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南海仲裁案對亞太情勢及兩岸關係的影響(續)|編輯部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王冠雄:台灣不該迴避與大陸主張重疊

 

我認為這案子不會成為兩岸關係的突破口。基於蔡英文自身性格、長期的意識形態及民進黨內部深綠勢力的影響力,是不會想要改善關係的。我認為,馬英九在最後半年大力維護太平島的主權、大力證明太平島是島、適合人居,造成蔡政府迫於民間對太平島不是島的裁決大表不滿的形勢,不得不說「不接受裁決」。但她同時說,應在「多邊」的架構下合作,相信對岸一聽就馬上知道蔡政府的手腳了。

此外,無論在裁決發布之前或之後,民進黨都釋出大量訊息表示,蔡政府將迴避談論U形線或歷史性的證據,擺明是要與中國大陸切割。如果避談U形線或歷史證據的目的,在於避免與大陸的主張重疊,那她政策的基礎將會非常薄弱,甚至會出現斷裂與窄化的情形。這種處理方式令人不解,難道大陸有什麼、講什麼,蔡英文就要閃躲什麼?這樣做,很快就會把自己掏空,還有什麼能跟菲律賓、越南力爭?

 

趙國材:民進黨只在意美國的態度

 

民進黨視釣魚台、南沙群島,甚至金門、馬祖是台獨的包袱,這些島他們基本上是不想要的,只是馬英九之前賣力維護,現在立刻放掉,怕民眾會有意見。另外,民進黨最重視的是美國的政策,台灣民意呼籲蔡英文登太平島,美國不准,她一定不敢去。

在仲裁結果出爐後,美國要求亞太國家少講話、要低調,害怕中共採取行動,還派了7艘軍艦到黃岩島。美國最在意的是黃岩島,因它在中沙群島最重要的位置,離菲律賓才120浬,戰略位置重要。美國也怕大陸會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ADIZ)。不過,7月底美國要跟亞太國家及中國大陸開會,因此中美雙方不可能真的決裂。如果大陸進一步擴建黃岩島,美國還是不敢打,因為沒有民意支持,歐巴馬又已跛腳。不過,美國對南海是不會罷休的,因為島就在那裡,它不會消失,也不能炸毀。只是,中美利益糾纏不清,打不起來,因為一旦衝突兩國都受害。

我認為7月1日雄三飛彈誤射內情恐怕不單純,本來大陸當台灣是自己人,沒在防,防的是美、日,其部署是對著西太平洋,但這次誤射之後,整個態勢都可能會調整。還有,飛彈朝大陸方向發射後,第一時間最先通報的是美國,當然引起大陸不滿。

李明回應:民進黨確實將太平島、釣魚台、金門、馬祖當成它的包袱。食之無味,棄之也不可惜。蔡政府的基本政策就是蔡英文在美國所說的「美國的政策就是我的政策」。從戰略而言,她的「依附美日、對抗中國」立場是不會變的。對於太平島,我認為馬英九是真心的,蔡英文則是假的。她之所以表態反對仲裁結果,是迫於民意,她也不可能採取什麼實際行動捍衛太平島。蔡英文一直提願以「多邊」形式與大陸在太平島合作,她知道大陸絕對不會答應,那就剛好跟大陸斷掉。坦白說,她只在乎華盛頓、東京,根本不在乎北京。

王冠雄回應:ADIZ最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遠距偵查,需要好的雷達及相關設備,二是如有人侵入該區域,要有能力去驅離。大陸到目前為止可能還沒有能力完全做到,但會一步步克服。

 

張麟徵:核心爭議仍是中美角力

 

仲裁裁決看似讓美日氣焰高昇,口口聲聲要求中國履行裁決。但實際上美國色厲內荏,呼籲各國克制,還特別透過國務卿與國防部長要求菲、越、印尼等國謹慎將事。本身也與中國大陸保持密切磋商,控管局勢。至於日本也頗心虛,擔心如果太平島不是島,沖之鳥「島」的島嶼地位更難保。因之,仲裁後誰是最終贏家還有待事實認定。

