求今後的繼續發展。

很清楚的,蔡的就職演說所「訴求」的是,北京最好接受她所陳述的「台灣現狀」:一個已經以「民主程序」完成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否定的「新台灣」。蔡英文以這一論述詮釋恪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以及對「兩岸九二會談歷史/精神」的尊重,是她餵給北京吃的甜點,但也是她能提供的極限。

 

孫揚明:台灣將進入高度不確定狀態

 

聽完蔡英文就職演說,我認為台灣從現在開始就會進入高度的不確定狀態。因為蔡英文演講裡用了一些字眼去敷衍北京,諸如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要讓北京放心,但實質上,看她所任用的教育部長、文化部長,就應該很清楚是要繼續搞台獨、「去中國化」。這點北京應該看得出來。難怪大陸一直有人主張,台灣問題盡早處理較好,越晚處理越麻煩、越複雜。

蔡英文所講的兩岸部分其實毫無新意,就是將去年6月在華府講的「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以及當選後接受媒體專訪時所說的「既有政治基礎」內容,組合在一起罷了。

還有,蔡英文提到「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聽起來像有與大陸來往的誠意,但究竟什麼是包袱、要如何做,並未講明白。民進黨自己的人都透露蔡英文是隨便說說的,只是一句空話。看起來,有許很多情況,蔡英文自己也沒有辦法解釋。

5月21日,美國兩岸問題專家卜睿哲表示,北京對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反應,「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麼差」,譬如:台灣已順利參加了世衛大會(WHA);而對兩岸兩會熱線、協議恐怕會中斷,卜睿哲則說,還不清楚兩岸是「終止」(terminate)還僅是「暫停」(suspend),他希望只是「暫停」,之後會恢復,兩岸有對話管道非常重要。顯然,美方在替蔡英文緩頰。

過去,美國學者像葛來儀等人都問過蔡英文,跟北京有沒有管道,那時蔡英文說有,美方頗為放心,覺得蔡英文很有辦法。但據了解,蔡英文就職後,美方人員與她會面時,問了她同樣的問題,蔡英文卻改口說沒有,而是現在要開始努力建構。對這一點,美方感到非常驚訝。

以新衛福部長林奏延參加WHA為例,我認為大陸當初的戰略設計有不夠周延之處。北京原先大概以為台灣承認「九二共識」就可以與會,不承認「九二共識」就不能參與,可是,新政府對WHA加註「一中原則」和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卻回敬,WHA與「一中」、2758無關。從此事可以預見,蔡政府日後的涉外事務,外形上會沒稜沒角,不挑戰大陸,但卻在內部推動「去中國化」。

 

陳建仲:蔡要中華民國完全台灣化

 

大多數人把蔡英文的就職演說當作一個起點,我自己則把它當作一個系統來看。民進黨有一個慣性,就是從當選那一天開始,就已經在想連任的問題。所以蔡英文整個就職演說裡面,從她整個展演的設計、舖陳來看,這只是她的前傳part 1,part 2則在2020年。這是一個連貫的東西,它分前段、後段,必須搞清楚她究竟想要推動什麼,才能看懂這次演講的意涵。

第一點必須把她的整個演說,與就職典禮及整個表演活動合起來看,這是一整套的,她主要的目的是呈現中華民國的台灣化,或是統派人士稱的中華民國台獨。所以,整個遊行所呈現的是用台獨史觀或「同心圓史觀」來解釋台灣近代史,這裡面看不見國民黨所強調的光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十大建設…等台灣起飛的歷程,取而代之的是二二八、白色恐怖、民進黨崛起、甚至連太陽花事件都放進去了,這就是她整套設計的一環,其目的就是在呈現中華民國的完全台灣化。

其次,她稱呼「中華民國」的次數,比她說「這個國家」和「台灣」的次數,少到不成比例。那她腦袋裡想的「這個國家」跟「台灣」,到底是什麼?她到底想要告訴台灣人民、對岸或整個國際社會,民進黨執政之下的「這個國家」是什麼?簡言之,她認為兩岸關係的架構是界定在一個開放型的多方參與,參與的就是美國與日本,她想把兩岸問題國際化,這是民進黨向來一貫的立場。

第二個目的,她希望從法律上做到可退可攻。用一個比較粗俗的講法,就是一件兩面穿的衣服,隨時可以反過來穿,例如大家只看到她要依據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可是更重要的是「其他相關法律」。這就是學問,她可以隨時制定「其他相關法律」,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凍結起來。她演說所呈現的各種伏筆屢見不鮮,所以對內可以交代,對北京則以憲法、兩岸關係條例,回應「九二共識」,但基本上她的立場完全沒有改變,反而更確立民進黨執政的基本立場。

我個人以為,蔡英文這次的就職演說非常強勢,她認定北京必須接受,因為從美國、日本的觀點都認為中國現在內部面臨經濟下行,深化改革困難,包括習近平當前遭受內部的反彈等等問題,她認為北京現在沒有能力處理台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