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中美將於3月進入全方位冷戰|林建山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越趨熾烈的中美貿易戰,在2018121日川普及習近平無文書協議對話後,暫時停火90天。觀察家咸認為,在這次「序曲稍息三個月」之後,也就是20193月起,才會是中美全方位冷戰第一章鋪陳的開始。

 

關稅壁壘築成新經濟鐵幕

 

自從2018年3月下旬以來,川普啟動對全球經貿盟友的「關稅壁壘」戰,歷3個月後,才逐漸縮小打擊圈,聚焦中國作為首要,也是唯一的「經濟戰略敵人」。

但是,過去這9個月的關稅戰,只能稱作是美國針對中國所啟動冷戰的序曲。依照過往世界發展史的經驗,以關稅作為國際經貿戰的手段,通常是「兩敗俱傷賽局」,甚至對發動關稅戰的國家本身而言,更會產生「七傷拳效應」,傷己更甚於傷人。過去9個月間,中國的皮肉之傷難免,但談不上傷筋害骨之痛,倒是美國卻已顯著看到:國民經濟福祉大受衝擊,物價浮動趨勢明顯,美國製造品外銷成本遭推高,工商企業利潤削減,更重要的是,社會成本墊高了勞動成本,反而抑減了美國勞動就業機會。尤其是,這讓美國博得了構築世界級「新經濟鐵幕」的惡名,是最惡劣的負向副作用。

 

談判知識產權、產業政策

 

習近平與川普在阿根廷G20峰會後共進晚餐,會晤兩個半小時,這是中美貿易戰以來,中美領袖首度會面。會後白宮表示,雙方完成了「極為成功」的會談,中國同意購買「非常大量」的美國農業、能源及工業產品等,減少貿易不平等,中美雙方會嘗試在未來90日內就多項貿易問題達成協議,美暫緩2019年1月1日對2000億中國貨品加徵25%關稅的計畫,現已徵稅的進口產品會繼續維持10%稅率。

中國官媒會後公布消息,指雙方同意2019年不再額外加徵關稅,兩國將繼續展開貿易談判。中國即日起也將恢復進口美國能源和農產品,以減少貿易逆差。兩國亦將在未來90天對知識產權、產業政策等「結構性矛盾」進一步談判。

 

意在制壓《中國製造2025

 

究其根本,中美會在一頓晚餐後就達成休戰90天的口頭協議,主要是中美兩國元首都有強烈動機要降低不斷上升的緊張局面,彼此都希望透過會談來解決衝突和對立的問題。

在美國方面,早有經濟學家預測,美國經濟的復甦成長勢頭已經見頂,川普上任以來減稅、增加支出等刺激作用,即將減弱甚至會消失,2019年經濟成長率回落已是必然;而近半年來川普大肆吹噓美國股市的榮景,業已在2018年大幅回檔,這一當頭棒喝已令川普噤聲不再提股市了。與鷹派大力主張遏制中國不同的是,川普關注的是,如何確保他能連任的極短期貿易問題。

在中國方面,經濟穩中有憂,經濟持續放緩壓力仍不小,倘若中美貿易爭端遲遲不能解決,則中國經濟放緩壓力還會進一步增大,習近平當然也希望和美國儘速和解協議。

12月1日的領袖級口頭協議暗示,川普2018年夏天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的起手式,有可能成為永久性的,最起碼也會是長期的。這些初期的關稅加徵,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會影響美國消費者,卻同時能瞄準政府認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進口商品,如核反應爐零件、航天器和航空設備。當然,加徵關稅的還包括其他農業設備等,都是北京已在其《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計畫所列為優先事項的品目。

 

美國不願意被中國超越

 

二次大戰後成為世界第一強權的美國,無論是誰作總統,華府從未放棄「維持世界領導地位」的治國目標:「美國作為全世界唯一自由民主大國」,「有責任領導世界」的想法,更是不分黨派,一直鐫刻在美國精英的心中。面對中國崛起,美國上下的焦慮感不會隨著貿易戰停火消失,將來勢必會用各種方法令中國國力無法超越美國。

而對北京而言,提高綜合國力,並滿足國民生活的需求,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一貫國策。當他國意圖阻攔中國的發展之路,便毫無退讓空間。

