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國民黨應戒慎恐懼面對勝選|楊泰順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獲得大勝,一掃2014、2016兩度敗選的陰霾,尤其這是在黨產遭清算後,國民黨還能以有限資源贏得選戰,對黨內士氣無疑產生極大鼓舞。只是,國民黨能乘勝追擊,一舉在2020奪回執政權?

 

九合一勝選後,國民黨內多位有份量的人士已開始放眼2020年總統大選,希望乘勝追擊一舉奪回執政權。於是乎,甫當選的縣市首長都還沒就職,各路人馬的放話與布局卻早已浮現媒體。

然而,2018的勝選是否必然可以延續為2020的佳績?有心問鼎大位的領導人,在全黨上下沉浸於勝選的愉悅時,必須以更冷靜的態度進行理性評估,萬不可被勝選沖昏了頭,最後無法達成政權再次輪替。

 

期中選舉常對反對黨有利

 

2018的地方選舉是在總統就職後的兩年舉行,形式上相當類似美國的期中選舉。根據美國長期累積的資料觀察,選民常傾向利用期中選舉,透過支持反對黨傳遞對執政者的警告。故而,自上個世紀初以來,美國所舉行的28次期中選舉,執政黨能同時贏得參眾議員席次者,竟只有1934年的羅斯福總統,與2002年的小布希總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相信選民的投票傾向也可能複製到台灣版的期中選舉。換言之,基於人性,2018的選舉「註定」會對在野的國民黨有利。

 

期中選舉不等於總統大選

 

期中選舉民進黨敗選,是否牽連蔡總統的連任機會?答案恐非必然。

由美國執政黨在眾議院輸掉50席以上的案例做觀察,如威爾遜的民主黨在1914年大輸61席,羅斯福在1938大輸72席,杜魯門在1946年大輸54席,克林頓在1994年大輸54席,歐巴馬在2010年大輸63席,但上述幾位總統依然在兩年後的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選(杜魯門小勝為例外)。可見以期中選舉結果預測兩年後的大選,誤失率將極為可觀。

 

台灣與美國不盡相同

 

與美國不同的是,國民黨這次大勝所贏得的並不是只出張嘴的國會席次,而是實際掌握地方資源的都縣市首長。在黨中央財力空虛的情況下,國民黨高層或許樂觀地認為,這些新當選的地方首長,可以利用地方資源,幫助國民黨在2020年奪回執政權。但這種想法未免過於一廂情願。試想,民進黨在過去兩年都敢違憲違法地以黑機關凍結國民黨的所有財產,未來又哪有可能坐視地方政府動用公共資源為特定政黨效力?

反之,掌握地方政權當然也需承受各種施政毀譽,國民黨的地方首長若不能戒慎恐懼,未來甚至可能喚醒民眾對國民黨的負面印象,成為2020年的選戰包袱。

 

民進黨無法凝聚綠營選票

 

與過往選戰比較,民進黨這次大敗,或許可以歸罪於某些傳統議題因民進黨執政而難以發揮。例如,過往民進黨總在選舉中指稱國民黨財大氣粗,有效激發基層民眾的階級對立情緒,從而轉化為反對國民黨候選人的選票。但自從全面執政以來,民進黨轟轟烈烈的「東廠」、「西廠」早就把國民黨抄到一窮二白,這類文宣幾乎在此次選戰中完全消失。偶有「陸資」傳聞,或柯文哲譏刺對手隱瞞帳目,但已無法激起任何共鳴。

另外,統獨議題或兩岸關係也是民進黨慣用的分化策略。但面對中美關係劍拔弩張,與兩岸急凍所造成的經濟萎縮,執政的民進黨不得不在這類議題上克制。選前雖有美國官員幫腔指出中共勢力介入台灣選舉,民進黨也有人老調重彈指控國民黨候選人會「賣台」,但缺乏中央強力的言詞唱和,這些指控最終只能流於選戰花絮,無法成為凝聚民進黨選票的黏著劑。

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打著「反服貿協議」的「反中」大旗,民進黨若加計柯文哲,已成功凝聚超過半數的支持,大勝國民黨的41%。但這次選舉,由於黨中央不敢操弄統獨,加上國民黨候選人,如韓國瑜,聰明地避談兩岸議題,使得民進黨的分化策略完全無用武之地,造成其得票率跌到不及四成。

由於缺乏統獨議題的激化,這次選舉的投票率也稍低於2014年,有理由相信,這些沒出來投票的應該不少是民進黨的死忠支持者,彷彿不罵國民黨金錢綁樁或賣台,民進黨就不懂得選舉似的。

 

民進黨會力拼2020

 

但民進黨斷不可能在這次敗選後便準備等著國民黨接收政權,尤其美國期中選舉的歷史也鼓勵他們,這次的失敗無法預告2020年的可能結局。由於2020年的選舉涉及決定兩岸關係的總統大位,且政黨生態的改變也使得其他傳統議題無法繼續操作,不難預測,民進黨鐵定會在未來兩年內,集中全力聚焦一些更大膽的兩岸政策,挑起統獨意識與族群對立,並強化支持者對民進黨的認同。

在中美對抗的氛圍下,民進黨激化兩岸關係必會得到美國的支持。為了掣肘中國,美國政府可能會更公開地採取一些動作支持民進黨政府,例如允許台灣領導人首度借道華府、或大幅開放武器售台等,這些自然會有利於加強民進黨與大陸對抗的信心。故而,「人進得來、貨賣得出」的口號雖挫敗了民進黨2018的選情,但若以為民進黨將因此往中間溫和靠攏,則恐怕大大錯估情勢。「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可能取代蔡英文成為民進黨2020年的總統候選人,便是個不容忽視的指標。

如果這是民進黨在2020年可能提出的選戰布局,我們不禁要問,國民黨大老們在爭搶提名之餘,是否已在議題上做好準備?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