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在南海議題上動作頻頻、來勢洶洶,導致南海形勢再度動盪不安,波詭雲譎。美國不但派遣軍艦硬闖中國人造島礁12海浬水域,而且公開鼓動日本、菲律賓等國向中國大陸施壓。不過,整體而言,中美在南海議題上的衝突雖然有所升級,但並未完全失控。「兩大之間難為小」,處於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的台灣,面臨著兩難的角色困境,未來會如何選擇,值得關注。
美國製造「群狼戰術」
自宣布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國一直謀求在南海地區攪局,近來的態勢則更趨明顯,手段也更加多樣。美國不但自己親自赤膊上陣,製造事端,而且還試圖製造「群狼效應」,積極拉攏菲律賓、日本等國作為幫兇,向中國大陸施壓。
首先,縱容軍方密集挑釁。10月27日,美國派出拉森號軍艦強硬闖入中國渚碧礁等島礁的周圍12海浬。11月5日,美國防部長卡特親自登上在西太平洋巡邏的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進行視察。11月12日,美國五角大廈又公布,曾於8日及9日派出兩架美軍現役戰機中最為先進的B-52轟炸機飛近中國南海島礁。美國軍方的系列挑釁,不但引爆中美衝突瞬間升級,而且導致南海爭端愈演愈烈,大有一觸即發、後果不堪設想的態勢。
其次,鼓動菲律賓曲解國際法向中國大陸施壓。2013年,在美國的幕後煽動下,菲律賓就南海問題向聯合國常設荷蘭海牙仲裁法庭,對大陸提出「控告」。2015年10月29日,聯合國常設仲裁法庭宣稱,有權受理菲律賓訴訟案。美國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給予正面呼應,並借機再次利用國際法向大陸施壓。
再者,慫恿日本積極跟進。南海形勢重新緊張之後,美國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力促日本參與,企圖由日本扮演「馬前卒」,進一步攪亂南海的戰略地緣環境。美國的慫恿進一步壯大了日本的膽量,使得與南海議題沒有任何關聯的日本不斷加大插手力度。例如,日本首相安倍就親上前線,聲稱將「阻止中國單方面改變南海現狀」。不但如此,日本還積極向印尼、新加坡、印度等國示好,企圖拉攏這些國家共同向大陸發難。
美國的內外考量
美國不斷在南海作秀示威,與中國大陸展開對峙,具有多種原因,既與其內部政治有關,也是其對外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具體而言則有:
(一)美國內部政治鬥爭的產物。就美國的外交決策過程和決策模式而言,美國內部一直存在著多種博弈力量。在南海問題上也同樣如此,早在今年5月份,美國軍方就明確提出要在南海主動出擊,但美國行政部門考慮到9月的習近平訪美,有意將這一提議暫時擱置。在習近平訪美結束後,美國軍方又死灰復燃,重提南海議題。最終在白宮的退讓下,終於「促成」了種種挑釁性動作。
(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步驟。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三海」策略是其核心布局,即在東海通過釣魚台問題製造中日爭端,在南海以海洋爭議為由慫恿菲律賓、越南等國向大陸發起圍攻,在台海地區則借助台灣繼續來牽制大陸。但目前在東海問題上,中日已經進入僵持階段,雙方都有所克制,很難再繼續惡化。而在台海問題上,兩岸剛剛上演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會晤,標誌著兩岸互信又邁入新的一步。在東海和台海問題都相對沉寂的背景下,美國自然會加大對於南海的挑釁力度。
(三)為歐巴馬亞洲行營造氛圍。2015年11月底APEC峰會在菲律賓舉行,歐巴馬親自出席,並與亞太多個國家的領導人會面。為凸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地位,並便於在APEC峰會爭取更多國家向美國靠攏,美國自然需要在亞太地區強勢干預,製造事端,拉抬緊張氛圍。而南海議題因涉及多個主權聲索方,美國無疑可以一箭多雕,同時拉攏多個國家向美國靠近。
中美「鬥而不破」
儘管目前中美在南海的衝突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並未完全失控,也沒有像部分媒體宣稱的那樣,「南海問題已經進入臨界點,隨時可能會爆發重大危機」。主要原因如下。
(一)美國無意過於拉高對中國大陸的挑釁程度。目前美國因為伊斯蘭國問題、克里米亞問題等,已經是腹背受敵、進退失據,如果在南海地區再陷入危機,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無疑會受到更大的挑戰。因而,在南海問題上,一方面為迎合美國國內的保守勢力和安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美國不得不「展力量」、「秀肌肉」;另一方面,為防止美中衝突全面升級導致美國利益受損,美國又必須有所克制,自我收斂。例如:拉森號軍艦在進入中國島礁12海浬海域的時候,特意關閉雷達,停止直升機降落或者其他任何軍事操作,以造成「無害通過」而非有意挑釁的印象。