南海風雲日急主要還是由於中美角力日劇。現在中美各自堅持南海是其核心利益或最高國家利益,相持不下,劍拔弩張情勢還會持續。

南海領土爭端的解決比的是實力與耐力,中國在實力上也許還趕不上美國,但耐力一定超過。在南海,中國的存在是渾然天成,歷史上年代久遠,地理上密切相連,戰略上難以切割。美國則是域外國家,打著維護航行自由的旗子強勢介入,一旦擦槍走火,對勞師遠征的美國未必有利。中國既不反對美國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與飛越,美國實在沒有以此為藉口捲入的必要。中美兩國在國際上利益交集大於分歧,為大局著想,應該推誠合作,而且從歷史上看,美國撐不久的,它一向是一股作氣,二而衰,三而竭。如川普當選總統,他更不想管這檔子事。

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認為,南海熱點是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競爭所激發出來的,他建議美國應該用「長期視角」看待中國,展現更多耐心,不應對一些短期問題做出過度反應,也應避免採取在對方眼裡看來是軍事化的行動,例如美國不應在南海部署永久化的航母戰鬥群。

 

李明:大陸可以採取多項措施捍衛主權

 

美國已經增強在中國周邊地區的部署和駐軍,最近美國和南韓公布將在朝鮮半島上設置薩德(THAAD)飛彈系統,名義上是為防禦北韓攻擊,實際上是劍指中國,遭到中俄兩國同聲反對譴責。這次仲裁案,美國的盟國菲律賓看似大獲全勝,但菲國力量薄弱,得罪了大陸,對它不見得是有利的。美國還會支持越南及其他國家做相似的事,日本就是另一個美國「制中」的馬前卒。

美國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康達7月12日在華府指出,南海為美國的最高國家利益,這一句話顯然是在嚇唬大陸,給大陸壓力。他也指出今後美國將做以下四件事:定期展示軍事能力、維持穩定的軍事行動、整合區域安全網絡,以及直接與中方互動,以降低雙方軍事風險。但這四點目標彼此互相矛盾,根本不可能實現。

南海緊張情勢加劇是必然的發展。美方的航母在南海繼續巡弋,將與中共的海軍針鋒相對,南海可能出現更多的緊張態勢。依我見,中方遲早會想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這又會加大和美日、東協國家之間的矛盾衝突。美方則仍將展示其力量,以顯示對裁決的支持和對亞洲盟友的承諾。我認為,中共除了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之外,還有另外幾種選項表示不滿和堅持主權。

其一,加大海警和軍艦巡邏頻率和力度,封鎖仁愛礁的菲國艦艇;其二,中方開始在黃岩島建設人造設施,鞏固防禦工事,且在島上部署雷達、飛機和導彈;其三,最嚴厲者,是退出《公約》,不過,退出《公約》要一年之後才能生效,也可能有損大陸的信譽。

北京已將全軍戰備提升到二級,南部戰區及戰略核潛艇且提升至一級,南海艦隊、火箭軍、和空軍進入戰前狀態。這些訊息說明大陸有「不惜一戰」的決心,但並非真的想打,而是要告訴世人中國不會屈服,也會爭取和菲律賓雙邊談判。

 

湯紹成:中美鬥而不破變成新常態

 

中美兩國太多地方要合作,不可能光鬥不合作,也不可能只合作不鬥。中美關係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雙邊關係,狹義看,是兩國之間的關係,廣義看,則是什麼都與中美兩國有關,例如朝鮮問題、反恐問題。所以我認為,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裡,壞也壞不到哪裡。也就是說,會繼續在兩個極端中擺盪。

