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G20杭州峰會中國爭話語權更上一層樓|李沃牆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6年中國接任G20輪值主席國,無論是在成都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或將於9月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均展現其參與主導全球經濟政策走向,爭取經濟秩序話語權的企圖。

 

   20國集團(簡稱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其主要活動「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WB)同時列席該組織的會議。而為因應2007年到2010年的經濟危機,G20自2008年起召開領導人峰會以商討對策,第11次峰會將於9月4至5日在杭州舉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國選在該地舉辦國際盛會,別有一番風情。

 

G20影響力舉足輕重

 

G20的GDP總量約占全球的85%,人口約有40億,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舉足輕重。揆諸其近幾年的會議焦點,除了全球貨幣及財政政策外,更致力於全球經濟的復甦。這次則希望通過峰會制定「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的投資指導原則」,加強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合作,試圖推動結構改革,進而解決世界經濟成長動力不足的問題,為實現世界經濟強勁和持續平衡增長提供新方案。除此,也希望強化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金融機構改革;同時加強金融稅收、能源及反腐敗等領域的合作。

全球貿易成長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重挫,2009年的貿易量成長為-11.40%,2010年雖有反彈,但自2011年後又下降,2012至2015年幾乎呈L型成長;貿易值自2009年大幅衰退後反彈,但2015年的表現更是一個「慘」字了得。(參閱表1)

也因此,7月初的G20貿易部長會議已批准「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確立降低貿易成本、加強貿易投資政策協調、促進服務貿易、增強貿易融資、制訂貿易景氣指數、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及推動貿易與發展七大合作支柱。其意在促國際貿易、擺脫低迷的經濟困境。

另一方面,全球金融海嘯不僅讓經濟成長疲軟無力,無形中也成了保護主義孳生的溫床。直至今日,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及俄羅斯等大國均不時對其國內企業採紓困、補助措施,以刺激出口。坦言之,貿易保護主義的影子無所不在,全球貿易更是雪上加霜。所以,G20會議將提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決定將不採取新的保護主義措施延長至2018年。

 

創新增長成為會議主軸

 

全球在金融海嘯後,興起3R風潮:Reduce(減量)、Reuse(重複使用)、Recycle(回收再利用),有效需求趨於不振,進而產生供給過剩問題。俗謂:「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全球投資不振,不僅降低貿易活動,也嚴重影響出口導向型國家,拉低已開發國家的潛在經濟成長率,損及全球經濟成長動力。

G20貿易部長會議有感於全球投資尚未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最高水準,亦批准了首份「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確立反對跨境投資保護主義,營建開放、非歧視、透明和可預見的投資政策環境;同時加強投資保護,確保政策制定透明度,推動投資促進可持續發展及投資者企業責任等原則。

今年G20峰會主題訂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應是有感於全球貿易及投資成長不振,再衡酌貨幣及財政政策已然黔驢技窮;此時,唯有創新,才能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甦的新引擎、新動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去年提出以「互聯網+」等新興科技產業為國家發展戰略;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盼能帶動消費、投資及進出口,最終促進經濟成長。包括美國、德國、南韓在內的很多國家,投入相當多的資源,積極發展物聯網產業,應可看出創新為經濟引擎的端倪。

 

爭話語權更上一層樓

 

中國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便接二連三地爭取全球經濟金融話語權;如人民幣入籃,今年10月1日起生效、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倡議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推動「一帶一路」大戰略、成立亞投行、主導RCEP、舉辦G20峰會、最近更頻頻與IMF、WB等全球經濟組織接觸,爭取主辦年度會議,讓中國在全球經濟舞台上發出更強大的政策聲音,展現了旺盛的企圖心。

以亞投行為例,中國雖多次強調主導亞投行不是為了競爭,而是為了區域內共同發展。但從亞投行成立至今已有57個會員國,尚有多國申請的態勢看來,中國應已打破了過去由美日主導的國際金融格局。

平情而論,亞洲金融市場在過去受美日所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亞銀)、WB及IMF影響甚大。美日分別為亞行第一、第二大出資國,在亞行的股權共計15%,兩國聯手主導這個組織,產生許多為人詬病的不公平待遇由來已久,早已引起各國不滿。中國大陸於1986年加入亞行,目前是該行的第三大股東國,但投票權僅4%,屈居第三位。又美國在IMF中掌握16%股權,也控制了投票權,中國投票權亦僅僅5.47%。因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出來號召組成亞投行,其實是水到渠成。

從7月成都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即將於9月上旬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大陸一則是企圖藉由主辦本次會議展現國力,再則可看出其參與主導全球經濟政策走向,爭取經濟秩序話語權的企圖已益發明顯。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