(二)中美依然保持著積極的高層軍事交流。中美雖然在南海議題上你攻我防,衝突不斷,但雙方軍事高層的交流並未中斷,雙方的管控機制依然存在。例如:就在拉森號非法闖入中國島礁12海浬的2天後,中國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就與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理查森進行視頻通話。3天後,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又親赴大陸訪問,就相關議題與中方進行溝通說明。11月上旬,應美國軍方邀請,中國海軍艦艇首次訪問美國東部地區,並與美國海軍在大西洋地區舉行中美聯合軍事演習。
(三)美國盟友的意願有限。目前,維持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亞洲各國的共同意願,而美國刻意提高與中國大陸的衝突層級,無疑會對亞太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帶來巨大衝擊。因而,即使是美國的鐵杆盟友,如澳大利亞、韓國等,也都紛紛表態,不會盲目追隨美國,以免南海情勢進一步升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在完成越南、新加坡的國事訪問後,又接受菲律賓的邀請,出席在菲舉行的APEC峰會。中國大陸的這些重要舉措,無疑會進一步提升它與越南、菲律賓等國的關係,也可能會減少這些國家在南海議題上進一步無理取鬧。
台灣的兩難選擇
目前中美雖因南海問題衝突不斷,但雙方在軍事層面依然保持了密切的溝通與合作。中美之間這種「鬥而不破」的特殊關係,往往讓美國的許多盟友如韓國、澳大利亞等左右為難,難以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因為這些國家雖然是在安全上依賴美國,但在經濟上大多依賴中國大陸。台灣雖然不是美國的盟友,但在中美之間同樣也扮演著一個異常微妙的角色。台灣在南海問題上本來就存在著意願與能力失衡的困境,而在中美之間如何表態,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如何應對,更成為執政黨和在野勢力的重要考驗,具體表現在:
(一)台灣如何化解「太平島不是島」的質疑?
對於菲律賓仲裁案,雖然台灣自稱「與我無關」,但這完全是一種掩耳盜鈴的做法,因為菲律賓在仲裁案中明確提出,「太平島僅為島礁,不適合人類居住」。菲律賓是要證明「如果南海最大的天然島嶼太平島都只是島礁,其他島嶼當然也應被視為島礁,不得享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賦予的200海浬經濟海域」,菲律賓的這種做法等於是直接否定了太平島作為一個島嶼存在的法理基礎。為了製造太平島不是島的假像,菲律賓還用台灣前內政部長余政憲在中洲礁插國旗的照片,聲稱這就是太平島,以此來說明太平島為菲律賓所有,而且太平島只是一個礁,不是一個島。菲律賓的這一申訴如被仲裁庭接受的話,台灣在太平島附近及整個南海的合法權益都將受到巨大挑戰。
(二)馬英九能否親赴太平島捍衛固有領土?
目前太平島基本上已經完成了燈塔、碼頭及機場的新建工作,太平島面積也從0.49平方公里增加到0.51平方公里。台灣相關部門將於12月12日,中華民國海軍登島66周年紀念日,舉行太平島新建碼頭和機場的啟用儀式,並邀請馬英九親自出席。屆時,太平島上將安放一塊紀念太平碼頭落成的石碑,由馬英九落款。但美國對此表示高度關切,不但質疑台灣是否借此擴增面積,並明確表示不希望馬英九主持啟用儀式。
目前,在美方的壓力下,台灣方面已經刪去原本在碑文裡提及的面積增加內容。馬英九是否將於12月12日出發前往太平島,受到高度關注。要知道,2008年陳水扁在卸任前,還親自到太平島主持飛機跑道的啟用典禮,曾為保釣分子的馬英九更沒有理由不在任內前往太平島。
(三)民進黨是否會放棄「南海斷續線」?
目前,雖然馬英九政府在南海議題上實際動作有限,但至少還「堅決捍衛南海四沙群島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利」。未來如果民進黨執政的話,是否還會像馬英九政府那樣,繼續堅持對於南海的合法權益,則值得懷疑。事實上,目前民進黨對於南海議題一直在刻意迴避,不願正面論及,更沒有明確表示將捍衛南海的合法權益。未來如執政,在美國、菲律賓、越南等國的壓力下,民進黨的立場是否會大幅後退,完全放棄「南海斷續線」,也值得高度警惕。
結語
未來一段時間內,南海形勢都不會風平浪靜,將依然是中美戰略博弈的重要場所,中美形勢有可能會再度升級。南海是中國的「祖產」,兩岸中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未來台灣如何選擇,是順從民族大義,與中國大陸進行合作或至少保持默契,還是迫於美國的壓力最終迴避,甚至放棄具有重大法理基礎和歷史依據意義的南海斷續線?台灣各界應該三思而後行。
(作者係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後)