另外,中美雙方也已簽訂海空方面相遇與對峙的通報體系,也就是一種緊急的避險機制,以便降低擦槍走火的機率。另外,最近美方還二度邀約大陸參加兩年一度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其主辦單位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地點在夏威夷附近海域,自6月開始為期兩個月,共有環太平洋地區26國參加。這是中美兩國既合作又鬥爭的鬥合關係的實質內容之一,因為兩大國都無法承擔軍事衝突的後果,因而保持鬥而不破的默契。

 

李明:新南向政策本來就不易推動

 

這次仲裁結果對台灣相當不利,不但太平島已被刻意降格為「岩礁」,台灣原先認為太平島可以享有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現竟化為烏有。再者,仲裁對於大陸所主張的九段線也加以否定,衝擊了1947年所宣告的「十一段線」,這侵犯到中華民國的主權。雖然蔡英文不提「十一段線」或U形線,但對蔡政府的威信打擊很大,蔡英文不能視若無睹。菲國在仲裁案獲得意想不到的勝利,卻以兩岸的權益作為犧牲,確實嚴重影響菲國與兩岸未來的互動。此外,台灣的漁船很痛恨蔡政府的消極不作為,已經決定組織船隊維護漁民的權益,這將為菲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埋下新變數,未來兩國在南海恐怕會出現短兵相接的狀況。

蔡英文想推動新南向政策至今仍在行政院籌劃階段,但鑒於李登輝時期「南向政策」自推出後無疾而終,主要仍是中國大陸對台商較有吸引力,且屬同文同種,心理距離較近,大陸絕無可能發生類似東南亞「排華運動」的事件。台商在這次蔡政府的鼓勵下,會不會重拾信心,走「新南向政策」,有待觀察。東南亞國家的現況改變較少,倒是大陸的經濟發展勢頭迅猛且一枝獨秀,對台商的吸引力較大。要求台商放棄大陸而轉向東協和印度,並不符合經濟的規律,因此也非蔡政府所想的那樣樂觀。

趙國材回應:新南向最大的問題是政府要台商到一個沒有邦交、無法得到保護的國家去投資。一旦發生事情,台商根本沒辦法得到保護,例如這幾年越南發生搶燒事件,台商求助無門,也根本拿不到賠償。而且,很多先進的技術也不可能在那些國家生產,他們工人的素質還不到那程度。蔡英文是曾去過印度,但她只見到幾個地方政府的禮賓官,那怎麼可能懂印度?

 

張麟徵:兩岸都應繼續主張自己的權利

 

東南亞經常有排華運動,即使台灣人不認為自己是華,但排華時第一個排你,而且還拿不到賠償。如東協國家真的有利可圖,大陸早就去了,還等你台灣嗎?新南向不會成功是預料中的事。

南海仲裁對台灣可以說沒有直接的影響,但間接的影響不小,假如蔡英文政府對中華民國的權利不做進一步的申論,久而久之我們就真的會失去固有疆土了。

民進黨有一個盲點,就是用1982年《公約》去追究過去存在的歷史事實。南海U形線及南海島礁在美、英、德、日許多國家的地圖上,都清楚標示是屬於中國的,根本沒有問題,是1968年聯合國調查公布南海蘊藏了龐大的油氣,才掀起後來的奪島鬥爭。據報導,現在蔡政府要根據《公約》及國際法先占的規定來主張對太平島的主權,我認為這根本說不通。南海還有許多島嶼,別國也可以用先占來主張他們侵占島礁的主權,這無異是授人以柄。民進黨為了意識形態,什麼權益都可以不顧。

至於大陸在南海劃設ADIZ方面,大陸可以把它當作一種戰略來談,但在實際行動上一定要謹慎。

 

趙國材:大陸可列太平島為其護漁範圍

 

我認為這次仲裁對國際法是最大的敗筆,因為國際法在國際社會有一定的權威,這次居然被用來作為裁決政治爭端的法律基礎,這是對國際法的嚴重折損。而且仲裁庭在審理過程中不僅濫用職權,且全盤接受菲國單方面非法、無理的主張,用這種方式來施壓中國、讓中國難堪,必定會激起中國大陸更強烈的反彈。