當前美國對中國的要求已經比較集中,主要在保護智慧財產權、禁止強制技術轉讓、取消對國有企業的補貼等方面。這些問題本來就不利於中國的長遠發展,中國有意願加以解決。

在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中國已採取了很多行動。強制技術轉讓並不是中國法律所允許的,只是過去許多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要求合資企業由中方控股,自然引發了技術轉讓的問題。不過,隨著各行業外資持股比例的放開,這一問題可望逐步得到解決。關於補貼國有企業的問題,大陸已對「競爭中立」形成共識,解決的難度大大下降。

 

難點在「強迫技術轉讓」

 

美方聲明中提到的結構改革包括強迫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保護、網路入侵與盜竊、非關稅壁壘、服務與農業等五個方面;其中「降低非關稅壁壘」、「放寬服務業與農產品市場准入」屬於降低貿易壁壘,中方比較容易做出妥協,估計雙方今後談判達成一致的可能性較大。

雙方在「強迫技術轉讓」問題上爭議較大。中方一直堅稱,中國政府在中外企業合資合作過程中,並未「強迫」外方必須轉讓技術;而企業之間基於「自願原則」的技術轉讓,不能稱為「強迫」。但在美方看來,中方長期以來實行的「市場換技術戰略」,就是中國政府指導下的「強迫技術轉讓」;特別是,國有企業一直受到政府控制;美國企業應中國企業要求進行的技術轉讓,絕對不是自願的。

對於狹義的「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譬如打擊盜版等侵權行為),中方比較容易採取一些實際行動;但在「停止網路入侵與盜竊」方面,中方一直否認網路入侵與盜竊,但估計仍然會加強這方面的管控。

 

扣孟晚舟升高戰略鬥爭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扣留了華為CFO孟晚舟。此一事件的發生及後續處理,對中美談判結果會有極大影響;倘若川普處理妥當,勢必大大有利於增進中美兩國互信;若處理不當,就會嚴重激起兩國的民族主義情緒,為解決中美冷戰爭端帶來一個新的障礙。

在許多中國人看來,孟晚舟的被捕,是美國不允許中國企業廠商生產更先進、更高附加價值智慧科技產品的手段之一。

孟晚舟被拘捕,意味著美國政府將運用更強烈的方式,展現兩國之間「必然不斷加劇升高國家級戰略鬥爭」,不過,這種高壓手段的結果,卻極可能迫使習近平對美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中美冷戰規模將倍率拉高

 

截至目前為止,川普已發動的貿易戰略措施,可分為對進口中國貨品加徵關稅500、2000、2500億美元三個階段,其後既訂對中國冷戰措施,先是一系列科技戰爭,亦即聚焦《中國製造2025》重點包括5G/AI/機器人/衛星定位系統等,在國際政治外交方面,則重點在於《一帶一路倡議》所引伸的戰略問題,在軍事上,川普更重視的是雙方對於朝鮮半島、南中國海、台灣等議題的火線對抗問題。真正說起來,中美貿易戰固是此次川習會晤的「重中之重」,但相較於美國正面臨領袖地位遭中國崛起挑戰的「大矛盾」,更是頂多可能再做6年的川普,卻是遠超乎「貿易戰」的更大挑戰。

而夾在中美爭霸戰之間的,還有美俄冷戰對壘、歐盟不再順服美國,甚至於可能對抗美國、中東地緣政經對壘,以至於「石油美元」獨霸地位動搖,這些大大小小的對立即將持續發生,國際區域政經板塊之間的競爭合作也層出不窮。

倘若在川普任內,美國未能根本壓制「中國崛起」,則在未來十年內,中國在實物經濟、貨品貿易、產業科技、電信科技、軍事科技、數位經濟、金融貨幣、國際政經外交、軍力戰略能量等多方位領域,都即將相繼超越「美國第一」的地位。

所以,此次川習會決定暫停互徵關稅戰爭,只能視為是中美初級冷戰年關前後的「小稍息」,3個月後的中美冷戰規模強度,恐怕會遠甚於迄今以「加徵關稅戰」為主軸的初級冷戰格局,國際經濟情勢及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風暴,成為當今各國領袖的共同擔憂。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