我評估,現在美國會很顧忌大陸採取以下作為:(1)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2)在黃岩島展開填海造陸,該島戰略位置重要,距離蘇比克港很近;(3)將紅旗9防空飛彈與反艦飛彈永久性部署在南沙群島;(4)展開大規模的海上實彈演習,並由海南試射飛彈,這對南海周邊國家更有震懾力。由此看來,南海情勢必定會愈來愈緊張,完全達不到美、菲想要的效果和目標。

我建議大陸應該把太平島列入護漁的範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為什麼大陸不能保護台灣的漁民呢?另外,不管兩岸當局會不會在南海合作,我們都應再加把勁,譬如:打國際法官司經常會拿地圖當作證據,我們應該多尋找各國關於南海的地圖,最好是美國承認的、用過的。《公約》1982年才成立,而中國對南海的主權已存在了2千多年,法律不溯及既往,我們應該表明,任何人都不能拿後面的公約來否定千百年以來的事實。另外,應該對南海諸島的檔案好好做整理、研究、編纂並出版。

 

王冠雄:「後仲裁時代」兩岸仍大有可為

 

趙老師的提議很對。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湯熙勇教授有在做檔案保存的工作,譬如他從太平島自日據時代至今水井的位置及其如何變化,來判斷那時候的生活,非常珍貴,也是我們在「後仲裁時代」應繼續努力做的。

現在南海談兩岸合作,或許言之過早。但兩岸都可以對U形線展開研究,也至少應該好好研讀這500頁的裁決。我稍微看了一下,就發覺有不少漏洞,譬如:它竟引用2016年4月一位美國不是研究水質的學者所寫的研究報告說,太平島的水不適合人飲用,那學者從未去過太平島,而仲裁庭竟拿把報告當作證據。另外有關U形線,它說「沒有證據顯示中國對該水域或資源具有排他性的控制權」,這很奇怪,如果用排他性,就說霸權,不用排他性,卻又指沒有排他性的實踐,那究竟要人怎麼做?裁決又說「中國對九段線內海洋區域的資源主張歷史性權利,缺少了法律基礎」,對此,我的解讀是仲裁庭並未否定「九段線」的存在,只是認為不該用它作為主張歷史性權利的基礎。類似這類的文字很多,兩岸學者可多琢磨、研究。

另外,大陸現正在七個島礁做填海工程,最南的那個叫華陽礁,它的緯度是8.6度,非常接近9度,大陸每年5月中到8月中有個伏季休漁,範圍在北緯12度以北,我認為大陸在建好這些島礁後,一定會加強附近海域的執法能量,屆時大陸可以將12度拉到9度,拉到9度,就可以涵蓋太平島,那我們就可以在太平島周圍主張200海里經濟區域,但這必須要有實際的執法能量,台灣海巡署現有較大型的巡邏艦就夠了。這又可延伸出另一個問題,也就是兩岸在海巡甚至海軍方面應盡快安排船隻海上交會的行為準則,否則以後台灣的船到南海那邊,別說去鞏固巡邏,連運補說不定都進不去。

 

評論員簡介

張麟徵: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教授、兼共同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現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前瞻基金會董事長。

趙國材:政治大學外交系、外交研究所畢業,英國劍橋大學法學學士及碩士、荷蘭海牙國際法學院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系主任;美國喬治城大學客座教授,現為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客座教授。

李明:政治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畢業、東亞所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事務與策略研究所碩士,維吉尼亞大學政治與外交學系博士。現為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兼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湯紹成: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學士、德國波昂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副教授,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政大國關中心美國暨歐洲研究所所長,現為該所研究員。

王冠雄: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政治學研究所畢業;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法學博士。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副教授;現為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